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礼貌和言语交际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人类的交往还包括不礼貌现象,同时也涉及大量的非言语行为。但是前人尚未结合非言语行为和不礼貌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尝试通过结合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和Malandro&Barker的非言语交际功能,探析非言语交际在不礼貌现象中的功能,以丰富该主题的研究,并希望以此可提醒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注意自己的非言语行为来避免不礼貌的产生,从而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2.
《城市》1992,(1)
建筑小品造型小巧,形象生动,配置灵活,趣味性强,用于居住区街坊入口,既增加了入口的可识别性,又有画龙点睛之妙,实际也是鉴定城市文比素质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搞交际也是一样,如果不了解交际对手的情况,就主观地采取行动,不但不会取胜,而且还会出现得罪人的结局。经验证明,了解对手是交际的起码要求。了解对手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世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习惯,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避违。这些东西在交际中都会对交际者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我们对此一无所知,却在那里夸夸其谈,就好象盲人瞎马,难免踏进“雷区”,触犯了对方,闹得不欢而散。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当他们与人交往时,并不了解对方的情况,就主观地从自己的一…  相似文献   

4.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差异的存在很有可能会引起交际者中断其交际行为,从而导致交际失败。交际者深受其本族文化的影响,往往会将其本族文化规约和语言知识带入交际行为。这样交际一方便无法正确地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语用失误由此产生。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的分析,试图找到克服跨文化中产生的语言语用失误的对策,以便推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语言作为思想的截体及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说话人的态度和观点。而其运用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却存在着性别差异,这就是性差言语交际。本文试图从用语、交谈两方面阐述语言的两性差异,并浅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或其他社会群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某个群体里,如一个班级、一间宿舍或一个球队里,在一个相应的环境中,会因偶然的因素而引发众口同唱时下流行或曾经流行的歌曲.作为社会心理现象的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中有一概念叫“从众”.其定义为“个人在社会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转变原有的态度,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社会心理学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个体寻求的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一种手段.从众行为可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体现出来,而其中体现得最为突出的便是近年来在流行歌曲领域中的各种从众现象.在对流行歌曲中的从众现象观察中发现:当某一歌曲流行时,大多数青少年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倾向于喜欢这首歌,并且往往会独自哼唱或聚众齐唱这首歌.但仍有个别或小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而不喜欢这首歌,然而他们却往往会跟着多数人哼唱这首歌.虽然他们可以完全不记歌词,也不关心歌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仅凭着多数人或不绝于耳的媒体“介绍”记住了一点曲调,但为了让自己更适合于这种群体的氛围,不破坏这一群体的内聚力及他们的审美态度和行为方式,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好恶感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用失误的一种类型,语用行为失误对跨文化交际影响深远。它会使交际者之间产生误解或争端,导致交流的中断。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类型的语用行为失误,为跨文化交际者提出了相关建议以避免失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盛荣 《当代老年》2006,(11):46-46
45岁的马丽是个家庭主妇,勤劳能干,面对自己一手收拾的干净整洁的家,颇为骄傲。可天一凉,马丽却遇到了一种烦心的现象,她的手指不知什么原因变得僵硬不灵活了,慢慢地发展到持续性钝疼,在早晨起床及干家务活时加重,有时就连拿筷子吃饭都不太灵活了,手指屈伸时发出扣动手枪扳机样的声音,只得到医院求医。医生说马丽的手属于弹响指,并说这是家庭妇女的多发病,当前天气凉了尤其需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人们的交际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交际方式有了更多更新的内容。特别是对于喜欢时尚且收入不菲的年轻一族来说,“交际”已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有目的的交流活动了,在他们眼里,“交际”已成了一种以休闲玩乐为主流的行为方式。在这样一种理念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少了许多功利感,变得更自然更亲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而且每个人也都觉得轻松自在。他们在让彼此感受到快乐的同时,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交际空间,为自己积累下了一笔人力资源的财富。且让我们走入他们中间,一起感受他们的…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在国内兴起的跨学科研究,大约有30年的历史。尽管历史不长,但作为一门学科,研究它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从语用学,哲学,以及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它。然而,文学却没有与它沾边过。其实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说,文学是一个重要资源。本篇文章就是要论述文学之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马淑元 《现代交际》2005,(11):34-34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到超市买东西,回到家一清点,发现有一些是可有可无的,连自己都不知道为何会买这些小东西;我们本来对某个人没有什么印象,等过了一段时间后却觉得他面目可憎;早晨到了办公室, 本来精力充沛,心情愉快,过了一会儿却变得烦得要命。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经常会对这种状况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你受到了周围环境的暗示,不知不觉就产生了与之相应的行为与心情。  相似文献   

