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于福柯的权力学说与话语理论,探索《达洛维夫人》中纵横交错的规训权力体系。通过研究帝国权力对公民的规训、父权话语对女性的规训以及社会“理性”对“疯癫”的规训,剖析个体在无处不在的规训权力下所采取的防御策略及其可行性,旨在揭示社会主体在现代权力网的监视下进退维谷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2.
保罗·奥斯特是享誉当今美国文坛的一位后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采用多种现代与后现代创作技巧。在侦探小说的外壳下,表现的多是对西方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与思考。本文试结合福柯的规训权力和权力话语理论,对奥斯特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进行解读。小说通过"被监视者"与"监视者"身份的互换,以及小说人物同权力话语的较量,揭示其对规训权力的反抗和对迷失的自我的追寻。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哲学家朱迪斯·巴特勒通过对黑格尔、尼采、弗洛伊德和阿尔都塞的理论的分析,指认出一条反思主体自足性的理论路径,其表明个体对权力的服从既是向权力屈从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得以形成并获得能动性的条件。巴特勒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去探究主体在精神方面获得建构的过程,指出主体的精神世界是由社会世界的权力运作决定的,自我在形成过程中内化了特定的社会规训。但主体对权力的认同未必总能实现,其中蕴含着某种反抗的可能。可以说,巴特勒的研究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解放政治,而是一种承认的政治、服从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角度分析《哈利·波特》系列文本中权力的空间机制,揭示其隐匿的后现代空同叙事解构.文本中权力空间机制有两种方式——对群体的隔离和对个体的监视.权力通过空间隔离排斥魔法社会的弱势群体,保护优势群体,并强化自我群体意识;权力也通过空间监视个体,控制并规训未成年巫师的身体.该机制分析揭示了魔幻文本空间实际上充满了权力控制,权力与空间是《哈利·波特》中隐藏的后现代特性.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社会步入近代以来,人口和财富就成为权力治理最重要的目标。因此,无论是资本的累积还是权力的增长,都与人口的因素密不可分,并且这三者也是相辅相成的。在人口与权力、资本的问题上,马克思和福柯都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分析。马克思侧重于从宏观权力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对人口进行的剥削,而福柯则将目光集中在微观权力通过人口中的个体进行规训从而达到资本累积的过程。马克思认为通过阶级斗争和消除私有制的方式能最终解放人、使人摆脱异化状态,而福柯则发展出了一种关怀自身的生存美学策略,借以对抗权力的规训。  相似文献   

6.
福柯是后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知识和权力的关系,他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知识与权力之关系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历史中形成的。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实际上是一个规训型社会,规训可能出现在学校、监狱、管教所、医院、工厂等多种制度中,而判断行为是否合乎规范的"法官"存在于整个社会,比如教师、医生等。本文通过阐释知识权力理论,重点分析规训型权利在学校中的运用,并在此基础上浅析知识权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小说《重生》中存在一个"康复"与"毁灭"的悖论:患病军人一旦康复就被送回制造创伤和死亡的战场.以福柯权力理论观之,可以发现这一悖论蕴含规训与反抗两个相反的权力维度:从规训角度看,空间权力规训塑造了患病军人驯顺的肉体,男性气质规训建构了他们臣服的主体,因此在战时英国社会的监狱式规训下,他们无处可逃,只能重返战场,接受"毁灭";从反抗角度看,萨松与军方当局展开三次话语权博弈,最终以个人的慷慨赴死解构规训权力,同时激起帝国体制服务者对体制与战争的反思,在大英帝国行将就木之际留下民族日后重生的火种.  相似文献   

8.
权力运作机制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关注的一个焦点,空间是一切权力机制运作的基础,现实社会中的政治权力冲突、斗争和规训都会印记在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各种空间之中。在这些英国现代主义小说中,某个国家、城市、荒岛甚至农场都成为权力的角斗场,空间成为权力规训的手段。英国现代主义小说空间书写中的权力规训表现为小说中当权者对人们现实和心理两种空间内的行为、情感与思想的约束、限制和惩戒。  相似文献   

9.
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构建了一种微观的权力运作机制并引入一个核心概念"规训性权力"。实质上,权力运作机制的运作是通过个人的意识约束力来完成的。意识约束力是由"意识形态"技术产生的对自我行为意识进行理性化逆向规约的力量。个人被权力关系网络制约,受控于社会规范,同时个人也会受到被内化的自我知识的束缚,体现在产生的意识约束力对自我内心的监管规训,从而实现权力的基本运作。  相似文献   

10.
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不只是在宏观上表现为国家机器或阶级统治。它作为一种强力意志、指令性话语和普遍的感性力量,存在和作用于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具有服务、影响、操作、联系、调整、同化、异化、整理、汇集、统治、镇压、干涉、反抗和抵触等多种功能属性;在现实界,无论是工厂、学校、军队,监狱,还是惩罚、规训、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习俗,以及知识和真理,都渗透着无处不在的权力。  相似文献   

