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森林是森林文化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连接点,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森林生态文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森林生态文化,是人们对森林的反思和寻根.森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可持续的复杂系统,从环境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实践森林生态文化能够找到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的钥匙,为建设生态文明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森林旅游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森林旅游不只是游览自然景观,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文化传统,悠久的历史已将自然山水、林木景色熏染上浓浓的文化色彩,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从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到如今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的文化理念应当成为森林旅游文化的核心内涵.认识到这一点,有利于森林旅游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为挖掘芬兰独特的森林文化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森林文化研究的借鉴意义,从以下4个方面介绍了芬兰的森林文化。①森林之子:与森林息息相关的宗教信仰及其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使得芬兰人民自称为森林之子;②森林休闲文化:现代芬兰人建立了39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法律允许任意采摘浆果,开展湖边别墅度假等活动,享受回归森林为主的大自然的快乐;③森林产品:芬兰人民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拥有世界上最环保先进的造纸技术和最大的造纸企业,从木材里提取化学药品,利用木材制造各种日常用品,以及近年来芬兰的热点话题———生物质能源;④森林经营管理:芬兰人民通过法律来管理森林及科学经营森林的历史和现状。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语言学视角看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语言人类学家加利·帕尔默认为认知语言学可以直接应用于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并将其与美国语言人类学的三大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以意象为核心概念的文化语言学,研究意象、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国古典诗词中含有丰富的意象,并且蕴藏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本文拟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分析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四个英译本,探讨如何适当转换意象以表达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5.
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申小龙和哲学系博士张汝伦主编的《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最近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本书以上海语文学会青年研究小组的会刊《上海青年语言学》为基础,集中了全国各地青年学者有关文化语言学的研究专论加以编选.涉及的内容有:(一)语言与文化的宏观研究,包括汉语史与民族文化史,方言与中国文化,语言观、语言学和文化传统,语言哲学,文化阈层与中国现代语言学等专题的研究.(二)文化语言学各个具体领域的研究,包括古汉字与华夏文化心态,汉字改革的科学性与民族性,东巴文字与纳西族先民意识,《说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北的森林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进程中多元文化类型之一。与中原的农耕文化、西北的草原文化相对举,东北的森林文化因东北地区森林莽莽、树海无际的地理区位与地理环境,在地域、语言、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自己独具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在这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演进中,从殷商到清末,森林文化又经历了三个千年之变局,即:一是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二是与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三是登上了主导中原政权的历史舞台,与农耕文化、草原文化、高原文化等的碰撞与融合。三个千年变局的实质是由变而合,由合而大,最终统合为大中华文化,“生生不息,骙骙健行”。  相似文献   

7.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森林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源泉。日本是一个森林大国,拥有丰富的森林文化。本文首先介绍了日本森林的概况,然后从森林文化的起源、概念、宗教、政策、功能、价值、技术、环境教育等几个方面概述了日本森林文化的研究动态以及成果,并且介绍了日本典型的森林文化。最后文章提出了日本式森林文化理想模式,分析了日本社会的森林文化现象与将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我国的森林文化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介绍森林文化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关于森林文化外延方面的探讨,认为森林文化属于文化的一个分支,除具有自身的特性外,还具有文化的共性。文章采用文化学对文化构成的研究思路,根据文化学的结构理论来研究森林文化的结构体系,将森林文化划分为森林物质文化、森林制度文化、森林行为文化和森林精神文化,对其分别作了阐述,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文章就森林文化结构体系研究的意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的联系主要指语言决定文化.还是文化决定语言,语言对理解力和思维有何作用,语言模式与文化模式有何关系.国外较早进行这方面研究的是德国人类学家洪堡特,他在著名的论文《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绪言)中,首次提出了语言结构与人类精神的互相影响.在研究西方文化人类学的同时,也探讨了文化语言学.30年代至50年代.国内许多语言学工作者也曾致力于这方面的探讨,如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大规模地调查了西南地区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罗常培《语言与文化》从语词的涵义方面探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运用现代语言学理沦,从整个文化发展的角度阐述音韵学习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语言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森林——лес的民族文化内涵。结合宗教、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分析了俄罗斯独特的"森林文化"与俄罗斯民族性格之间关系,指明俄罗斯"森林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依托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文化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了森林文化传播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阐述了森林文化生产系统与森林文化传播系统的相互独立性和紧密耦合关系,并探讨了森林文化传播过程的3个特性。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优化依托森林公园传播森林文化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森林文化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森林文化形态构成森林文化的整体。原生态的森林文化一般由树种文化(如松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形态组成,具有明显类的特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文化形态突破树种文化的制约,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地域的与民族的森林文化形态,城市的与乡村的森林文化形态,外在的与内在的森林文化形态,产业的与非物质的森林文化形态等。森林文化形态的多样性表明:在工业社会背景下,非主流的森林文化并没有退出文化领域,相反,森林文化对工业社会进行渗透和扩张,以其独特的生命力和深邃的意境,在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森林文化是人类在认识森林、改造森林、利用森林过程中形成的,既是对人与森林之间关系的概括与体现,又是指导人与森林关系的规范。探讨森林文化与人居的相互关系,对于更好地促进建设美丽中国意义重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介绍了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和沉淀,在我国已经形成的比较完整的森林文化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中,人居活动在森林文化中占有主体地位,即衣、食、住、行等方面处处体现了森林文化。人居活动离不开森林,又无处不浸润着森林文化;对森林及其产品的利用给人类带来了物质和精神的享受,在这些人居活动中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情结。研究庭院树木的选择与文化特性,有利于更好地选择树种,加大森林培育和保护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更好地发展森林文化,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和谐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化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把世界、人和文化看成是在语言中融合的整体,每一种语言都凝聚着民族的精神历程和文化积淀,并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介绍了第一届、第二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对200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届森林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了综述。将此次会议提交的报告分为4大部分,分别为森林文化理论研究、森林文化应用研究、森林文化的历史研究、森林文化研究的延伸与拓展,并对此次会议上呈现的一些新趋势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森林文化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林火文化:森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薪材为燃料的木质能源是人类最早利用和掌握的能源,是社会基本能源之一。从利 用、保存和控制林火,到人工钻木取火,林火(薪火)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发 挥了巨大作用。林火不但帮助人类驱除黑暗,焚林而田,刀耕火种,进入农耕社会,林火还 引 发种种文化现象,构成森林文化绚烂的一面。在工业化背景下,从森林文化视域讨论林火文 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确立林火这一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文化作用,无疑具 有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森林文化源于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生产实践。从人类拿起第一件木器工具,到结绳记事、竹简文化、纸文化以及现代的自然保护区文化和森林公园文化等,森林文化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森林文化面临很多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既是森林文化发展的动因,也使森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身的形式,不断地调整整合。森林文化并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湮灭消失,恰恰相反,森林文化固守自身的本土性、生态性和绵延性,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