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双循环是在逆全球化风潮迭起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形势下,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和促进全球经贸循环逐渐恢复的重要战略选择。双循环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互动为重要支撑,是对国际经贸双向互动双循环模式的借鉴和对单向操控"双层循环"的超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疏通国内国际循环的堵点。为此,要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疏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堵点;要借助"一带一路"平台,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打破国际大循环的壁垒;要把创新链作为耦合生产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打通全流程创新链条。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涉及两个重要理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其中,前者是基本前提,后者是根本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构建生态保护完整和资源配置合理的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系,离不开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作用。针对当前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难点——流域生态问题、流域治理问题和流域产业问题,需要立足流域整体加强顶层设计,构建以“三区七群”为框架的生态治理格局,实施旨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与低碳发展的“取消、升级、发展”三步走战略,以黄河为纽带建立一体化网格轴状带发展体系,促进流域内产业聚集发展、联动发展和错位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稳步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以及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群理论均表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赖于依托区域内重点地区和重点城市,走一体化发展道路。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脉络基础上,基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框架,深入分析山东、河南、河北尤其是冀中南地区实施一体化发展的协同优势,提出推进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建议,即构建冀鲁豫大三角,实施“东飞西展”战略,在泛黄河流域下游打通东西经济共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基建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和应用,是引导产业发展思维转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支撑。新基建带来的支撑设施、支持技术与创新环境,促进了"文化+科技"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并将进一步推进文化发展理念创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新兴文化业态培育、数字文化资源传播、产业链现代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要推动新基建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以企业、产业、政策等三个因素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文化企业运营模式,积极主动、全方位地融入新基建;打造文化产业平台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文化政策保障,优化文化产业监管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生态生产力"是在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以生态文明理念为理论先导,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现实保障,以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为重要支撑,以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现实发展模式的一种新型生产力形态。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需要从四个基本的"向度"着手,即生态文明的理念是构建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是发展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制度保障;生态科技的广泛运用是培育中国式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是生态生产力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还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生活物资集聚库和经济地带。近年来,黄河流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还存在“唯GDP”过度依赖资源等深层次的问题。必须在认识上转变观念,树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要义的新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上要以协同创新推动自主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数字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动能,以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集群优势;在治理方略上要以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增强内生动力,以产权改革激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创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也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重要平台.当前,广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进出口国别结构、商品结构、贸易方式趋于多元化.RCEP的签署给广西对外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主要表现在关税减让降低了出口成本,有利于满足广西多样化的进口需求,尤其是中日关税壁垒的削减或将为广西货物贸易进出口的发展带来全新机遇;原产地"区域累积规则"的实施优化了广西供应链布局;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减少了非关税壁垒阻碍;国别市场的多元化扩大了广西出口范围.同时,RCEP的签署也给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产业外迁将冲击广西现有产业链,一体化加剧了广西产业竞争,关联效应增加了市场风险.为更好地迎接机遇、规避风险,广西应抓住RCEP的机遇推动经济社会新发展,充分发挥广西作为国家重大开放平台的作用,打造和完善特色产业链,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程骅 《江海学刊》2022,(2):75-82+255
新时代中国特色城市群快速崛起,已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重构国家城镇体系空间形态的重要力量。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是我国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科学选择。在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下,由扬子江城市群带动的区域重点功能区发展战略,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造就高水平区域创新高地和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是走好中国特色城市群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实践担当,将为“中国情景”城市群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印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已成为延续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战略,扩大内需及产业链的完善正是重要的抓手,这也对我国整体社会信用水平的提升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居民信用所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不仅是国内外贸易活动的重要保障,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有着突出贡献,其不仅能够保持我国国内经济稳定且持续的增长,更能加快促使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在国内大循环格局的构建过程中,要重视政府层面和资本市场层面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治理水平;补齐制度短板,发挥资本市场关键作用;增强信用意识,完善增信措施;发挥信用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将黄河流域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不仅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也是增强制造业整体实力、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环节。目前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发展初显成效,但仍表现出研发能力落后、创新投资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不匹配、市场竞争力弱、统筹全流域的发展规划缺失等问题。