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煜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1):129-133
如何在译本中重建审美主体、善化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再现、优化原作在译语读者心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完美地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与氛围中复制出具有同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对所有的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诗歌特有的美学特质要求诗歌翻译必须是美的再现.回顾了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讨论了诗歌内在的审美价值体系,从典型译例中分析总结了诗歌翻译美学价值体系重构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和具体思路及手段. 相似文献
2.
周勇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5):90-93
文章根据美学基本原理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指出景点旅游文本是包含美学功能的复合型文本,并结合该原理对成都市旅游景点标识的英译现状进行分析点评,提出旅游翻译应当更加注意美译。 相似文献
3.
陈廖娜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23-125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唐诗宋词无疑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将其译成既忠实于原作又具美感的英文确非易事,以几首经典译作为例,通过汉语描述与英语对比,阐释了唐诗宋词英译过程中的"三美"原则,即意境美、音乐美和诗形美.译者在遵循"三美"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细细揣摩、选择、提炼与再创造,乃能译出脍炙人口的精美之作. 相似文献
4.
喻家楼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5)
汉语成语英译之初探喻家楼(合肥工业大学副教授合肥230009)一汉语成语是汉语语言的高度集中和概括,往往包含丰富哲理,有深刻寓意,很多成语都有典故。要使汉语成语英译准确,难免要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如:这条成语始于哪本书,哪个朝代,有无典故等。对于古... 相似文献
5.
汉语叠词的使用能产生音乐美、形象美、表情真等艺术效果。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 ,在英译过程中必须舍弃叠词形式 ,挖掘英语语言具有相同或近似效果的艺术手段。有鉴于此 ,本文探讨了汉语叠词英译的一些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7.
史振天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本文从翻译标准的原则出发,结合新闻标题固有的特点,阐述了翻译新闻标题时必须注意的两个问题:注意新闻标题的模式性特点、努力保持原文标题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9.
10.
11.
林婷婷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5):120-124
网络新闻标题是决定受众是否索取深层新闻信息的第一选择关口。然而,要把网络新闻标题从英语翻译成汉语,激发读者深层阅读的欲望,并非易事。结合网络新闻标题英汉译实例,根据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新闻标题英译汉中译者再创造的理据,译者可以通过得体的增删、工巧的措辞和灵活的修辞对标题进行再创造,以期汉语标题能起到揭示主题和吸引阅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立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88-89
报纸市场化运作成分加大 ,报业竞争日趋激烈。晚报是面对市场的报纸 ,因此 ,标题要吸引读者 ,成为冲入市场的第一道“风景线”。晚报标题制作要吸收广告学的合理成分 ,着眼报纸促销和提升效益。 相似文献
13.
报刊新闻标题在追求语言紧凑与音律自然兼顾的同时,更需在遣词造句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即增添文化负载词,但对于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异域读者来说,可能因文化空缺而难以充分理解文化负载词。文章对标题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根据其来源不同进行归类分析,以期实现语言学方法论指导语言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并打开新闻标题创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韩玉花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11-113
时政新闻是一种比较严肃的消息类文体,通常以重大的新闻事件为其报道内容。英语时政新闻的标题在词汇、语法和修辞等方面都体现出某些特点,如小词的使用、省略、比喻和双关等。 相似文献
15.
胡燕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3):236-241
模因主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传播和发展,复制能力强、传播范围广、存活时间长的模因便成为强势模因。新闻作者通常采用恰当的模因传播策略对成语谚语、流行歌曲等进行语言变异,建构新闻标题中的强势模因。强势模因使新闻标题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更能吸引读者。模因论为新闻标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同时也有力地解释了成功的新闻标题应当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邓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3,(6):118-122
新闻标题的生成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其信息分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简单把图形与新信息、中心信息等同,并认为背景体现的信息不重要。对英语中同一事件的不同新闻标题作认知阐释。通过分析英语新闻标题中的简单句和复杂句所体现的图形一背景关系,发现英语新闻标题的图形部分是突显的注意焦点,而通常位于句末的背景部分却是信息中心,体现了新闻作者的真正意图。标记性句型也遵循末端信息中心原则。 相似文献
17.
刘进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2(2):88-92
引号的特指用法大致可分为两大娄:一类是非修辞特指,一类是修辞特指。非修辞特指有新造数词缩语特指、新兴含义词语特指、意指错位词语特指、超常组合词语特指、方言词语特指等子类。修辞特指常见的有拈连特指、借代特指、拟人特指、反语特指、比喻特指、双关特指等于类。在新闻标题设计中,由于不明词语的特指归属,往往造成引号的误用。 相似文献
18.
新闻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首先应在标题的制作上根据句式和语言文字的需要从反语、幽默语、成语、数字、缩略语、谐音俗语等方面进行艺术“包装” ,从而使新闻达到引人注目、发人深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丁红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03-109
电视新闻传播如果只将一则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完整、准确地叙述出来,难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效果,因为生活中丰富多彩、不断变化的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同时,也具有某种审美价值的附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的审美感受与受众的审关心理之间产生一种共鸣。采写者除了应具备感性经验、直觉领悟等素质外,还要具有展示美的思维统摄力,使新闻写作所必备的科学求真、伦理求善、艺术求美在作品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标题语的顺应性研究--《人民日报》国内版与海外版同一新闻事件的标题语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人民日报》国内版与海外版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标题语反映了语言结构客体与语境因素动态的相互顺应,是新闻工作者顺应读者差异,为达到良好的舆论宣传效果,在较高的意识程度下,顺应语境因素,进行语言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