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国际税收争议解决程序中的SD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各国一般通过相互协商程序解决国际税收争议。然而,由于相互协商程序存在着某些缺陷,不能保证国际税收争议一定得到解决。因此,在相互协商程序之外,需要一种补充性争议解决方式(SDR)。国际税收争议解决程序中的SDR包括调解、咨询意见和仲裁,其中又以仲裁最具发展潜力。如果各国能在税收协定中规定强制仲裁,就能保证国际税收争议的积极解决,从而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创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相似文献   

2.
国际商事活动当事人的多元因素,使其争议的解决方法多样化.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形式特征有基本的相似性,使国际商事争议当事人可知其然.诉讼的方式可沿依诉讼法则对整体程序予以全面规范,并能凸现出执行效果的强制力.国际民事诉讼针对国际民事争议而设定的特殊准则,以含有国际因素的商事诉讼关系为调整对象,尽管有多种方式可选择,但国际商事当事人选择法院救济实质是直接使用了最终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事活动当事人的多元因素,使其争议的解决方法多样化。世界范围内民事诉讼形式特征有基本的相似性,使国际商事争议当事人可知其然。诉讼的方式可沿依诉讼法则对整体程序予以全面规范,并能凸现出执行效果的强制力。国际民事诉讼针对国际民事争议而设定的特殊准则,以含有国际因素的商事诉讼关系为调整对象,尽管有多种方式可选择,但国际商事当事人选择法院救济实质是直接使用了最终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4.
解决民事管辖权争议的两种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中 ,对管辖权异议的解决奉行的是行政化处理的模式 ,因此导致当事人管辖权异议权利虚无、管辖权异议主体范围过于狭窄和级别管辖异议困难等弊端。为使管辖权争议的解决更加公正合理 ,实现管辖权争议解决的行政化模式到附带诉讼式模式的转换就成为必然。为此 ,必须在管辖权异议的内容、异议的主体范围、异议的审理程序等方面进行由行政化到司法化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国际税收强制仲裁解决机制指的是仅当启动条件成就时即适用仲裁程序解决国际税收争议。同传统的MAP相比,强制仲裁解决机制具有效率高、公正性强、裁决结果便于执行等优势。但是,考虑到强制仲裁解决机制受限于MAP、透明度有限、纳税主体参与度不高等不足,以及许多国家对税收主权的担忧,该项制度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并未被大规模适用。然而,从国际税收强制仲裁解决机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其在国际税收争议的解决中将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鉴于此,为掌握国际税收争议中的主动权,保障自身合法权益,我国确有必要引入国际税收强制仲裁解决机制。其可行性前提是:明确MAP为强制仲裁的前置程序并规范MAP的相关内容;确定强制仲裁程序的适用范围;阐明作出仲裁裁决的方式;明晰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执行;赋予纳税主体更多参与仲裁程序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土地争议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权益纠纷,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和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应通过仲裁方式解决,但是我国有关土地的法律法规及相关司法解释并未做出相应规定。相反,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土地权属纠纷的行政机关强制介入制度,这种制度有许多弊端。因此,应该完善土地争议解决方法的立法,尽量保持与仲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受制于行政争议的特性,行政争议解决机制致力于正式化,努力建立以法院中心、严格法律主义的解决机制。但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纠纷和矛盾的增多和发展变化,以及人们需求的多样化,行政争议解决机制不再固守于判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唯法院是瞻,而着眼于快速、有效处理行政争议,扩大了非诉讼化解决途径,消除不得和解和调解的做法,逐步形成了多元的行政正义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私经济行政理论是契约行政的理论基础。私经济行政,又称为国库行政,是指国家立于私人的地位,适用私法规定所为的行为。私经济行政行为一般可分为下列三种:以私法方式辅助行政的行为;行政营利行为;以私法方式达到行政任务的行为。从私经济行政理论可以看出,"行政契约"的判断标准并不成立,"行政契约"是一个伪命题,产生这样的误区,可以说是由于把行政法理解为管理法而缺乏对其"公共服务法"特征认识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的对象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私权”纠纷 ,这使得实体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通过诉讼主体的处分权得以在诉讼法中延伸 ,诉讼契约正是诉讼主体在对抗中对共同利益的选择 ,同时 ,法官的促进与监督又是它存在的最终保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后日渐突出的网络域名争议问题进行研究.从分析域名的构成及域名争议的表现形式入手,分别就传统的解决争议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全球推行<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进而结合中国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问题,就制定专门的域名法和立法建设等进行了对策性探讨,主张在借鉴UDRP的先进经验和完善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且能适应网络空间自由发展要求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中国的企业、个人合法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针对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后日渐突出的网络域名争议问题进行研究。从分析域名的构成及域名争议的表现形式入手,分别就传统的解决争议方式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全球推行《统一域名争议解决政策》(UDRP)后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进而结舍中国域名争议解决机制的发展问题.就制定专门的域名法和立法建设等进行了对策性探讨,主张在借鉴UDRP的先进经验和完善网络立法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且能适应网络空间自由发展要求的域名争议解决机制.为维护中国的企业、个人合法利益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调解机制的中立性、保密性、灵活性等特性使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争议的解决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实践中已有过多起成功运用调解机制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跨国争议的案例。目前现有的国内、国际调解机制对于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国争议总体上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不适应方面。有必要从建立专门调解机构、健全调解规则等方面对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3.
对行政行为提出争议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司法途径和行政途径。行政途径是行政复议,司法途径是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有相同点,也有很大区别,在实践中应用不同。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是建立行政复议制度的关键问题,即建立行政复议制度不能脱离行政诉讼这个背景。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应坚持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和行政复议并非必经阶段原则。在诉讼理论上,一是认为行政复议作为诉讼先行阶段;二是认为为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应采用自由选择的形式。从总体上看,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比,具有程序简便、易于纠正错误、范围广泛和经济有效等特点,更能适应行政活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根据布坎南的理论,税务稽查部门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基于自己利益得失的考虑,也会采取消极的行政行为或行政不作为,从而导致税收流失.从对税务部门稽查与纳税人偷逃税损益的博弈分析可知,把罚款同税务机关的切身利益挂钩、强制税务干部交纳一定职责保证金或抵押金、用技术手段防止税务征管查而不罚将是治理此类税收流失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的冲突与平衡是契约法发展的必然.对契约自由的必要限制,并不是契约自由的衰落,而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真实意义的恢复和匡正,是契约自由与契约正义呈现动态统一(协调)的必然.  相似文献   

