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苏联《国外社会科学文摘(哲学与社会学类)》1982年第5期报道,意大利都灵大学社会学家G.鲁斯科尼和S.斯卡姆茨在题为《今日意大利:离心的社会》一文中研究了宗教在目前意大利文化和意识形态中的作用的变化。他们指出,宗教世界观已失去了统治地位,教权部门的威  相似文献   

2.
宗教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构成了宗教社会学,也就是说,根据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考察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解释各种宗教现象。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即研究宗教是如何影响人的情感、人际关系、人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如何影  相似文献   

3.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2007,27(1):1-1
摘要: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4.
《法国社会学评论》杂志1980年第2期发表了巴黎现代史研究所迪亚娜·平托的《战后意大利社会学[1950—1980]》(见本刊1982年第1期“论著提要”)。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社会学研究所C.朱塞佩·罗塞蒂教授对平托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看法。《法国社会学评论》1982年第2期发表了罗塞蒂的《致D.平托》和平托的《答罗塞蒂》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均涉及意大利社会学发展状况以及有关意大利社会学发展问题的不同见解。  相似文献   

5.
N.鲁曼关于宗教社会学的著述始于1972年。最初,他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宗教的社会功能以及社会学中的组织概念是否也适用于教会。把二者结合起来便是一个问题,即在何种程度上和从何种意义上可以说宗教性行为和体验是有组织的以及可以把宗教理解为教会组织形式。7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宗教的世俗化问题。在《宗教的功能》(1977)一书中,鲁曼详细地说明了,  相似文献   

6.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它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至今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类有宗教起就存在。当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形象地说明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的神的区别之时,他实际上已经涉足到了宗教社会学的领域。当然,那时候以及后来的近两千年中,要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宗教社会学是其自身所关注的对象,即宗教思想与宗教组织逐渐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在五十年代末期,已经基本上从理论上抛弃了把宗教现象视为“东方罪孽”的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立场。上述残留的宗教观点在社会学著作中已经越来越少见了,其原因在于马克思真正的遗产——青年时代的著作得到了确认;恩格斯和列宁在宗教研究领域中的地位和贡献以及异化和实践的概念得到了确认。对此,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宗教社会学作出过巨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8.
吴越 《社会》2005,40(5):169-189
本文认为,“宗教礼物论”是一个具有潜力的理论视角,它以莫斯等人的礼物理论为基础,探讨宗教现象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本文在述评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探讨礼物与宗教的内在关系,进而分析礼物理论与宗教社会学的亲和性。文章认为:首先,礼物与宗教是双向关联的,两者相辅相成,不仅宗教现象中蕴含着礼物逻辑,而且宗教为礼物的内在价值提供了神圣性的基础;其次,礼物和宗教都与社会团结的法则直接关联,这一点体现在两者共通的自愿式义务性上,两者既融合了情感性联系和工具性联系,也融合了相互性伦理和等级性伦理;最后,“宗教礼物论”的优势最可能体现在对宗教之“非自主选择性”的分析上,而它的潜在挑战则主要在应对社会变迁与价值倾向上。  相似文献   

9.
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宗昱 《求是学刊》2001,28(4):22-28
涂尔干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方法在宗教学领域的运用。他通过分析澳大利亚土著的图腾制度对宗教的起源做了社会学的解释 ,认为宗教是集体表象的反映 ,图腾的本原是外在于氏族成员的宗教力。他对宗教问题的研究反映了他的社会学准则和基本方法。他的宗教研究是他的社会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虽然他受到了宗教学内部的许多批评 ,但是对于中国宗教学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是宗教社会学的创始人。他对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宗教都有分析。这方面的成果收在他死后出版的《宗教社会学论集》(1921-1922)中,该书内容包括基督教、儒教和道教(第一卷),印度教与佛教(第二卷),古代犹太教(第三卷)。本文根据该书第二卷参考其他一些材料,对韦伯关于印度各宗  相似文献   

