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两个角度看,加强节约教育应为学校当务之急。开展节约教育必须要能够明确学校节约教育面临的困境;深刻理解节约教育的时代意蕴;寻找节约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1949年,中国在进入转折年代的关键时期暴发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新生人民政权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危机面前,中国共产党适时制定了"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的重要救灾方针,中央人民政府有计划地执行了救灾运动与节约运动相结合的政策,在政府各机关广泛开展一两米节约救灾运动,同时依托新成立的内务部成立中央机关节约救灾委员会,作为运动指导组织机构.各地政府机关、团体和军区系统积极响应,并逐步扩大到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掀起了全国一两米节约救灾及节约捐助的热潮.这一运动持续时间长、影响广泛,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救灾物资不足的缺陷,救济了大量灾民,增强了政府的信任度和认可度,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危机治理能力.运动取得的一系列宝贵经验也为此后救灾防灾工作的开展与完善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3.
朱沁夫 《云梦学刊》2002,23(1):31-33
马克思关于“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的论述 ,阐述了资本家通过不变资本节约获得更多剩余价值的具体方式。不变资本的节约 ,实际上提高了企业生产要素的协同水平 ,这些方法中有些对于我们今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仍然可以直接运用  相似文献   

4.
张海鹏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0(4):113-117
我国土地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土地节约利用势在必行。土地节约利用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根据我国在土地节约方面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探讨我国土地节约利用的一般性方法,并提出了土地节约利用的"规划—调配-流转"模式。其中,规划是这一模式的前提,调配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要手段,这里的调配指的是土地资源调整配置和土地利益的调整分配,而流转是调配的目的和实现土地节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节约、消费和浪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正确认识节约、消费、浪费及其相互关系.节约是人类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活动中,对稀缺性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充分利用.消费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和可能与外部自然进行物质变换,实现生存、享受、发展的过程.浪费是指人们脱离自身的实际需要、对稀缺性资源效用的滥用或废弃.节约有利于增加和扩大消费,浪费则必然影响消费,因此,人类必须永远节约.  相似文献   

6.
文化视阈内的节约经济--关于节约经济的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明 《北方论丛》2006,(1):134-137
节约在中国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应是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问题。目前中国社会存在的各种浪费,既有制度层面的因素,也包括了文化习俗———各种浪费陋俗的因素,陈规陋俗导致的浪费,往往比经济上的浪费更可怕。实现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有赖于经济学家开出“药方”,亦应营造节约文化及其文化氛围。不仅应对各种浪费陋习开展文化批判,而且应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节约文化。通过新型的节约文化促进节约经济、节约型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严明 《北方论丛》2007,42(3):141-144
节约消费是节约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节约经济和建构节约型社会目标,既需要关注经济因素,也需要关注非经济因素。人们的日常消费许多时候是非经济因素决定的。远离浪费性消费,倡导理性、合理、适度、节约型消费模式,探讨其中非经济因素的价值与意义已经超出了经济学范畴。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内容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并没有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在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增加地方性知识的内容,可以使学校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但这会导致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竞争能力的下降.在面临保留传统民族文化和享受现代生活的选择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19世纪70年代以后,清朝个别学校开始设置游戏一科,洋务派新式军事学堂开设兵式体操,到1903年癸卯学制的颁布,学校体育教育制度化.学校体育教育制度的建立既是晚清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东西文化融合、学习西方的结晶.它的建立不仅是教育目标现代化的关键环节,而且促进了体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在节约能源方面一直偏重于使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能源节约的市场机制发展滞后.在当前我国能源消耗量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只有加快建设节约能源的市场机制,才能促进节能技术发展、约束能源过度消耗、理顺能源的市场价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是长期促进能源节约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中后期在大后方四川成都兴起并逐渐发展到遍及整个四川的一场爱国运动.从事基督教文字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张雪岩参与发起了这场节约献金救国运动,通过<田家半月报>和其他方式广泛宣传动员民众节约献金救国,组织<田家半月报>的读者和基督教团体及社会各界民众开展募捐和献金.张雪岩在此运动中所做的工作对推动节约献金救国运动的发展和支援抗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节约文化作为人们关于节约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深层次软件要素,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力量,是一种道德的“软”约束,对节约建设活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节约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建构节约文明。建构节约文化体系要以节约制度规范系统为核心的节约文化体系,组成节约制度规范系统的内容体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习俗体系。  相似文献   

13.
家校融合指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模式.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高职学生主要的生活地点和学习地点分别在家中和学校,在这两个角度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可以帮助高职学生规避成长道路中绝大部分陷阱.因此,班主任应当准确认识家校融合教育的意义,探究高效的家校融合教育策略,帮助高职学生树立优秀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陈卫平 《学术界》2007,21(6):107-113
社会层面的"国学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从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缺乏良好的教材、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是空白等,这些是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国学热"对于普及传统文化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如果学校不能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的话,那么"热"很快就会变"冷"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资源有限性与人的需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存在,人类必然按照节约的原则从事经济活动,节约规律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促进作用.节约规律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研究节约规律必须充分重视人在其中的作用.鉴于我国浪费问题具有长期性、普遍性、严重性等特征,让节约成为全民的主流意识,充分发挥节约型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的作用等,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凯恩斯节约悖论源于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欲的“恶之花”结出的公共利益的善果,同时马尔萨斯的节约悖论对其也有很大影响;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凯恩斯节约悖论在我国有一定影响,并在社会风气、经济建设方面造成很大危害;凯恩斯经济理论有其局限性,凯恩斯节约悖论也会随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于慎鸿 《中州学刊》2006,(3):128-130
由于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督失控、文化环境和治安环境不良、学校教育措施不到位等原因,农村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思想道德滑坡、心理障碍、违法犯罪等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不良因子,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和宏观指导,农村学校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要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量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妇联等社会组织也要积极配合并参与"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推进资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龙清香 《云梦学刊》2009,30(3):65-67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节约的思想,他认为贪污和浪费是极严重的犯罪行为.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一项长期的勤俭建国方针。学习、研究和贯彻毛泽东节约思想,对于促进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建设节约型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书"与"育人"科学的定位是在教书中育人,为育人而教书;"育"为第一位,"教"为第二位,以育人为本.学校教育理应把内容、模式、考评方式调整为根本内容要育人、教育模式要全员育人、考评机制要以"育人"为核心目标,从而提高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