16.
论合同争议解决条款的独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的争议解决条款是有关解决争议的途径和所适用法律的约定。该条款的效力应独立于合同其他部分。合同未生效、被撤销、无效、终止及被解除时,争议解决条款的效力应不受影响。建立这种争议解决条款自治的依据在于它们的内容与合同其他部分不同,对当事人正当期待也要予以保护,争议的解决应迅速、灵活、公平,此外此种自治也与司法审查形式化的趋势相吻合。争议解决条款独立的理论已为不少国际条约或国内法律所承认。该独立原则在中国的建立则经历了一个过程。目前中国采用完全自治说。  相似文献   

17.
在公法私法化进程中产生的诉讼契约,以程序主体性原则为基础,体现了交换的正义.但目前我国上诉审程序中当事人达成诉讼契约的空间范围狭窄,可供当事人选择的程序机制单一,也缺乏对诉讼契约相应的制度保证.故此,有必要拓宽民事上诉审程序中诉讼契约的适用范围,构建诉讼契约的完整体系,明确诉讼契约对当事人的效力,规范法官的释明义务.  相似文献   

18.
不起诉契约的核心问题是诉权是否可以放弃、什么情况下被消耗的问题,单从当事人合意行为是否属于诉讼行为进行分析不足以解决问题。诉权的属性是人权,因此具有绝对性,不可放弃。不起诉契约是私法上的民事契约,不具有诉讼法上的效力。诉权只能经当事人依法定程序行使而消耗。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和公证程序均不导致诉权的消耗。任何人不得剥夺当事人的诉权。  相似文献   

19.
论物权契约     
物权契约出现于19世纪,是德意志法的产物,理论基础是无因性。物权契约理论一直为一些德国学者和法官所批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物权契约理论相时化的发展趋势。文章对物权契约作了全面剖析。  相似文献   

20.
论物权契约     
物权契约是德国法的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德意志法的产物,无因性是物权契约的理论基础。物权契约理论一直为一些德国学者和法官批判,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物权契约理论相对化的发展趋势。物权契约是德国法所特有的,并没有为世界其他国家的法律实践所采纳,我国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