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文化的内核对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中国传统译论的“模糊性”、“艺术性”及“人文关照”等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价值探究,彰显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嬗递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传统译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译论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出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了现存研究的优缺点,并从理论资源与方法论等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这对于发扬中国传统的翻译文化、构建独立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代是封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历史时代。唐人气势恢宏,对各种文化都能以宽容的心态,敞开大门,予以接纳。唐代的服饰文化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汲取了少数民族以及外国服饰文化的精华,使服饰花样翻新。而唐代妇女的服饰,更是异彩纷呈。在唐人小说《许志翁传》中,记载...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现代翻译理论阐述了语言的可译性,并从不同语言中存在的文化传统和表达方式等差异着手,对可译性的限度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持续推进,多元文化场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在多元文化场域下,传统文化场域与主流文化场域、现代文化场域、域外文化场域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明晰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文化、域外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国人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然而,文化复古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文化中心主义机械、片面、静止地认识传统文化与其他三者间的关系,破坏了多元文化场域共生共荣的格局,阻碍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影响了国人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形成与确立。因此,唯有厘清关涉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的三大关系,纠正其中的思想偏向,化解人们对于多元文化场域的分歧,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彰显时代风采,成为涵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7.
唐代雅乐在唐代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它的延续使得我国古代礼乐文明得以传承,唐代雅乐将民族民间音乐、外来音乐、宗教音乐文化融合于传统雅乐之中,促进了雅乐的发展与完善。然而,长期以来,关于唐代雅乐的意义与地位存在较大争议。鉴于此,本文择取唐代雅乐乐曲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在考证雅乐乐曲史料的基础上,深化人们对唐代雅乐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译论工作者只是局限于引进、效仿西方译论。目前,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逐步推行,笔者认为有必要强调中国译论学派在理论研究上的个性,注重从中国人特有的视角对翻译的基本问题进行审视,以便对西方译论进行补充。然而,由于任何一种传统译论总是产生于某种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要发挥好传统的优势,就必须对传统译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及合理的现代转化,即将传统译论与现代译论及西方译论融会贯通,从而为中国翻译研究联接古今与会通中西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唐代是中国史学、经学承前启后的一个时期:在史学方面,官修正史大放异彩,实现了从私人著述到政府修撰的决定性转变;在经学方面,《五经正义》的编订体现了与汉学、宋学不同的面貌,起到了过渡作用。学者们对此已多有关注。然而,唐代文治的另一项事业却往往被人忽视,即佛教译场的佛经翻译实践。其时,佛经翻译与史书修撰、经疏编订不仅在时间上一致,在参与人员的构成上也多有重合。从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开始,至唐佛经翻译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译场的分工合作或多或少影响了唐代集体修撰的风气,而佛经义疏的编写也与隋唐的儒经注疏互为映照,体现出折衷取长的倾向,二者之间存在深刻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布迪厄社会学核心概念“场域”与“惯习”的引入有助于分析翻译场域和译者惯习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抗战时期重庆诗歌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关系契合或失和的考察,着重指出译诗的选材、诗人国别以及主题的选择和语言形式均受制于抗战文化场域的规则,同时译者惯习能动地建构和形塑翻译场域,投射出译者的主体身份和翻译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传统译论对于忠实的理想化观点出发,从译者的主体性和译入语文化接受的角度,阐释了创造性叛逆在翻译过程中的不可避免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唐诗宋词"之美誉,与唐代茶文化相关的诗歌称之为唐代茶诗。唐代茶诗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的价值旨趣,即儒家礼仪的价值旨趣、佛家禅悦的价值旨趣和道家隐逸的价值旨趣。研究唐代茶诗中所蕴含的儒释道价值旨趣,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茶文化,尤其是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以仁爱、孝悌、忠信、和平、谦恭、中庸、因循、团聚、勤俭、自强为美,并以此标准评判社会、领导人生。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然而唐代外来文化猛烈地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了唐代文学,使唐代文学逐步融入了世界文学的大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反映。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的一块宝玉。这一文化瑰宝的美学价值能否通过翻译进行完全传达,一直是译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诗歌的音美、形美和意美三方面的分析,以详尽的实例,论述了中文古诗之美学要素中所存在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布迪厄社会学中"惯习"、"场域"的概念入手,考察西方传教士受"西方中心论"思想持久影响在翻译实践中对中国典籍的归化和过度异化处理,撕裂性的介绍以及由此体现的权力话语和文化殖民倾向。在当今这个存在着文化等级、文化霸权的后殖民语境下,中国翻译工作者理应肩负典籍外译的责任,恢复中国文化传统,在世界文化和翻译生产场内争夺文化资本和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6.
诚信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石,也是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综合国力的增长,诚信观念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较为昌盛的时期,也是一个诚信思想大发展的时期,研究该时期的诚信观念对我国当前诚信文化建设有着特别的借鉴意义.苏士梅博士的学术专著《唐代诚信思想研究》紧密结合唐代发展史,对唐代诚信思想进行了一次从“庙堂”到“民间”的全方位考察.这本别具特色的诚信思想研究专著,是基于社会文化视角对唐代诚信思想进行全面研究的初次尝试,为我们今天构建诚信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重读中国传统译论.我们仍然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如何读?本文着重探讨重读传统译论的方法,主张从文化话语视角出发,将传统译论视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话语,回到中国传统话语体系之中,回到中国人传统的言说与理解方式进行解读.我们重读的尝试围绕一个有代表性的问题展开,即,中国传统译论是潜科学的理论雏形,还是通向翻译之"道"的经验叙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杨宪益、戴乃迭伉俪翻译的《儒林外史》中的译句,指出译句对中国传统小吃的翻译过于单一,从而泯灭了中国小吃文化所反应的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并提出了对中国传统小吃的直接音译、形象译法、做法意译和文化意译四种翻译方法,旨在为小吃文化信息的顺利传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走民族化的译诗之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走民族化的译诗之路王宝童本又提出译诗应走民族化道路,即在内容和风格上要洋化或异域化,在语言和形式上要译入语化。就英汉诗译而论,民族化不但包括英诗汉译,也包括汉诗英译。作者考察中英文代表诗作1394首,制定出一个《汉英诗歌比较草表》,可供民族化诗译者参...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词语英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篇题为中国传统文化词语英译初探,提出中国文化词语英译的七个统一的方法,也就是直译与意译的统一,音译与意译的统一,归化与淡化的统一,同译与异译的统一,一译与多译的统一,新译与旧译的统一以及英译与汉注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