围绕数字经济背景下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走向,同时结合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提出未来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需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原则,以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基础改造、促进相关产业与先进制造业协同发展、培育黄河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数字经济向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不断渗透为战略重点,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以协作助力发展、以绿色转型发展、以数字引领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面临新的历史机遇。推动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立足流域基础条件,充分发挥山东在沿黄省区中的开放龙头作用,着力在中上游省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同时依托西安、郑州、济南等沿黄大城市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在此思路下,应重点从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发展、构筑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打造全面开放国际大通道、健全各区域开放合作机制等方面入手,稳步提升黄河流域开放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话语: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边疆地区在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能更好发挥内引外联的区位、制度、生态、资源、文化五大优势,在统筹发展和安全中,迈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作用日益凸显。鲁豫两省签订的生态补偿“对赌协议”属于“政府间行政协议”,其实质是“公法契约”,具有“软法”治理价值。政府间行政协议作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主要机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决策难”、“执行难”的困境,其克服路径为通过政府间行政协议进行协同治理。政府间行政协议体现了绿色发展原则,以“软法”促进治理法治化、提升执法协同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政府间行政协议的完善路径为:由《黄河保护法》明确规定、完善协议签订和管理组织体系、多元利益主体参与缔结程序、凸显核心内容、建立信息共享和动态评估机制、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以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文举  黄依洁 《西部论坛》2021,31(6):111-119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21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学术期刊社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高质量发展西部论坛暨新时代西部社科期刊能力建设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进行了探讨和交流:一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区域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现高水平充分发展;三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面对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的重要方向与主要问题,要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低碳创新机制,加快高质量发展;构建统筹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构建绿色发展机制,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构建开放融合机制,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构建共建共享机制,吸纳多元主体参与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参与和共享。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中国沿边和内陆开放高地,发挥区域发展服务区、试验区、示范区、创新区作用,是高质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政策叠加再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发展新势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在区域发展空间格局及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中更显地位突出;经济贸易方式和格局的改变与重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生机;积极把握并充分用好变局中的有利因素。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新疆积淀了大写意的基底,更要激发工笔画的潜力。打造要素集聚高地;优化体制机制环境;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17.
杨军 《中州学刊》2023,(3):36-42
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实体经济形成质效提升、合理增长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奠定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基础、掌握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权、赢得国际竞争发展话语权、构筑高质量供给关系体系的迫切需要。但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绿色低碳发展缓慢,区域、行业要素分配不均衡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为深层次塑建中国式现代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应围绕以共同富裕为目标、以内外循环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基本方略,完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优化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延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空间,创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业态模式。  相似文献   

18.
汪彬  阳镇 《社会科学》2022,(1):73-81
新一轮技术革命下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导权竞争日益激烈,且传统单一外向型的产业链供应链遇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构建现代化产业链与供应链体系,更好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核心要义,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功能需从基础支撑、动力源泉、国际竞争态势以及产业基础与发展目标等多维度予以定位。但目前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存在着诸多风险,主要表现为:断链风险多、外迁压力大、自主可控能力弱、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以及产业发展环境亟待优化等问题。未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需要系统治理以及综合施策,要采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富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优化调整产业链供应链布局、锻长板与补短板并重、实施资源能源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以及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等举措。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和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入海口,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的生态治理近年来取得了不小成绩,同时也面临全球气候变化的不可预测性等多重挑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吸收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地理环境较为类似的入海口或河流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从地理条件的相似度,还是从生态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来看,荷兰的生态治理经验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尤其是荷兰三角洲地带,处于欧陆三条河流入海口,也称为“莱茵-马斯-斯海尔德三角洲”,在无条件承受上游和中游流域的各种污染的前提下,顺利实现生态转型,是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以期对黄河三角洲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在区域层面上的体现,区域高质量发展不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支撑,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从内涵来看,区域高质量发展是特定区域建成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体系并在演化过程中实现高质量演替的发展。中国区域产业演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在区域尺度产业层面的生动体现。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区域产业演化遵循中国产业演化关联法则。这既符合各国区域产业路径依赖式和路径突破式演化的一般性规律,更符合基于我国国情的以着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加快构建和适应新发展格局为目标的中国式规律。为应对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我们应进一步强化区域产业治理,更好地发挥区域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