11.
《实在的社会建构:一种知识社会学的研究》(1967)一书是由美国社会家彼得·伯格(PeterL.Berger)和德国社会学家托马斯·卢克曼(ThomasLuck-mann)合作撰写的。伯格1929年生于维也纳,1954年获纽约新社会研究院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波士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伯格被公认是现代现象学社会学的大家,他与卢克曼的合作贡献了现象学社会理论的一部当代经典。伯格也称得上是西方宗教的一位当代“居士”,《神圣的帷幕:宗教社会学理论之要素》(1969)和《巨大的荣耀:在一个轻信的时代寻求信仰》(1992)等著作,代表了古典传统以后…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珠 《社会》2008,28(6):90-109
本文在关注宗教社会学理论如何给现代社会的宗教现象以合理的解释的同时,对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解释现代宗教的取向提出商榷。尽管理性选择理论非常强势,号称有相当普遍的解释力,但本文还是试图对以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宗教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 “宗教经济”范式中的宗教市场的“供方”与“求方”是理解宗教的错误逻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重要概念中有相互混淆和偷换之嫌。本文最后指出,目前仅以宗教市场理论研究中国宗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年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将相继出版一套“无神论丛书”。这是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六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宗教索谈》是丛书的第一册。该书已于今年3月出版发行。《宗教索谈》由孙云教授和于恩滋副教授主编。参加编写工作的,除主编以外还有,高崖、霍方雷、罗盛希和修毅同志。《宗教索谈》(以下简称《索谈》)全书共六章,三十三节,十四万八千字。  相似文献   

14.
李峰 《学术交流》2005,(10):15-18
宗教和宗教伦理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议题之一,并形成了历时性因果分析及共时性功能探讨两种取向,但就其研究进路而言,大多数研究基本上都具有明显的韦伯式分析路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都存在着某种简约化缺陷,难以回答宗教伦理何以发挥其共时性功能;何以产生其历时性之结果等操作性问题.对此,如果在韦伯式的分析路径中引入组织运行和世俗化因素等中介变量,可以使得社会学对宗教伦理的分析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自“二战”结束后,杜鲁门政府就试图利用各种国内外宗教资源以建立国际反共“宗教战线”,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在“危险地带”——意大利——的选举中,杜鲁门政府在国内动员各种宗教力量开展针对意大利民众的“书信运动”,在意大利联合罗马天主教会,鼓动选民支持意大利基督教民主党,反对意大利共产党.杜鲁门政府开展的实为“公共外交”的活动,表明宗教与政治很难“分离”,并因其能使外交政策合法化而沦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6.
二次大战以来,外国宗教学研究在继承古典学派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论证更精密、方法更多元化。本文着重评述当代学术界有关宗教学定义,宗教学和神学关系,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与比较宗教关系、释义学等各种观点以及他们的理论框架。这些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对宗教现象、传统、模式及所关心的主题等研究作进一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7.
1986年7月15-24日,欧美同学会在山东烟台大学举办了为期10天的"意大利语言和文化讲习班".这次讲习班是在意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和意大利《中国》季刊社社长弗朗科·德马尔基教授倡议和资助下,由中国欧美同学会组织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朱利亚诺·焦里奥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意大利委员会的弗朗切斯科·拉扎里先生分别作了题为《当代意大利社会的若干侧面》和《意大利语言文学概述》的报告,扼要介绍了战后意大利社会的演变和当前发展趋势以及意大利语言文学的源流和某些新的现象.本文摘译了G.焦里奥教授讲稿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创新》2012,6(2):F0002-F0002
李向平,湖南邵东人,1958年11月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基础理论上海研究基地研究员、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讲座》评介关国为1994年6月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讲座》一书,系中央党校民族与宗教教研室几年来教学、科研部分成果的结晶,由龚学增、靳薇、胡岩编著。该书具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针对性近些年来,国内...  相似文献   

20.
吴铎,我国知名的社会学教授,1954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79年我国社会学开始重建时从事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上作,是上海重建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任中国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学学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福利研究会和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社会学研究中心主任,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编委。吴锋教授长期在高等学校从事大学生、研究生的社会学教学和科学研究,注重社会学人才的培养和理论探讨。已出版的主要学术著作有《简明社会学》、《“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札记》以及合著的《劳动社会学知识》、《教育和社会》等书,还主编了《上海社会的现状与趋势》、《都市社会学》丛书,参加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的编委工作等。他的一系列著述积极倡导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吴铎教授十分重视社会学的应用,他与上海市有关社会工作单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进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前不久,本刊记者就此专程对吴铎教授作了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