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水勤 《探求》2001,(5):60-61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深入,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下岗分流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对企业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带来直接的冲击和影响,也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课题,因而,根据企业改革的实际,改革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一切 工作的“生命线”意识 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无用论”的抬头,必须进一步强化“生命线”的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是历史和现实经验充分证明了的真理,它揭示了党的思想政…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的最大问题仍是价格不合理,导致盲目扩张的“投资饥饿症”,国民经济结构难以平衡,企业之间无法展开公平竞争,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因此,首先要对价格、税收和利率等进行配套的同步性改革,而价格改革又是其他各种改革的前提条件。这种思路的实质是“价格中心论”,其学术背景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经验基础是匈牙利较成功的改革实施。  相似文献   

3.
刘岚 《探求》2001,(6):77-78
一 根据现代政治学的理论,要理解一个社会的改革,也就不能把改革过程当作一些人或政府决策人为了所谓的“全民利益”而进行“制度设计”或“发动改革”的过程,而要把任何改革措施理解为各个利益集团相互冲突、相互制约和相互妥协的结果,从而把我们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对各个利益集团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偏好与行为的分析上, 改革措施或者政策的制定牵涉到社会中每一个成员的福利,因此措施或者政策的最终选择是对所有社会成员在不同目标和方向上的利益表达进行综合后所作出的反应,即它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有着…  相似文献   

4.
《探求》2017,(5)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反腐机制的重大改革措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便是此项改革的法律根据。按照"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的要求,此项改革也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因此,在改革试点结束之后、在全国全面铺开之前必须完成此项改革在立法上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法律制度的修改。本文从立法任务、立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明确提出用“三有利”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结合广州市实际,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也必须坚持“三有利”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力度,做到“四个结合”。一、企业改革要与优化经济结构紧密结当前,造成广州市国企改革困难的原因是多种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组织结构不合理。而要优化经济结构,必须坚持“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抓大”就是集中力量搞好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具有经济规模,处于行业排头…  相似文献   

6.
关于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思考鞠秀荣,贾玉玲,任瑞生当前,我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机建制”,即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各种情况表明,企业制度创新,已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节点。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使企业改革同宏观配套改...  相似文献   

7.
从危机到治理:俄罗斯中央和地方关系制度变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国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直是俄罗斯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老问题。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以给予地方充分的权利为条件,寻求与地方的妥协,结果立宪联邦事实上成了契约联邦,使俄罗斯处于“国体四分五裂时期”。普京集制度整合和权威导向于一体,使“叶利钦后遗症”日益缓解,地方“权利岛”开始削弱。尽管目前对普京改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最重要的是:任何改革,必须符合国情,符合基本民意,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就其实质来说,是使工业企业的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变革。这种变革,涉及工业企业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整个经济体制的问题。这种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是同整个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其他方面的改革休戚相关的。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实行,要以经济体制的一定程度的改革为前提;而实行经济责任制中所采取的措施,又要有利于将来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在全面改革尚未进行之际,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也要适应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作必要而可能的改革。这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过程,就是经济机体的各种机能同步运动的过程。只有当工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和其他方面的经济改革同步而行的时候,经济责任制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缺乏内在动力以及在经济改革中经济远行所出现的“一放就胀”的病态机制的根源在于,所谓“国家所有”仅仅是一种理论设定和法学规定的似所有实非所有的虚所有。欲将改革推向前进,形成国有企业内部成员的消费收入占取动机与企业资产的增殖动机的平衡和转换机制,必须改革国家所有制。  相似文献   

