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星闪耀长征路──红军长征中的湘籍将领侧记夏远生在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史册上,数以千百计的湘籍红军将领战功赫赫,英名永存。这里撷取若干闪光的情节片断,谨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长征先遣屡建成奇功拉开长征序幕的是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  相似文献   

2.
余果 《老年世界》2006,(21):4-7
每一个走进老红军王定国位于北京亚运村的家的人,都会被墙上到处挂着的老人的书法绘画作品所吸引——“记腊子口”八年抗战忆延安“红军西进歌”等书法作品展示了老人独创的笔锋。绘画作品“强渡嘉陵江”“雄鸡一唱天下白”及“红军不怕远征难”等,是老人对红军、对长征的深情礼赞。作为现在在世年纪最长的女红军,王定国的长征情结不仅蕴结于心中,更倾注于笔端。  相似文献   

3.
正"她们是我们心中的‘女神’。"长沙市一名中学生在《长征故事读后感》中这样写道。女红军们穿越时空,成为今天人们心中的"女神"。"她们没有一个中途退却的"在江西于都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份72年前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女战士名单。于都党史办主任曾懿华介绍说:"长征出发时,有32名女红军随军出征,其中30名最终到达了延安。"  相似文献   

4.
天下事     
《老年人》1996,(12)
天下事首都隆重纪意长征胜利60周年中共中央、中央军委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江泽民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纪念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是要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激励和鼓舞全国人民奋发图强,开拓前进,...  相似文献   

5.
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时,仅有30位女性随军,其余女红军干部、战士和家属则全部留在了苏区。对留下者而言,无疑意味着等待她们的是艰苦、斗争、等待、悲惨、壮烈。她们中,有的为了一句承诺,守望终生;有的未来得及留下姓名便战死沙场;有的乞讨度日但坚守信念,千里迢迢寻找部队……  相似文献   

6.
常世雄 《老年人》2014,(10):6-7
正近期,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十送红军》在央视热播之后,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与思考。这部剧作以10个普通红军战士为主角,讲述了他们在长征途中成长、蜕变、抗争与牺牲的故事。钟石发父子黄泉团聚只为一纸电文,张二光断指枪神就义血洒湘江,贺坚濒死承诺牵手天堂,李复生身负遗愿四渡赤水,真假红军心系百姓共牺牲,女红军戴澜毁容入敌营、大渡河诀别战友英勇就义,沙奎斗白匪枪杀心爱之人、徐  相似文献   

7.
红军长征的历史轨迹姚涤新今年,是举世闻名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60周年。回顾当年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必将激励我们继往开来,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红一方面军长征1934年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民政部离退休干部局于1996年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杯柔召开老部长座谈会,范宝俊副部长到会主持并讲了话。参加这次座谈会的有王国权、张邦英、卓雄、袁血’卒、史怀壁、黄庆熙、潘友河、廖经天、章明九位老部长。座谈中他们回忆起红军长征这段经历,都是记忆犹新,历历在国,虽然年事已高,但心胸豁达,情绪高昂,可谓谈笑风生。老部长们一致认为,红军长征所取得的胜利与当时同敌人的斗争,同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斗争,同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息息相关,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对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余辉,胡燕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的第一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精心布置了湘江封锁线,妄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中央红军由于领导者指挥的错误,在这次战役中损失惨重。但红军战士不畏牺牲,英勇战斗,终于突破了敌人封锁线,胜利渡过湘江,为...  相似文献   

10.
王增勤 《老年人》2009,(4):44-45
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打破蒋介石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及后方机关8万余人,从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长征之初,红军很顺利地通过了蒋介石的粤北第一、二、二三道封锁线,但深入湖南腹地后,在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时发生了惨烈的湘江之战,损失惨重。红军为什么能几乎兵不血刃地顺利通过前三道封锁线?  相似文献   

11.
弘扬长征精神,汲取红色精神精华,坚定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以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为主题,从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对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内容和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纪律与群众工作的现代启示三个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在举国上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为使我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达到更高的新目标,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富民兴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中阐述了“红军的创建,红军长征和哈达铺在长征中的历史地位,长征精神永不忘和‘新长征,奔小康,让农民群众富起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前三部分颂扬长征精神,第四部分主要写要让宕昌人民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方法和路子。通过宕昌30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使宕昌农民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3.
半个世纪前,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壮举。美国记者斯诺据此完成了著名的《西行漫记》,日本学者冈木隆三也有《中国革命长征史》传世。而在我国,虽然回忆长征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却没有人对这段“家史”进行全面的记述。直到《中国红军长征记》问世,才有了第一部由中国人写成的长征史。该书的作者就是现年71岁的老人郑广谨。郑广谨本不是作家,也未曾投身红军长征,他能完成《中国红军长征记》这部煌然巨著,有着极为艰难的跋涉和攀登。1930年冬天,郑广谨出生在皖南绩溪一个大山沟里,因为家穷,他只断…  相似文献   

14.
正参加80年前长征的女红军有2000多人,但胜利地走过来,新中国成立后仍坚持在革命队伍里的不足百人。其中,有唯一一对亲姐妹,姐姐叫蹇先任,妹妹叫蹇先佛。姐妹俩都嫁给了红军高级将领,背着孩子走完充满艰辛坎坷的长征路,被周恩来誉为“长征姊妹花”。她们用可歌可泣的非凡经历,写下了战地女杰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15.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2):32-33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空间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服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16.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17.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0):28-30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18.
战士风采 英雄本色──老红军石邦智印象记李东,胡燕石邦智和他的夫人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原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邦智同志。当年长征,他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名“红小鬼”;南泥湾大生产,他是八路军的一等劳动英雄。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他...  相似文献   

19.
钟兆云 《老年人》2003,(3):38-38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没有军委二局,就没有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正在红军长征北上的女红军中,杨厚珍是中央红军中唯一一位有着"三寸金莲"的小脚女人。中央红军北上前,在女红军去留的问题上,中央提出了几个条件:1.必须是共产党员,思想政治上绝对可靠;2.必须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会做群众工作;3.要有好身体,能适应艰苦的环境。因为行军打仗,孩子一律不得带在身边。如果按照这些条件来要求,杨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