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有了信息公开这个环节,高校在制定招生政策时,就有了一种约束,进行细致周密的论证,在遵守妇女保护相关法律的同时,尊重公序良俗,使得按性别招生经得起拷问。高校招生中性别歧视的话题近来持续发酵。今年8月,民间公益组织"妇女传媒监测网络"发布2013年"211工程"学校招生性别歧视报告,发现除国防生和军事类、公安类专业外,其他专业也存在设置性别比例、分性别划线现象。9月,5名女性向教育部寄出联名举报信,认为11所"211"大学有歧视女性考生行为;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当今世界人们最频繁使用的词语之一,也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妇女人权也是人权,理应同样受到重视,并也可以通过国际公约对妇女人权予以保护,但是这些公约所规定内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并未能有效地保护妇女人权。因此,应完善国际人权公约中有关妇女人权的规定,从而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有利于保障国际人权中平等原则和尊重人格尊严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战城南》是西汉乐府中的重要题材,中西文学史著作对此都有广泛的讨论。不同的文学史编撰模式体现了不同的文学史观,概括讲,中国文学史家多采取传统诗学视角,而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体现了比较文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的多元化视角,注重中国文学传统中主题题材共时和历时的延续和变异,特别是语域变异,其动因可归结为文学场,即从不同时代同类文学题材及其社会功能关系来考察文学传统的变化。中西方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在"自我"和"他者"视角中寻求突破和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4.
元尚 《北京纪事》2011,(9):28-29
尽人皆知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迄今已有53年历史。这套文学史从1958年诞生至今,一共出现了四个版本和一个"大纲"。五十几年来,《中国文学史》一直居于我国高等学校教科书的主流地位,也为一般读书人所喜爱,几乎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代名词。一提起中国文学史,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它。它所确立的中国文学史叙述框架,也为以前的和现行的文学史著作所效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本着学术商榷的态度,系统论述了孔子、孟子和宋代理学妇女观的真实内含及其成因,指出了周俊玲先生《从儒家思想看〈水浒传〉妇女观》一文的若干不够缜密的论述与判断,并论及中国历史上妇女歧视形成的性质及原因、"内圣外王"的内涵、《水浒传》妇女观主要来自绿林文化而非儒家思想等。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字"是语言文字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两个概念。中国知识界普遍拿"文字"说"语言"。张桃先生的文章《汉语走向世界的时代》误把"汉字文化圈"当成"汉语文化圈",在此基础上论证"汉语日渐成为世界性语言"毫无科学性可言。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宏观的语文知识"急需进入中等教育,中国知识界急需在这方面集体补课。  相似文献   

7.
黄子平等人提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这一新的文学史概念及其背后的文学史观念在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在当下新的语境中,对这一概念有重新检视的必要。作为统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总主题的"改造民族灵魂"并不能敉平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之间的政治、社会、文化断层,而传统文学史分期至今仍有其自身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艾丽斯·沃克的《紫色》采用书信叙事文体,揭示了黑人妇女受到双重歧视(性别和种族)这个至今仍存在于美国的社会问题。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体现了黑人女性的理想生存状态,其所包含的自立、宽容精神,为两性和谐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拈出"意境"一词,以之论元剧之美。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意境,历来学术界争论较多,但基本观点偏重于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王国维所论元剧"意境"之美则侧重于表现戏剧情景逼真、语言质朴、自然通俗、落尽铅华之美。王国维慧眼独具发现了元剧之意境美,并从理论上论证了其别样之美,从而奠定了元剧在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0.
由晚清走入近代的刘师培,基于精专的经史学识,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以传统文论和西方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以纯文学的观念考察了文学史,认为文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留心文学史的变迁,并剖析了变迁的缘由;运用"穷源"和"竟流"的方法,探索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对中国文学史作了具有开拓意义的研究。这些研究建构了刘师培较为系统的文学史观,也体现出区别于旧学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1.
园林在中国文学尤其是古代女性文学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为古代女性文学提供了重要创作素材和必要集会空间,而且对宫闺女性心灵视界的扩大及自我意识的觉醒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本文试沿园林及女性文学发展史的脉络,阐明园林对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视角介入中国当代文学 ,不仅能够以男性不能企及的女性经验弥补传统当代文学史书写的诸多局限 ,而且能够构成迥然有异于传统文学史观的意义体系 ,便于我们从另一个重要的侧面对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流变的脉络进行梳理。从焦灼书写“空白之页”向构建一种宽容的言说氛围的转型———是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新世纪里呈现给我们的值得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故事新编是指以小说的形式对古代历史文献、神话、传说、典籍、人物等进行的有意识的改编或重写。对传统故事的改写体现了对传统文学价值观的颠覆。故事新编体《青蛇》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以现代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已成定论的爱情绝唱,对传统的白蛇传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重写与诠释。从文本互涉和叙事学有关理论看,《青蛇》的叙事手法主要有视角转换法、时空交错法、文体互涉法和元小说技巧法。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女性“疯癫”症候袒露的是男权社会的痼疾,是女性以异端的身份来表达个体生命在生存焦虑的压抑下的激烈反抗,是女性为了避免被吞没保护自身存在的一种极端方式,因此它是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疯癫”的形成既来自外部环境男权社会的压抑,又来自因女性主体性缺失而造成的男性依赖和内心指令的强迫,“疯癫”成为女性反叛的悲剧性宿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特点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古代女性文学的两大特点:一是创作主体由前期的贵族才女、官妇到后期的文学世家,创作格调高雅清婉;二是思想内容由前期的“闺怨”题材到后期明清时期的表现女性意识和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理想,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门俞)”“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性文学在传统女性文学的基础上发生嬗变,在中国文坛上引起巨大的震撼。试图从女性生存的环境和女性性别意识诠释女性文学发生流变的真实状态。探讨女性文学在变革时期所走过的不寻常的路。剥离出对现在文学有启迪的、有价值的女性文学。  相似文献   

18.
在图书馆的藏书中,中文期刊占有很大比重,其中中文文学期刊又占据期刊榜首。探究其发展规律,为到馆的读者更好服务有着很深的意义。中文文学期刊在动乱结束后,曾迎来繁荣发展的大时代,满足了当时人们对其的渴望,中文文学期刊在当时为数不多的大众文化产品的中占有相当的地位。而今社会是信息产业的多样化,数字化,视觉化的多元时代,中文文学期刊受到不小冲击,为了寻求出路,必须走出低谷。从自身改变中寻求新的发展.探求发展变化中的规律,这些发展主要表现在多元化的包装,文学期刊与影视互动。为影视作品提供创作蓝本等等.为中文文学期刊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从儿童文学译介的角度,以近30年儿童文学的译介成就为重点,描述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尤其是共和国建国以后60年其发展路子由狭窄而宽阔的曲折历程,论证了20世纪中国儿童文学自觉接受普世观念,汇入世界儿童文学潮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相似文献   

20.
身份问题成为20世纪90年代之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的一个焦点问题,这在海外华人女作家的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漂泊海外的经历使她们对身份有着更多的感受和思考,为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她们徘徊在中西文化边缘,记录着身份转变过程中艰难的心路历程.基于这一共同的创作主题,文章突破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语言界限,分析了三位海外女作家於梨华、汤亭亭和虹影的作品,表明对自我身份的书写和重构已经成为当代海外华人女作家创作中一种自觉的身份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