10.
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视为社会学中的经济流派,从而把“经济决定论”强加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头上,这是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相当流行的做法。这样给人以某种错觉,似乎马克思、恩格斯只注重经济生活,而无视其他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上,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马克思、恩格斯不得不强调被论敌们否认和忽视的最主要、起决定作用的方面,即经济方面,但是他们从不否认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对于整个社会有重要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唯物主义者即马克思主义者是首先提出不仅要分析社会生活的经济方面,而且要分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问题的社会主义者”。(《列宁全集》第1卷第141页)必须对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进行经济、社会两方面的分析,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一贯立场(这里的社会分析指的是不包括经济分析在内的那种狭义的社会分析)。在本文中,我们把这种在考察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时所作的经济生活与其他社会生活的综合分析,称为“经济(?)社会分析”。本文试图从这点出发.来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传统及其继承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搞活企业”的口号已经提了多年,具体出台措施已经不少,可是全民企业的状况仍是不尽人意。原因何在?这涉及对全民企业改革思路的重新认识:不能借“产权模糊”几字乱作文章,全民企业改革不能走“股份”与“私有化”之路;“搞活企业”的口号比较含糊,全民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适应市场的灵活度不可能超过私营企业,其改革目标应是效益而不是“活力”;片面的个人利益与单一的经济刺激,已成为当前全民企业发展的严重阻力,必须恢复经济与政治双重动力机制;要处理好厂长负责制与发挥党组织作用、职工主人翁地位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中产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俄罗斯的经济改革是以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社会阶层为前提的。这一阶层因其物质生活状况而支持政府的改革措施 ,并成为不使极端分子动摇国家航向的坚强“保证”。为实现经济改革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这种稳定的必要条件 ,一是不容许超过不可避免的社会经济分化的某种极限 ,二是社会要有一个独特的起社会稳定作用的中产阶层。与其他社会群体不同 ,中产阶层倾向于保守 ,而不是政治上的过激。在俄罗斯 ,这一阶层是“自己建立起来的”,依靠自身的首创精神在相当复杂的生存环境中取得一定成就。这一阶层自然而然地应成为改革的社会基础。正是这一阶…  相似文献   

13.
任何社会都存在众多的不同层次的经济规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休系,形成一个大的系统。它是一个客观的存在,不是人们的主观随意想象出来的。但是,“规律是本质的现象”,是一种抽象,离开具体的经济事物运动,经济规律的作用是表现不出来的。换句话说,任何经济规律都必须借助于某些经济机制来表现自身和发挥作用,经济规律体系亦然。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和从宏观上来看的国民经济计划等,就属于这种种经济机制。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规律体系与价格改革的关系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供销合作社改革:历史回顾与深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供销合作社改革从 1982年开始 ,经过恢复“三性”、“五个突破”、“六个发展”以及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等阶段性探索 ,已经在恢复集体性质、强化服务宗旨、改善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 ,由于种种原因 ,供销合作社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此 ,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在确保自身生存的基础上 ,以为农民社员服务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 ,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把供销合作社真正办成农民社员的合作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保险业务的活动目前已经渗透到工农业生产、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科技,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调节经济起了重要的杠杆作用,既保障了宏观经济的平衡,又促进了微观经济的稳定。在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生活中,进行“风险管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这就是,一方面要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另方面,当发生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时,能及时用经济补偿办法来弥补灾害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险正是这两方面的组织者。当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深入进行。为使我国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商品经济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保险也应努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与改革配套。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前,因为有“大锅饭”可吃,许多企业似乎不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团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实践表明,企业集团在改革旧的以“条块”分割、“大而全”、“小而全”为特征的封闭式经济管理体制,提高国家宏观调控的透明度,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和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等方面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它是在新旧体制交替、各项政策及外部环境尚不配套的情况下出现的,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难以回避的问题和困难。例如,“三不变”原则(隶属关系不变,财政上缴渠道不变,所有制不变)造成国家所有与“部门、地区所有”并存,导致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确;自主权不落实,使企业活动受到各方面不该有的干预,使企业集团的正常运转受到牵制,等等。这些问题目前看来还不可能很快得到解决,尤其是那些源于体制性因素的问题,有些尚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更不可能急于求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应当怎样摆脱羁绊,在困境中求得发展,使集团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东北内蒙古煤炭工业联合公司(以下简称东煤公司)的改革实践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较为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是40年来最重要的教训”。“必须深刻记取这个教训,任何时候都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牢固树立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并把这个方针当作一条“对今后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形势,同前两年相比,不是更加紧张而是向着逐步好转的方向发展,但整个经济环境仍然很紧,并不宽松。今后的改革思路,应当放在“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经济要进一步稳定”这两个基本点上,以稳定的措施来保证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来稳定经济。这就是所谓“双向协同”,或“稳中求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形势很好,初战必胜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各项改革积极、稳妥、深入配套地向前发展。各地、市、县按照中央的《决定》和省委的“两改两开、富国富民”的方针和本地区的特点,分别制定了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和综合体制改革方针。城市与农村、综合部门与行业,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之间的改革取得了协调地发展。为发展我省大好形势,必须正确认识搞活企业与发展市场的关系,正确认识加强宏观调节与控制的关系,进一步做好各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一赵紫阳总理在全国党代会上所作的《关于制定“七五”计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七一”的前两年,改革的重点要围绕稳定经济的要求,从宏观上加强、完善间接控制体系。“七五”后三年,要围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间接控制。可见,建立健全、加强和完善间接控制,是我国“七五”计划期间全面改革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中,经济控制问题,尤其是如何搞好间接控制问题,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