11.
剧本《毛猿》中主人公扬克由人变猿的过程多被理解成为工业文明造成的人的异化。借助福柯的权力规训理论的空间、目光、身体等维度作为理论关照,本文分析了扬克悲剧命运的成因。本文还探寻了福柯权力规训理论与奥尼尔悲剧思想的相同之处,从而确定了扬克悲剧命运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时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塑造了新的权力结构,也改变着权力的具体形态。首先,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权力。在形式上,网络权力是一种人人自由驰骋网络的自主权利;但实质上,网络权力却是一种无孔不入的强制力,一种人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的内在影响力。其次,无所不包的大数据催生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权力,这种数据权力通过追踪、监控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轨迹,进而在注意力规训和思维方式规训中实现对整个社会的规制和重塑。此外,无所不能的智能技术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算法权力,这种算法权力既可能使我们面临知识精英与资本寡头共谋所带来的新的人类专制,也预示着未来机器奴役人的潜在风险。很显然,人工智能时代的权力结构与权力形式都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网络权力、数据权力、算法权力,正是人工智能时代权力规训的三种新路径。而这必然会反映在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实践和理论当中,进而对以权力研究为中心的传统政治学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暴力是麦卡锡小说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研究其小说的一个突破口。《上帝之子》这部小说延续了麦卡锡一贯的作风,书写暴力,直面鲜血。本文拟采用福柯的权力理论,研究《上帝之子》中暴力与权力的关系,从主人公白乐德的遭遇看现代人在权力下的劣势地位以及反抗权力的悲剧后果,以此表明现代人一方面是暴力的实施者,试图通过暴力反抗获得发声机会;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暴力的受害者,在社会权力的限制中最终成为监狱社会的囚徒。麦卡锡以犀利的笔触谴责现代文明无视人的个性,践踏个体存在的本真价值,进而展现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4.
权力对封闭性具有依赖性是《资本论》和《规训与惩罚》共同揭示出的权力理论。《资本论》描绘了资产阶级权力对社会关系总体的依赖,并且描绘了封建权力没有实现总体的封闭性而遭遇的瓦解;《规训与惩罚》描绘了惩罚权力力求借助仪式和符号所实现的引人注目和人尽皆知,以及规训权力力求借助监狱体系来实现的对全社会的全面覆盖。《资本论》和《规训与惩罚》共同揭示出封闭性的重要性,封闭性是权力得以持存的重要规定性。  相似文献   

15.
欧茨小说《他们》以暴力虐待下的身体意象展现美国社会权力运作机制对个体的规训和管制,以及多重压迫下女性意识的身体表征.命运枷锁下的"他们"并没有屈从于"全景式"规训机制,而是在反抗中努力重构身体的主体性.我们能够通过小说文本、话语去解读身体所蕴含的历史构建和文化认知,解读身体的社会表征、身体的生产性和身体隐喻.  相似文献   

16.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擅长用后现代的叙事技巧讲述故事,她的获奖小说《给樱桃以性别》采用独特的时空叙事方式,构建了大量具有隐喻意义的空间。幽闭所、刑场是权力表演的表征性空间,表征着权力对个体的约束和支配;言语之城、爱疫之城是话语集权的空间表象,体现了话语集权对个体的影响和规训;构建异托邦是温特森的挑战性空间实践,以空中之城、领域外之地颠覆现实规则,解构现实社会权力。研究温特森作品中的权力空间,可以揭露西方权力体系及话语体系的真相。  相似文献   

17.
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这一视觉文化现象实际是权力运作的结果。而权力的运作带来的是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规训,其结果是用尽可能低的成本维护良好的社会运行秩序。其中个体的身份因为权力关系也变得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8.
在自由受到推崇的今天,权力网络和规训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使得每个人都处于肖申克监狱式的社会体系中。因此,在这个"监控的"文明社会,面对难以逾越的权力"高墙",对于身陷"灵魂监狱"之中的个体而言,反抗与超越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应像安迪一样,学会自救,摆脱束缚,赋予自己的生命以一定的形式和风格,成为命运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19.
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中描述了早期华裔中国人在白人主流文化的规训下,丧失民族身份,被美国人驯服的悲剧故事。华裔中国人在白人文化的训诫下,大部分成为“被驯服的肉体”,也有少部分人进行“权力的反抗”,这一分化过程完全吻合福柯的规训理论。通过福柯规训理论对该小说进行分析,批判白人文化的规训手段,同时也警示中国同胞,在异质文化中生存也要坚守自身的民族自尊和自信。  相似文献   

20.
阎连科小说文本中含蕴着充沛的权力书写,它涉及绿色的军营、褐黄色的乡土、黑色的死亡。其中,红色的政治话语书写往往裹挟于性的黄色与死亡的黑色之中。在色彩化的权力书写与解构策略中,其权力表述与批判呈现互为结构与解构的特征。源于权力的规训与惩罚,权力对人性所造成的异化,使得权力书写又呈现出忧郁的冷灰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