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移民的流动性与贫困治理——宁夏生态移民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地搬迁和生态移民都是为了缓解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压力,实现环境保护和减贫的双重目标而进行的大规模人口异地安置。与政策安置移民相伴生的是移民的流动,包括政策安置移民的二次流动和非政策移民的自发流动。宁夏的经验表明,移民为农村人口流动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人口流动。现有的移民社会治理机制主要服务于异地安置,很难应对移民社会的高度流动性,这在实施精准扶贫中表现尤其明显。移民是一个持续的移动过程,需要改变以户籍和居住地为载体的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水库移民贫困威胁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 尤其是介入性贫困 , 它是诱发社会矛盾与冲突的导 火索 。 文章系统梳理了水库移民贫困成因及反贫困策略的相关研究 , 认为水库移民生计遭到破坏 、 贫困移民的文化贫困和观念落后 、“ 以失定补 ” 补偿方式的局限 、 水库移民存在权利贫困等是水库 移民贫困的主要成因 , 政府部门 、 水库移民社区 、 水库移民自身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配合可以 缓解水库移民贫困 。 但既有研究对如何精准化扶持贫困移民研究较少 , 鲜见将水库移民社区发展 与扶贫结合起来 、 水库移民社区社会关系网络对精准识别移民贫困户以及水库移民社区发展对减 贫作用等方面的研究 。 未来研究应更多地探讨水库移民社区发展 、 水库移民自身能力发展 、 非营利 性组织等其他社会资源对水库移民减贫的作用 , 特别是探讨政府部门如何解决已安置的水库移民 的贫困问题 、 如何完善水库移民补偿与征地政策以及如何实现在水库移民搬迁安置时就能够解决 贫困问题 , 使 “ 介入性贫困 ” 不发生或尽量减少 。  相似文献   

3.
破解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国家最紧迫的攻坚战之一,尤其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具有政治的任务性、经济的发展性、民族的共荣性的意义。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是国家减贫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体现了国家"精准治理""靶向治理"的全新治理模式。精准扶贫突出了由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通过调查属于"三区三州"的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和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宁夏西海固海原县,以及东西协作扶贫典范的闽宁镇,重点分析了属于社会扶贫范畴的社会组织参与扶贫,"生态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等模式。旨在突出民族地区扶贫过程中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参与扶贫,并且认为各种扶贫模式可以相互合作和补充,根据民族独特的文化特点培育群众内生脱贫动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政策实践与资本重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方式之一。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明,构建多元互动的整合型政策实践网络,创新移民安置方式与调整移民生计方式,可以改变贫困群体原有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资本,使其在新的生存空间中实现重新聚合。但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政策设计的瞄准性,增强扶贫主体的互动合作,加强资源对接效率与移民的社会融入感,提升贫困群体的内生动力,依然是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关键期,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安置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方略。以赣南原中央苏区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方式获取问卷数据,以非移民户为参照对象,分析搬迁移民行为对移民农户生计资本影响。结果表明:搬迁移民前后农户生计资本有较为显著的提高,且搬迁移民行为是移民减贫的主要原因,净增效应为0.239,其中物质资本的净增效应最大,为0.148;其次是社会资本,说明搬迁移民行为能有效地增加移民户物质资本及社会资本,显著提高移民户生计资本,达到农户减贫目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扶贫移民工程稳步推进,为我国反贫困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40年来扶贫移民政策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初步探索阶段(1982-2000年)、整体布局与推进阶段(2001-2012年)、政策强化阶段(2013年后)。总结我国扶贫移民工作推进经验,可以概括为:从试点工程到全国推广;从远迁移民到就近安置;从农业安置到非农安置;从单维扶贫任务到社区综合发展。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扶贫移民群体、生态环境和移民政策三者互动的逻辑分析框架,即扶贫移民群体始终在生态环境和移民政策之间不断地寻找平衡点,三者形成的良好互动关系是扶贫移民群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新的历史时期,应着力在完善政策体系、提升基层政府治理能力、培育移民社区内生动力、保护迁入地生态环境四个方面进一步优化扶贫移民工作。  相似文献   

