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创造人。劳动和劳动观念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基本内容,勤劳自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无论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从为民族振兴培养造就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战略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实践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意识,着力抓好学校的劳动实践、劳动锻炼。全社会要营造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社会大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术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改变"再现式"为探究式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刘卫平 《云梦学刊》2004,25(4):104-106
青少年创新思维教育是一种依据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活动规律而对青少年实施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本质是以培养思维创造能力为核心的高层次教育,具有整体性、开放性、主体性、民主宽容性和超前性等特征。其目标是培养青少年思维创新意识、开发青少年思维创造能力、培养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其内容包括创新思维知识教育和创新思维活动教育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了探索,论述了创新思维的本质与内涵、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等问题,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主张通过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网络化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依托现代网络技术搭建师生沟通平台等途径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构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平台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突出健康第一体育理念的趋向分析,对目前中国学生健康水平的状况分析,对开拓体育教育创新的思路分析,期冀促进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建立一个更为学生喜爱、更科学、更合理的体育教育创新机制,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及其基本特征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至少应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新行为四个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创新教育具有普遍性、前瞻性、针对性和阶段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正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全国上下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青少年是创新创业的潜在主体,未来,他们将成为创新创业的栋梁。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青少年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努力。《家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3):247-253
法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品性。青少年法治教育是青少年彰显法治中国理念,践行法治中国实践,获得尊严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提升生存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应然生活样式。作为客观事实的法治教育效果可从法治意识、法治常识、法治思维、法治能力及法治实践五个维度进行测量。作为价值事实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及其效果具有年龄特征,应以五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阶段法治教育分别建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效果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法治知识掌握,更应关注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还要重视学生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吴惠红 《学术论坛》2005,(4):150-153
人类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给人和社会带来的巨大作用和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但网络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带来创新和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效应。这对于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严峻的考验。因此,针对网络的种种弊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手段,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品格的塑造。文章从哲学的角度,探讨网络时代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失落的现状以及在网络时代如何进行人文教育等问题,以期对中国目前的教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0.
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形成的教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赖创新教育,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意识包含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等基本要素。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过程中,就必须在上述几个方面积极引导与训练。影响创新意识形成主要有教育体制、教师、教学方法和学业评定规则等因素。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束缚,建立教育创新体系,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的理想教育过程是一个需要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涉及到主体教化与客体认知、物质载体要素与精神升华要素、远景目标与现实利益、历史传承与文化创新等方面.如果从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称为英雄时代,把改革开放后到现在称为平民时代,这两大历史条件下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的矛盾的呈现各有其特点,依据这些特点的分析,当下对青少年的理想教育至少要从理想的层次性、价值的支撑点、虚实结合,实字优先、思想免疫和文化调控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缺失。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新的哲学,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探讨如何对大学生实施创新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催生了新型劳动,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劳动的既有样态和形式,同时也使劳动教育的内在意蕴和实践路径发生了新的变化,推动劳动教育智能化转型。人工智能与劳动教育在目标追求、发展诉求、优势资源方面有着内在的契合性,人工智能赋能劳动教育创新发展,既是对劳动教育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也是促进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其能够丰富劳动教育形态、拓展劳动教育场域、优化劳动教育话语、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推动劳动教育呈现出智慧化、协同化、可视化、个性化的理想图景。但是,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隐含一定的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人工智能不断融入劳动教育中,也会使劳动教育面临价值消减、主体错位、内容失衡、场域窄化等风险和挑战。因此,人工智能时代的劳动教育要进一步厘清和明晰“冷”与“暖”、“破”与“立”、“本”与“末”、“虚”与“实”间的理论关系,推动构成以价值导向、重要保障、内容支撑和方法选择为重点的劳动教育创新发展的现实进路,从而不断规避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和负面影响,促进劳动教育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实现新时代劳动教育高质...  相似文献   

14.
马光仲 《兰州学刊》2001,(2):69-69,77
现代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和现代新科技相结合的新型学科 ,在推进教育创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应用 ,必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我们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造潜力的教与学环境。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新型人才 ,使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一、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改革开放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恢复和重建阶段;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阶段;新世纪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创新和加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走过的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回归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务实化是关键;贴近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科学化是根本;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现代化是保证。  相似文献   

16.
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提高我国整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教育创新是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重要使命。要进行教育创新就要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 ,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要推进创新教育 ,就必须明确创新教育的目标 ,认识存在的客观制约与应遵循的创新教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教育事关民族的兴旺和发展。创新教育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目前创新教育中存在的诸多不良倾向的分析 ,我们可以从校园文化建设、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的改革 ,创造思维的培养及师资队伍培养等多方面探讨创新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人才的发展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者——高校教师,更要与时俱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敬业精神、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技能、培养创新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升自己,才能不负高校教师崇高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决定了它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其历史使命。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职业院校应该加强学生创新方面的思想教育,以增强创新的欲望与动机,培育他们以创新为乐的观念。学校在培育学生创新为乐的观念时,要提供相应的动力与条件。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条件,途径和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子林 《北方论丛》2000,23(1):33-37
自然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要有社会生产实践的需求,要以一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基础,要有适应科研劳动复杂性的特殊的按劳分配关系和国家对科技应用及创新的保障投入的机制。科学教育通过把现代科学技术传授给劳动后备军,把可能的劳动者变成现实的劳动者和把落后的劳动者变为先进的劳动者,成为自然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学实验是自然科学物化为先进的工具、工艺和更广阔的劳动对象的根本途径。管理是自然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