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金融创新一方面导致既定交易量的交易货币需求减少,一方面导致货币乘数内生提高从而货币供给内生增加.购买意愿-有效需求增加会激励货币市场内部(货币供给方面和货币需求方面)进行自适应的调整.因此,货币市场均衡有多种情况,其中两个极端情况是:(1)松货币供给和松货币需求的"宽松"均衡;(2)紧货币供给和紧货币需求的"紧张"均衡.有效需求增加会促使货币市场均衡由"宽松"趋于"紧张".货币市场的紧张均衡和产品市场的过热状况紧密相连.在货币市场紧张均衡情况下,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有可能立即导致"支付锁链"的断裂和"货币荒".  相似文献   

2.
货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在货币的材料、形状、文字、价值等方面,从而反映货币的全貌与本质。货币文化是货币分类的全面标准。按此标准考察,先秦时期各国货币存在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两种体系。楚国的货币是长江流域货币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3.
货币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面,具体表现在货币的材料、形状、文字、价值等方面,从而反映货币的全貌与本质.货币文化是货币分类的全面标准.按此标准考察,先秦时期各国货币存在黄河流域的和长江流域的两种体系.楚国的货币是长江流域货币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金融体系已遭遇到来自外部及其自身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影响。而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也由过去的"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币值稳定与金融稳定所共同构成的双重目标体系。由此,本文将对货币供给量以及与央行双重目标相关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发现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已逐渐减弱,这与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下降、货币供给结构的变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5.
货币供给量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是否是中性的问题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 ,对它的不同理解 ,会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建议。本文从实证的角度探讨了货币供给量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并进一步研究了我国的货币传导机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货币、货币哲学与货币数量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照塞尔语言哲学的一个理论洞识 ,本文把货币归结为在人类经济活动和市场交往中凝汇着人们“集体意向性”的一种制度实在。本文第二部分则从货币总量和实体经济总量的相互关系中进一步反思了货币的本质。尽管在某一时点上一个社会或经济体中的货币总量和以货币总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所反映的经济总量都是一个确定的数 ,但在现实中 ,离开了货币这个纯数量“标量” ,我们既不能知道货币本身 ,也无法衡量任何总量国民经济指标。由此来判断 ,西美尔的“货币的量就是货币的质”命题为真。最后 ,本文还从货币哲学的角度反思了经济哲学的一般问题。  相似文献   

7.
罗运贵 《学术论坛》2006,(10):64-69
文章将货币划分为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讨论了形式货币与实质货币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分析了形式货币需求与实质货币需求问题。认为形式货币需求是对现金的需求,是对已有的收入或财富的“分割”;实质货币需求则是指一国的各种项目建设以及居民生活对于取得货币资金的需求。文章讨论了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供给问题,认为通过中央银行投放货币资金等途径,可以实现形式货币和实质货币的充分供给。文章认为,从形式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货币内生性的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质货币数量的角度而言,则是货币外生性的观点正确。  相似文献   

8.
文章评析了哈耶克自由竞争货币论和蒙代尔最优货币区理论两种观点。两种理论都希望通过货币发行方式的创新来改良国际货币秩序以达到稳定价格的目的,但具体方式完全不同。文章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比较了两种理论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其借鉴意义。从制度演化的角度比较了两人的核心思想,并指出其对未来国际货币秩序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社会价值均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均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实现价值均衡,价值均衡具有深层次性、规律性、统领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源起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彰显了西方主流新古典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对危机的乏力。与遵循两分法传统之实物经济分析的新古典理论和突破这一传统但缺少价值理论基础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不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经济学,在将价值理论与货币理论的结合中,经由货币产生、货币职能到货币本质的逐层推理,联系到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危机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线索的完整货币理论。  相似文献   

11.
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两个伪问题--评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明堂 《河北学刊》2003,23(5):54-59
分析均衡价格与经济均衡的价格、需求价格、供给价格和供给与需求称谓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供求与价格反正比关系是难以成立的.假使商品供求与确切的价格概念,即(单位)供给商品换回的需求货币收入联结、建立关系,那就形成供求商品与供给商品交换需求货币的关系,或与需求货币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则是无法论证、不能成立的伪问题.因为经济人以较少成本交换较多收入、追逐利润避免亏损的行为,反驳了均衡价格和经济均衡的供求均衡、效用最大化的市场交换理论.  相似文献   

12.
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步伐加快,许多地方开始对旧城进行改造,城市房屋拆迁行为随之大量发生,拆迁补偿安置问题日益受到重视。1991年3月国务院发布《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第一部全国性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行政法规,对拆迁安置只规定了房屋安置的形式,没有规定货币安置。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规律作用的加强,货币安置开始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萌芽  相似文献   

13.
薛林 《学术论坛》2008,31(4):167-173
货币合作对建设中的CAZrA具有重要意义.CAFTA的货币合作应以现行的货币互换机制为基础,借鉴欧洲货币一体化的经验和IMF的做法,立足自由贸易区的实际,放眼东亚共同体的未来,以条约为先行形式,从机构的设置与运行、制度建设和救济途径等方面予以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并应在法律上厘清各层级货币合作的关系,以利于准确定位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从国际货币体制的演进看东亚货币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分析国际货币合作的特点入手 ,对国际货币合作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作一般性的研究 ,并沿着国际货币体制的演进过程 ,分析了国际货币体制发展的各个阶段国际货币合作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特点。由此 ,根据这个研究框架以及东亚各国政治经济特征 ,认为东亚货币合作很可能采取随机协调的合作管理方式 ,而不会形成类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欧洲货币体系 (或欧盟 )的机构协调的霸权合作体制。  相似文献   

15.
均衡方法以其严密的数学公式及逻辑论证已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特性科学性、逻辑性和普适性可以为法治领域吸纳并与之相互融通,事实上,法治也是在均衡——非均衡——均衡的辩证否定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而言,输入均衡理念、引进均衡方法,对于法治领域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劳动价值论、斯拉法价值论、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德布鲁均衡价值论,凡此三者,都存在重大缺陷,都不适合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存在。应当用“纳什均衡”取而代之。纳什均衡也因存在两大缺陷而不甚合用。“自我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为基本”的范畴,可充当经济学基本分析工具,既方便又严谨地解释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东亚货币一体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货币一体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本文依据最优货币区理论,分析并阐述了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动因和条件,并对建立东亚货币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表明以IMF为代表的国际货币合作机制已经不能满足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需要。尽管区域性货币合作可以促进区域货币的稳定,但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有着严格的经济、金融条件。因此,一段时间内全球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不太可能有比较大的进展。在当前美元、欧元和日元三极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下,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既需要加强美国、欧盟和日本之间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也需要加强IMF的作用,使之成为有效协调美元、欧元和日元关系的国际机制。  相似文献   

19.
货币权力既具有积极的能动性,又具有巨大的侵益性。货币宪法旨在规范货币权力的行使,防范因货币权力滥用而对人民造成的伤害与侵犯。为实现此一目的,货币宪法确立了自己的基本原则,大体包括货币民主、货币主权、货币权力有限、金本位制、中央银行独立性限制等原则。这些原则构成了货币宪法的基本命题,也是型构货币宪法规则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