7.
区域发展视角下我国连片特困地区精准扶贫及脱贫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准扶贫战略提出以后,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于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的关系应如何把握而产生了不少困顿。连片特困地区这一提法早已有之,经过一系列的政策演变,在区域发展和减贫方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仍需解决如何应对“经济新常态”下区域发展带动减贫效应的削弱、进一步提升片区攻坚减贫效率、多维贫困问题、消解片区的贫富分化、协调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实现精准脱贫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区域发展为视角、提升片区定位精准度,以多维贫困为视角、提升减贫内涵精准度,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提升脱贫手段精准度,构建精准扶贫与片区攻坚融合推进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易地扶贫搬迁即将全面进入工作目标为“稳得住”“可致富”“能发展”的后搬迁时代,工作目标的达致依赖长效减贫机制的建构。从社区营造视角并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地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研究认为通过社区营造推动移民安置社区从过渡型逐渐转变为发展共同体,是实现搬迁户长效减贫的可行路径。具言之,移民安置社区营造聚焦在三个层面:社区主体层面,营造社区多元主体并促进其积极参与社区发展与贫困治理,从而激发社区内部的组织化减贫动力;社会空间层面,营造制度空间、公共空间、生计空间等多维空间,在社区秩序、社会交往和保护性生计的营造中促进移民的社区融入与生计安全;社会关联层面,营造紧密利益关联并借助具体社会关系的“传帮带”,促进移民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通过“社区主体 社会空间 社会关联”三位一体的社区营造,移民安置社区的发展导向不仅是一种强化社区移民之间社会和心理联结的生活共同体,更是一种融入共同性的经济发展与能力建设的发展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长时段视角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因应新时期减贫形势变动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呼唤”所做出的战略调整,也是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提升的过程。其突出特点在于以“减贫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三种机制、三种资源,将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发挥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结合,系统性地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发展动能。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国家减贫治理体系经历着密集的调整,在信息汲取能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能力、综合回应能力、资源动员能力以及政策执行能力等诸方面都有显著提升。在未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和共同富裕征程中,中国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将不断完善,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陕南王村扶贫移民搬迁四个阶段行动逻辑的分析发现,行政主导下压力型体制的威逼与普适性政策的诱导共同滋生了“背皮”搬迁的发生,从而导致精准识别的错位。另外,在搬迁过程中制度衔接的缺失与行政联合的缺场使扶贫治理陷入了碎片化的困境,背离了精准帮扶与精准管理的目标要求。最后,国家、地方政府、贫困户各自行动逻辑、制度选择与利益诉求的差异使扶贫搬迁陷于了一定的制度性逻辑困境之中,搬迁后的村民生计出现了一定的式微,威胁到了扶贫移民的可持续生计。针对扶贫移民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的问题必须从国家政策制定,扶贫治理体系构建以及扶贫移民的可持续生计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与政治民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合的多重矛盾关系出发,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同志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创造性思考与回答。随着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强烈地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与学年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的教学管理制度,现已被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所接受,并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本文回顾了学分制和学年制的发展历史,在对学分制和学年制的特征及其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和完善学分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认为意象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 ,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意和象的关系类似于计算机科学中的编码和解码 ;意象的升华形成意境 ,是靠妙悟 ,而不是凭直观获得的 ;意象有虚有实 ,虚实相间 ,才能既有理可循 ,又思而无穷 ;意象在作者心中 ,意境在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14.
常见的会计确认收益和费用的标准有两个,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对于确认收益和费用的基本标准不同。收付实现制关注现金流量,即当收到现金时,该收益就得到确认;而权责发生制并不关注现金流量,而是看重收益。权责发生制有它本身不可替代的优点,但是收付实现制在特定的企业或经济条件下更具有现实意义,成为对权责发生制最有力且必不可少的补充。两者应该相辅相成,互补其短,为此才能更好地进行会计确认和核算。  相似文献   

15.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以自由为基石,强调理性本身的终极目的和意义,在理性被工具化的启蒙时代凸显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其思想体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康德认为人作为理性存在者,与其它非理性存在者的本质区别在于人有基于自由的道德法则。道德法则的存在以及相应的道德责任的追究是人的尊严的体现。所以,人的尊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普遍立法,人是目的和意志自律。  相似文献   

16.
逆系统方法是以非线性控制为目的,以直接分析为途径,以动态系统的逆概念为核心。该文将逆系统方法应用于刚体动力学中,运用非线性控制的逆系统方法设计Euler动力学方程的控制器,通过对一个陀螺的外力矩进行实施控制,使刚体在动坐标系下的角速度稳定跟踪指令,来实现对刚体转动的渐进跟踪控制。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中的俄罗斯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民族主义是在前苏联解体过程中出现的, 其后历经三个阶段, 目前已成为俄罗斯社会动员及政治、文化整合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CPI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I在分析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的影响以及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CPI的编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CPI体系加以改进势在必行.统计部门应结合我国国情,及时修正CPI样本和样本权重,建立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的指标体系,分层次进行CPI编制,增加CPI编制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吴超 《东方论坛》2014,(1):12-15
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国祚最短,故在制度创新方面,建树不多。关于蜀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陈寿《三国志》记载粗略,其他文献亦语焉未祥,这对于还原蜀汉政权的制度建设,造成相当大的困难。以下就蜀汉政权制度建设中的选举制度及其特点进行讨论,指出蜀汉政权并未实行如曹魏、孙吴所使用的较成熟的九品官人法之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公理系统思想引入会计学理论研究,论证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本质区别在于分属于不同会计公理系统,并通过推证演绎,给出企业会计理论公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