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言语行为理论强调用语言做事和言语的社会功能或交际功能,为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对语言本质的理解和解释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供了一项教学实例分析,探讨了这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2.
雷卿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8(2):89-91
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交际的解释力,论析了言语行为在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不同层面上是如何构成连贯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的。 相似文献
3.
言语行为理论表明,我们每说一句话同时完成了三种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效.但是,跨文化交际就此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样的言内行为可能产生不同的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效,而为了取得相同的言外行为和言后之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言内行为.中英语言在称谓语、恭维语和请求言语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跨文化角度对这些言语行为的差异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邵翠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84-86
由于在哲学思想、政治观点和伦理观念上的不同,老子与孔子的语言观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老子的"希言"与孔子的"慎言";老子的"言善信"与孔子的"言而有信";老子的"正言若反"与孔子的"文质彬彬",这些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5.
意义既是语言哲学的研究重点也是文学批评的研究目的。语言哲学中的言语行为意义观认为言语行为是语言使用的最小单位 ,话语的意义是言语交际中实现了的言语发出者的言语意图。各文学批评流派虽然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学作品的意义进行了研究 ,但却都具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是静态研究。运用语言哲学言语行为意义理论研究文学的意义不仅可以避免文学批评意义研究的不足而且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金城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96-98
围绕着语言问题,索绪尔和梅洛·庞蒂的思考路径不尽相同,但他们的思想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如果说语言在索绪尔那里是一个巨大的符号体系,那么梅洛·庞蒂的语言则包含了语言体系没有承我的、忘却了的以及语言的起源问题。梅洛·庞蒂在深入探究索绪尔语言学的基础上,将现代语言学的一些概念与思维问题相联系,探索了语言意义的创造性和前语言领域,开辟了独特的本体论和语言现象学领域。 相似文献
7.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哲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芮燕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5):66-69
奥斯汀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将日常行为学派的理论推向高峰,而塞尔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则进一步完善了言语行为理论.他从语言的使用和交际角度对语言意义进行研究,为解释言外之意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认识方法.文章从言语行为的哲学渊源入手,探讨了间接言语行为的解释、分类及其语言哲学思想,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的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高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41-143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建和发展为20世纪的语言哲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视野和思路。文章以语言哲学和社会哲学的视角,从语言的意义、语言与人和社会的关系两个方面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研究和探讨,并指出言语行为理论拓展了传统语言意义的概念,为我们全面理解语言的本质,以及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言语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全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3(1)
新闻语言的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效行为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完整的新闻言语行为,三者分别蕴含了新闻语言与新闻报道客体、新闻语言与新闻报道主体、新闻语言与受众之间三种不同的关系,实施了新闻语言的呈现功能、表达功能和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87-89
目前手机短信中的不道德言语行为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污言秽语、小道消息、谎言、谣言、抄袭,这些不 道德言语行为对个人及社会易造成危害。本文从手机短信发送方式、发送者个人言语道德品质及社会管理三个层 面分析不道德言语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指出加强法律与技术方面的控制、建立言语道德规范体系、积极开展道德 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吴建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51-56
语言符号的意义包括概念义、附加义、语法义、文化义和搭配义。两种语言符号对译有五种常见形式。在两种语言符号对译中,欲反映原语语言符号的跨文化信息,就应着重体现附加义和文化义。语言符号对译与言语翻译的主要差异在于有无具体语境(或情境);而同属言语翻译的双语词典例证翻译和语篇翻译之间的差异主要是:(1)具体语境(或情境)的大小;(2)体现语用和形象的表现力不同。 相似文献
12.
13.
刘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33(2):109-115
不礼貌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并不少见。语料调查发现,言语互动中不礼貌言语行为的产生是由于交际者为实现特定交际目的,选择和谐人际关系挑战取向,导致交际对方或有关第三方的面子和社交权受到威胁和伤害。 相似文献
14.
黄永红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13-115
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产生受到自己的经历及当时的自然科学的发展的影响。他的语言符号观的中心是二元论,文章通过重点介绍几个二元对子阐述了他的语言符号思想和他的符号原则——任意性、线性、不可变更性。他的语言符号观对语言学、符号学和其它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言语行为理论讨论的是言与行、说话与做事的关系,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本文探讨了言语行为理论及其Austin与Searle对言语行为的不同分类,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一些特殊的言语现象,并且从分析思维、个人主义、宗教信仰、风俗文化习惯这四个方面对言语行为所体现的西方文化特征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王天华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45-146
从哲学角度出发,将语言学与语言哲学进行交汇,探讨言语行为的哲学背景、哲学意义、言语行为与意向性的关系等。文章指出,言语行为是引发语言与哲学的永恒命题,即人与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付万荣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1):74-76
借助言语行为理论 ,借助合作原则 ,说话人与听话人共知的语境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等 ,通过实例说明语境对理解和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制约和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间接言语行为及其会话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间接言语行为是以一种以言行事通过另一种以言行事的表达方式间接地实现的。也就是说,在实施一个间接言语行为时,说话人同时实施两个言语行为:一个是主施事行为(实际上要表达的),一个是次施事行为(话语本身的行为)。例如,?(你能把盐送给我吗?)这句话表面上是询问对方是否有能力把盐递过来,而事实上是请求对方把盐送过来,前者(询问)是次施事行为,而后者(请求)才是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即主施事行为。塞尔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人如何通过“字面用意”来表达间接的“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如何从说话… 相似文献
19.
王大为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3,12(1):5-7
“语言游戏”理论作为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代表 ,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其中也包括言语行为理论方面的内容。维特根斯坦认为对于言语行为的认识和理解 ,必须把它放到日常生活这个大的背景中去。他认为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既是语言游戏 ,同时也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种类有许多。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语言和言语行为 ,是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的这些论述丰富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 ,对它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李梅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1):98-102
本文拟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探索言语行为理论的思想基础.作者首先追溯了"言即行"观点的哲学研究传统,讨论了日常语言哲学的特点以及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背景,然后指出语言现象学为言语行为理论提供了步骤和方法.本文最后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哲学意义,该理论是对哲学"语言转向"的二次推动和促进,具有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