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利用永久性收入假说模型(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对陕西省城镇、农村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当居民永久性收入增加10%,消费就会增加9.8%。因此,带动陕西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式就是政府可适度扩张性财政政策,完善与建立社会保障体制,给居民一个收入持久增加的预期,从而增加消费,实现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8—2020年我国1721个县的县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实证探究了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且该结论能够通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县域数字物流对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地区,对高经济发展水平区的影响大于低经济发展水平区,对具有高消费升级水平的农村居民影响作用更大;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县域数字物流会借助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实现。因此,为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应该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数字物流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距,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发挥收入的中介作用,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3.
提高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是达到小康水平和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因此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变革趋势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和问题入手,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变革趋势和基本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改革思路和发展对策,以提高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使用状态空间模型和时变参数模型对31个省份消费函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不同地区农村居民消费分项支出差异较大,通过对差异特征和差异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认为,为了减少由于地区消费波动和差异较大所带来的地区非均衡发展给整个宏观经济以及社会稳定造成的危险,政府应该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以及农村消费环境治理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以进一步稳定经济,实现经济平稳、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于扩大内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依据常相对风险规避效用函数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转移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机理,并进一步分析转移性收入对缩小消费结构升级差距的作用。研究发现:每增加1%的转移性收入,农村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提高2.6%,并且随着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转移性收入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影响效应逐渐减弱;转移性收入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提高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比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占比的方式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程度;转移性收入缩小了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地区间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程度的差距,尤其对于中低收入和中西部的农村居民作用明显。据此提出实施差异化的转移支付政策、强化弱势群体帮扶措施、拓展农村居民消费供给等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五"期间和未来十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本研究利用近年来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资料和农村住户调查资料,系统地分析农村居民消费存在问题并剖析原因、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部门了解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引导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对于消费行为的论述,有几种不同的理论。这些分析的共同原理都是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方面入手。在当前政府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大的宏观政策环境背景下,本文针对内蒙古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分别选取了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的相对收入假说和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从而为当前旨在提高内蒙古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而提出的全面减免农业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启动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关键,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着重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较低、消费倾向偏冷、生活消费结构存在优化空间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指出了影响当前农村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深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特点、预测农村居民未来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特点,并对辽宁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用于基本生存消费比重普遍下降,而用于发展型、享受型消费比重持续上升,但用于生活性消费的份额比较低,而用于储蓄、生产性投资的份额比较高。在未来五年里,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已由追求数量扩张转到注重质量提高上来。食品、服装、家用电器等高档耐用消费品将有望成为农村居民的消费热点。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收入因素、公共服务、营销因素、消费观念四个变量对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影响显著。提升农村居民消费意愿,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需要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1.
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宏观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居民在消费过程中没有实现和谐。和谐消费是扩大消费的基础,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对农村居民这一特殊群体和谐消费效应的研究还比较粗略。通过对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加以研究,认为要实现农村居民和谐消费,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共生性适应维度的培育以及农村居民的消费决策或消费行为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三个维度实现良性互动,同时应树立新型的和谐消费理念,并对农村居民实现和谐消费的途径加以认真研究,最终使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双重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为农村居民和谐消费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2.
根据改进的线性支出(ELES)模型,测算并分析比较了1993-2009年期间东、中、西部农村居民的消费收入弹性。研究结果表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收入弹性在研究期间均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部分单项消费品的消费收入弹性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还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关性。近年来,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收入弹性差距呈缩小趋势,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热点正逐渐趋同。  相似文献   

13.
收入分配、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我国近年来的发展却出现了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幅度,从而导致消费需求降低,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度下降的态势。在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了收入分配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得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已经极大地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到经济的持续、有序、快速发展的结论。中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扩大内需的前提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重点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整个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利用H-P滤波法来研究投资、消费、出口的周期变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研究表明在1978-2008年间我国经济周期大致分为3个阶段;然后分别以三个阶段为样本,将最终消费分解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利用偏最小二乘法研究投资、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出口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表明投资、出口、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出弹性有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的产出弹性先上升后下降,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下降的趋势。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和调整产业结构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着重强调了居民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出我国居民消费低迷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消费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分析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不同作用;着重强调了居民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指出我国居民消费低迷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消费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系统动力学方法:原理、特点与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形成与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推动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系统动力学是自然科学的理论(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与经济学的综合、交叉学科,它将信息反馈概念应用于社会经济系统。比较了系统动力学与常用的经济数学方法经济计量学、投入产出分析等的区别,另外在预测方法、最优化和参数估计上总结了其显著的特点。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最新成果,认为其发展趋势是与其他模型方法的综合集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据统计茌平县70%以上的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农民群众医疗保健得不到有效保障,已成为直接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前不久召开的山东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上,确定茌平县为全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县。由于刚刚兴起,对于其经济学以及管理学思考是由切实必要的。通过下文的一系列论述,提出了一些对于合作医疗的实施切实可行的意见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中国的信息消费政策聚焦于促进信息消费增长,而忽视了不同群体之间信息消费不平等程度的改善。基于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构建福利效应测度模型,运用1993—2016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信息消费数据,从增长与平等双重视阈测算并比较全国和地区层面信息消费增长与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1)信息消费增长与信息消费平等均具有显著的福利效应。在合理的参数取值下,扩大消费信息规模相当于每年补贴农村居民16.21%~285.23%的信息产品或服务,而实现信息消费的绝对平等也相当于每年补贴农村居民7.83%~294.02%的消费产品或服务;(2)缩小数字鸿沟是提升农村居民福利不容忽视的新视阈。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区层面,大多数情况下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在可能的参数取值范围内超过信息消费增长的福利效应,代表性农村居民信息消费增长的福利效应仅为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的1/3;(3)信息消费增长与信息消费平等的福利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因此,在“互联网+”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信息消费政策应对增长与平等比量齐观,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以实现中国农民居民信息消费的充分发展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