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西古典悲剧主人公性别差异成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的连续性使原始女性崇拜意识保留下来,并以潜意识形态影响着中国人;西方上古历史的断代性使男性崇拜意识深入人心,并且与社会意识相一致,从而对西方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中西悲剧人物性别差异生成的源头。在男权社会里,中国的社会道德意识使中国女性遭受的不幸和毁灭多于男性,而掠夺性文化主导的西方社会使男性遭受更多的磨难,这构成了中西悲剧人物性别差异的社会基础。中国剧作家地位低下,极易理解同情女子的悲苦,而西方的悲剧作家通常并非社会的“弃儿”,而是社会主导意识的代言人,这是中西悲剧人物性别差异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德伯家的苔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极富个性特征的贫寒美丽的乡村姑娘苔丝的形象。苔丝的命运是悲惨的,其悲剧命运产生的根源大体有三:社会家庭的客观因素,苔丝自身的悲剧性格以及哈代命运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元杂剧的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 :元杂剧家庭伦理悲剧 ,展示了封建社会不同家庭的伦理冲突 ;暴露了伦理文化的矛盾与困境 ;揭示了伦理精神的深层底蕴  相似文献   

6.
铁凝的作品《玫瑰门》和张宇的作品《疼痛与抚摸》都是研究女性悲剧命运的优秀作品,《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也一直受到高度评价。文章试图通过三部作品的女主人翁司绮纹、水秀和田小娥的形象全面揭示女性命运中的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7.
撒旦亚雷的玷污和世俗的冷眼并没有使苔丝走向灭亡,天使克莱的一步步诱惑却是摧毁苔丝心灵的隐形杀手,天使对失去贞洁的苔丝所执行的"公正"则最终使苔丝走向绝望并导致了其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中蜀汉的败亡在很大程度上是政治与道德的矛盾冲突造成 ,具体而言 ,就是道德原则代替政治原则 ,蜀汉主要人物身上狭隘的“义”的道德观念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政治行为。桃园结义事件已暗示出蜀汉最后命运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9.
李瓶儿的性格里原本包含着热情、和顺、善良、柔弱等因素,只是在为自己寻找可意男人的时候,这些因素才处于抑制状态,而暂时代之以它的反面.在情感得到满足后,李瓶儿因慑于因果报应而放弃自我,用恪守佛教伦理的方式来寻求解脱,最终带着精神上的重伤和心理上的负疚以及对因果报应惩罚的恐惧告别了人世.  相似文献   

10.
福克纳通过康普生一家的独白来传达南方荣誉、道德失落的信息,以深沉哀婉的笔调,从人的本能、欲望、直觉、想象等人类内在心理机制出发,揭示了康普生一家空洞、僵死和迂腐的精神危机,创造出一个沉闷的南方——一个了无生机的荒原,使《喧哗与骚动》成为南方古老社会走向没落的一曲不尽的挽歌。  相似文献   

11.
大观园中说湘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史湘云是一位极为重要的人物,她的才气、男儿气、乐观无不让人深爱之。将史湘云与大观园中众姐妹进行一番比较,更能看出她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12.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思想禁锢,导致人的自我意识泯灭,酿成人的精神悲剧,在我们民族的心理结构上形成了沉重的积淀。透视宋元话本人物心理,可得到鲜明的观照;反思传统文化,意在卸下包袱,轻装前进。  相似文献   

13.
湘云易装卮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湘云易装的故事,是曹雪芹对中国历史上女扮男妆这一源远流长的文化现象的创造性解读的产 物,文章从女性服装的角度,展现了曹雪芹新的女性观,探索了女装的新的发展趋向,再现了新的历史条 件下的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14.
脂砚斋文本角色为史湘云,是周汝昌先生平生治红“最得意、最精彩”且“最重要”的考证结论。据《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校笺本整理尤其后三十回文献辑佚过程中所获得的系列文献证据,可以推知,周先生此一考论结果的确可信。确认脂砚即湘云并揭示其命运轨迹,不仅可为《红楼梦》成书过程研究与《红楼梦》文本研究指出一条特殊路径,也可以为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四大学科分支提供学术基点。  相似文献   

15.
论史湘云性格的矛盾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人物中,史湘云的性格具有明显的矛盾性,她既有随和友善、洞明世情、豪放不羁的一面,又有不平则鸣、糊涂处世、逆来顺受的一面。该文旨在阐述其性格矛盾性的表现,并分析形成其性格矛盾性的因素,以期更全面、客观地认识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史湘云以她心胸开阔、旷达乐观、豪放疏狂、大方爽直的思想性格赢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她的诗才不让林、薛,容貌也与林、薛比肩,而她的豪情更是独步大观园。因此,她与林、薛鼎足而三,是贾宝玉仰慕而有特殊关系的女性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史湘云这个典型形象的塑造,无所依傍,所能借鉴的很少,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典型。与其说在她身上可以看到鲁智深或者快嘴李翠莲的某些影响,还不如说她来自作者对生活的艺术加工,是作者“半世亲睹亲闻的”女子的典型化、概括化。这一人物,着墨不多,出场较晚,然而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极富艺术魅力,是《红楼梦》中不朽的典型之一。无论是她的行动还是语言,都写得极有特色,对我们今天还有借鉴作用。下面仅就她的语言特点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悲剧的乐观性依托于形式 ,观众在对技艺的欣赏中得到感官的愉悦。西方古典悲剧的乐观性来源于内容 ,观众在对人物毁灭的体验中得到精神的升华。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不同的悲剧主人公那里 ,和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欣赏习惯有关 :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是世俗 ,是小道 ,而西方古典悲剧的美学品位是崇高 ,是大雅。由此引发的乐观 ,仅是趣味之异 ,并无高下之别。  相似文献   

18.
<正> 悲剧文学要进入一个多样化的时期,悲剧文学要走向世界和走向未来,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超越我们民族文化中正在趋于完备和成熟的悲剧意识,并不意味着要置我们当今悲剧文学中已经形成(包括正在探索和成长的)的优秀品质而不顾。抛弃传统的革新,背离现实的发展,在刚刚肯定新时期十年悲剧文学曲折而又合乎规律的发展以后,又匆匆而草率地否定它,给它指出一条虚无飘渺的前途,这是令人费解的。有意义的是,某些对悲剧文学未来的草草设计,倒应该引起我们对悲剧文学发展前途的关注,激发我们对悲剧意识当代性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9.
阿Q的悲剧具有喜剧性.其喜剧性因素蕴含在阿Q的爱情悲剧、革命悲剧和精神胜利法的悲剧之中.探讨阿Q悲剧的喜剧性对理解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商隐是晚唐特定时代一个悲剧性的生命意象,也是中国诗歌史上少有的以表现心灵世界见长的诗人。他47年的生命历程,充满着人生的痛苦体验。正是这些痛苦体验,主导了他心理建构的悲剧性意向,而这意向的核心就是贯穿在他一生心理和生命历程中的忧患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