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吴修林 《云梦学刊》2004,25(1):79-81
中国传统乐曲是千百年来中华音乐文化的精髓,钢琴则是西方音乐世界的乐器之王。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中西音乐文化融合进程中凸现出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将传统乐曲进行钢琴化改编。在这类改编作品中,既有能代表中国钢琴音乐早期萌芽的曲目,也有能体现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水平的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高校钢琴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着严重忽视中国钢琴作品的现象,致使所选用的中外作品数量比例失调,直接影响到钢琴教学质量。只有大力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探索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加强对中西音乐文化关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我国民族钢琴学派的形成。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应特别注重教师作用、教学大纲的制定和中国钢琴技术训练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赵丹 《理论界》2012,(12):137-138
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之路是一个逐步褪去宗教圣衣又换上了世俗布衣的过程,在钢琴音乐的此番文化变迁过程中,以"实用理性"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传统无疑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它将源自宗教语域的钢琴音乐从天国引向了现实具体的社会生活,进而实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时至今日,实用理性文化传统在当代中国仍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立足于这一思想根基,对钢琴音乐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进行再审视,这无疑有助于推动当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多元文化音乐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新的国际化浪潮,越来越受到音乐界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中拓宽多元文化视野,进行多元文化钢琴教育,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高师钢琴教育中的多元文化实践一要加强对各国、各民族钢琴音乐文化的研究,二要加强对中国钢琴音乐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陈文红 《云梦学刊》2006,27(4):109-111
由于对风格的认识及其所体现的具体内涵不同,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可分为多个时期,其中1930-1949是中国钢琴音乐艺术创作的雏形期。这一时期使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进入真正的钢琴艺术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牧童短笛》便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上半叶大批的犹太音乐家活跃在中国的音乐艺术舞台上,成为传播西方音乐的使者。从乐团的组建到音乐学校的创办,犹太人用半个世纪的时间推动着西方钢琴艺术在中国的燎原。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文献资料发掘总结出此时期犹太音乐家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培育与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钢琴自发明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随着人类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演变,钢琴演奏的技巧也随之在发展着。但是,在音乐史上,从没有一个时期能像20世纪一样,拥有众多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这就使得钢琴演奏技巧出现了飞速的发展。钢琴这一西方乐器,自从传入中国的那天起,便与中国的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中国的钢琴音乐艺术文化,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8.
<正>钢琴的演奏技巧是随人的审美变化而不断发展的。钢琴教师不仅要让学习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不仅要授之以弹奏技巧,更要令其了解钢琴音乐的发展状况。这有助于全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张珊珊、张锦方、吴静编著的《钢琴音乐的发展及其演奏技巧研究》一书将钢琴的演奏技巧和钢琴音乐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进行论述,要求学习者  相似文献   

9.
胡如意 《学术探索》2012,(3):186-188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音乐已成为人类精神领域的重要部分,其继承与发展离不开传播的推动力量。而钢琴文化的发展和严谨也将受到现代传播潮流的深刻影响。在科技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全新机遇与挑战。只有深入探究中国钢琴文化的渊源,了解传统文化如何贯穿于钢琴文化中,才能为钢琴文化探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德彪西《月光》的音乐分析和李赫特与阿劳两位演奏家的版本对比,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速度表情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在演奏处理、情感表达上也会有更深的体会。《月光》的演奏,需要在"意会"作曲家所要表现的美好意境的同时,用恰到好处的音乐语言把它"言传"开来。将属于西方的钢琴音乐文化演绎成中国化、东方化,也是广大中国钢琴工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曹莉芳 《云梦学刊》2005,26(4):98-100
一首作品所含的丰富信息主要是通过旋律、节奏来体现,要达到高层次的艺术境界还要靠演奏者的音乐审美以及乐感表达能力来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旋律、节奏和乐感有其深刻的民族特性,在演奏中把握了民族的表现手法,定能使作品展示出深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它包含着一些至今仍然适用的优秀元素。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显著标志,具有深厚的礼乐文化内涵。在当今工业文明高度发达、中西文化相互撞击的时代,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建礼乐文化,就显得尤为必要也特别重要。保护传统节日,使其上升为国家制度层面,这也是重建礼乐文化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与民间音乐艺术及生活密切联系。他们的创作无不吸取了当时各种各样民间的和民族的音乐营养 ,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任红军 《学术探索》2014,(7):133-137
王光祈先生是我国现代音乐学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撰写和译介了大量经典音乐学著述,在音乐学研究领域对西洋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研究以及比较音乐学研究均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看来,他的音乐学思想尤其是比较音乐学思想,虽然诞生已近百年,但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仍然有着积极启示。具体体现在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定位,对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科学化、系统化的提升以及具体应用等方面。在云南民族音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重视田野考察、充分挖掘云南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化保护策略,为最终实现云南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传承做出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5.
近代拯救意识与中国新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音乐史与近代以来的社会变动和社会思潮互为表里 ,其中从 19世纪后半叶开始、由外侮逼迫而产生的拯救意识对新音乐的影响至巨。同时拯救意识又按不同的历史区间和社会矛盾具体表现为民族拯救、文化拯救、阶级拯救、政治拯救等不同形式 ,中国新音乐遂在这种拯救语境中形成、发展、畸变与轮回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非遗文化门类众多,音乐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我国不断提高非遗文化保护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于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意义,分析民间音乐传承萎靡的原因,探索保护和传承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保护和传承非遗音乐文化的路径,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17.
民族音乐作为我国民族精神、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同时,民族音乐来源于不同地区,是不同地区人民劳动实践的产物、智慧的结晶,传承地方民族音乐是各个区域人民的职责,并且地方民族音乐发展后,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传播区域文化,有利于加强区域民族文化间的交流,推动民族音乐走向世界。文章首先从定义和特点两方面对民族音乐做了基本介绍,分析了民族音乐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当今民族音乐发展现状,最后探究了地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吴锦美 《学术探索》2012,(7):159-160
本文试图论证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可能性、结合的形式及相互间的影响,为民族音乐的传承找到新的路径,从而繁荣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云南少数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结合的传承方式,有利于传承我省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我省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从而传承和发展我省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使之在中华民族文化大花园中绽放出一朵更加艳丽的奇葩。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大众对于严肃音乐的接受程度仍然较低。以严肃音乐最为发达的德国为例,分析德国社会对于严肃音乐的认识、德国政府对艺术团体的公共资助策略以及相应的音乐教育普及情况,并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促进我国严肃音乐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