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5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的月度数据,首先运用两变量协整检验法验证了我国房地产价格与信贷扩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其次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房地产价格与信贷扩张之间的关系进行Grang-er检验,结果表明信贷扩张是房地产价格变化的短期原因,仅有1至4个月,而房地产价格变化是信贷扩张的中长期原因,有14至21个月。最后鉴于实证检验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建立VAR模型探讨金融信贷以及出口扩张对城镇化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信贷的增长对推进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较为微弱,出口增长率的冲击使得城镇化增长率的响应呈现先增后减并且最终趋于消失的正向响应态势。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金融信贷增长率对城镇化的贡献十分有限,出口扩张增长率贡献次之,城镇化的推进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靠自身的惯性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资本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研究更多关注于股市扩张是有利于经济增长还是一个投机泡沫的结果,或者从银行角度对金融深化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单方面考察,却往往忽略三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实证分析中国股市、信贷市场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和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作用,股市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国银行信贷增长对经济增长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信贷市场和股市并没有表现出预计的在功能上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2003—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检验房地产价格上涨与信贷扩张、地价上涨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上涨与信贷扩张、地价上涨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的作用机制。对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后发现城镇劳动者工资上涨、地价上涨和信贷扩张对房地产价格上涨产生正向影响,房地产供给对房地产价格上涨具有负向影响。增加房地产供给,限制房地产业信贷规模和平抑地价是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新政治宏观经济学视角研究经济增长刚性、财政支出竞争及信贷扩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效应,认为在刚性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不振且受到国际危机等外部冲击,地方政府为显示工作能力或工作努力程度等信息,有较强的机会主义动机运用财政、信贷扩张手段刺激区域经济超出潜在均衡产出水平.用1995--2010年中国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区域经济偏离潜在均衡产出水平造成的(正)产出缺口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数字化对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日渐深远.本研究旨在探讨商业银行数字化对信贷配给的影响,将数字化作为关键变量纳入了S-W模型,并提出数字化对于信贷供给、信贷结构和信贷价格影响的相关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2010-2020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但是对于信贷价格并没有显著影响.在异质性分析中,大型商业银行的数字化水平提高对增加信贷供给和信贷结构优化的影响要大于非大型商业银行.基于实证结果,本研究提出了分类实施商业银行的数字化路径、加强智慧营销和数字风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金融救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呈现出典型的逆经济周期特征。究其原因,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高投资、量化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救市背景下的道义压力和社会责任、行业竞争下的规模扩张冲动以及上市背景下的盈利压力,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动力机制。天量的信贷资金投放有可能给银行业自身的长期发展带来一系列潜在的不利影响。这包括:地方信贷风险上升、现有盈利模式的固化、信贷风险的高度集中、风险缓释能力的削弱、资本充足压力的上升、可持续的信贷扩张能力受到约束以及盈利能力减弱等。因此,强化银行信贷监管、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积极化解银行业系统性信贷风险理应成为后危机时代银行监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银行经营状况的风险度和信贷市场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银行风险度以不对称的方式反映了信贷环境的变化,当信贷市场环境出现恶化时,资本充足率和功能分散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表现出较低的敏感度。这一结论对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国信贷周期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的信贷周期方面入手研究其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利用SPSS软件提取主成分的分析方法,对得到的主成分与信贷增长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得出,信贷周期波动显著影响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信贷扩张更容易加大银行系统性风险。因此,银行业必须关注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关联的信贷政策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0.
通过运用中国跨省数据,对"银行结构观"和"信用制度观"这两种主要立足于信息非对称理论,强调各种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制约的观点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支持了"信用制度观",却没有发现支持"银行结构观"的证据。认为营造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财产制度制约县域金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正面临严重的信贷制约,文章从制约县域金融发展的抵押因素出发,运用借贷双方对于抵押品不同评价可能导致不同信贷交易的理论模型,试图从县域的财产性质及其法律、法规属性出发,分析县域金融市场不存在符合双方意愿借贷合约的症结。同时,运用广东县域经济的统计数据,实证检验金融机构在县域发放贷款的条件和信贷合约特征,分析县域信贷交易难以实现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宏观经济最新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出现下滑趋势,投资需求增速明显下降、消费需求疲软与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小等因素是主要原因.我国经济下行阶段,政策面临着两难选择,即全面刺激经济还是实施紧缩措施.目前,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两大政策采取反方向形成松紧搭配.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出路是,在经济上解决创新和收入分配问题,在非经济上则要把法治化、民主化和反腐败工作做好,同时在道德推进上找到经济支撑.  相似文献   

13.
运用因子分析法构造了商业银行信用管理绩效的理论评价模型,并以我国13个主要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评价了这些银行的信用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4.
助学贷款政策能够有效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但由于政府、高校、银行等部门执行不力、管理缺失、经营不善及部分学子缺乏信用等原因,导致助学贷款无法实现良性循环。应加快立法进程,进一步明确政府、银行、高校、学生的责任;建立个人信用信息与银行卡信息、个人账户信息等相连接的手段,强化信用管理;加强信用教育,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良好局面;培养个人素质,从源头上解决人的信用危机这一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诚信与信任具有语词的“家族相似性”和文化同源性。在传统社会,诚信与信任相关,但并不必然导致信任。在现代社会,公民诚信呈现出伦理复杂性,而与之相连的公共信任要么建立在纯粹预期之上,要么建立在利他主义价值观基础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信用既非诚信,也非信任,但又与二者关系密切,信用评价既能反映公民诚信状况,又能为公共信任提供制度保障。“道德银行”以信用评价为公民诚信与公共信任创建了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深入挖掘“道德银行”有助于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考生报考名牌学校的意识增强,国内外高校机构增加,适龄考生减少等,高考招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竞争的过程中高考招生诚信缺失现象较为突出,社会反响极大。分析高考招生中出现的不诚信现象,并探索出强化诚信教育,增强守信素养、实行依法治理,改善招考环境、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招考行为、监督惩罚并重,遏制违规泛滥的对策,使高考招生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转型期信任危机的成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关系约束机制失效,信任关系的建立困难重重,而原有的社会关系又受到严重削弱;道德约束机制弱化,一些自律性不强的人利用现代社会的流动性逃避道德的惩罚,致使社会上出现了诸如破坏商业信用的欺诈与制假售假等种种机会主义行为;制度约束机制缺失,一些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制度逐渐消亡,而适应现时迫切需要的新制度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人们的行为失去依据和评测标准,内心产生迷茫和困惑,进而出现越轨行为。  相似文献   

18.
传统价值观念的迷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是造成我国现阶段社会信用恶化的主要原因。应通过加强诚信教育,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规范政府行为,建立、健全信用管理体系等措施重塑我国诚信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