12.
歧义是一种语言形式能够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意义的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世界各种语言中。一般认为歧义会有碍交流,但如果人们加以巧妙运用,却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更好地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文章主要分析了几类英语歧义现象以及歧义在幽默笑话、广告、文学作品中的积极运用。  相似文献   

13.
机械的运动是周而复始的,只要你打开开关,它就按设定的程序工作。人和机械不一样,因为人有思想,有头脑,会因时因地因特殊情况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如果人也和机械一样,不管外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仍保持和重复一个行为,就会令人感到可笑。明代冯梦龙的《广笑府》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某官老爷派一名差役去下发一份紧急公文,怕他走得慢耽误了大事,特意拨给他一匹马。差役赶着马上了路却没有骑。有人见了问他:“这样紧急的事情,你怎么还不骑上马快走?”差役回答说:“我们六只脚一起走,难道不比它四只脚快得多!”如此愚腐…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让自己的语言更具魅力。我们平时的语言,总是作为交际手段来使用的,或传情,或达意,或消人口角于无形,或化国家干戈为玉帛,或……总之,语言都有自己外在的目的。而要达到这些形形色色的目的,光靠我们把话说出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话说好,说圆,说得足以打动人心具有魅力才行。俗话说:“脱了毛的凤凰不如鸡”。尽管失去华丽衣羽的凤凰仍不失为凤凰,但它在人们眼中的地位却要大打折扣,因为它已失去自己的魅力。同样,那些不具魅力的语言,同脱了毛的凤凰一样,虽亦不失传递信息的本能,但就信息传递量而言,比之颇具魅力的语言却有天壤之别。具有魅力的语  相似文献   

15.
文人,《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会做文章的读书人。文人的交际活动,也比较多地与读书和作文有关。这是一群颇为特殊的人,有一些特别的性情和举止,会在交际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显露出来。有些是朴实、恬静、优美的,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文要说的是文人交际中应克服的十种毛病: 不要热衷于奔走文人重名,不光是自尊和面子上的需要,有时候名气的大小还决定效益的多寡。整天埋首于书斋自然不怎么好,适当扩大交际面,有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创作方面的信息,产生思想的碰撞,还可以通过多渠道反映自己的创作业绩。但若是把功夫都用在奔…  相似文献   

16.
间接言语行为属于语用学领域,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日语是一种间接言语行为非常发达的语言,就学习日语的人来说,如果不了解日语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在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语用失误。为了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日语交际,提高学生运用日语的能力,从而有必要把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日语教学中去,让学生掌握日语交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界”说     
“交际”这个词,听起来说起来写起来,都令我感到不习惯,有一种皮里肉外的感觉,想一想,可能就是它太流行了的缘故。其实我们常说的“交际”,应该是一种对于关系、联系的界说,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谁也离不开它。那么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怎么回事呢?可能就与含义与意义、能指与所指的差异有关。什么东西一流行,就会流进人们麻木的意识区间,被悬置。人们关于它的鼓噪,也就总是是似而非,显得滑稽或者叫黑色幽默。为了避免进入角色,我想换个方式来谈“交际”,或者干脆就不谈它,谈谈别的。弄不准“一不留神”,也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随着跨文化交际的日益增多,却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的现象。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探讨文化与跨文化交际的关系,说明要达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交际双方建立第三文化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缺失的现象与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他只是一个普通农民,但却四次在媒体上自费刊登环保公益广告;因举报偷税漏税行为,他的右眼差点被人打瞎;在许多当地人看来,他是个到处惹事的"十三点",他却一意孤行…… 去年世界地球日,<人民日报>四版右下角刊登了一则颇为另类的广告:蓝天下,一片青山绿水.画面正中,一句"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环抱着地球.广告下方郑重署名:农民陈法庆. 这已是陈法庆自费做的第四个公益广告.与此同时,他还开始了一项更浩大的工程:一年之内,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自费做环保灯箱广告."我要用自己的行动修复国人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一、日常生活中的沟通障碍现象 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向学生热情地传递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学生对此却毫无兴趣.因此,教师要常常面临学生的抗拒、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甚至直接的抗拒.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长时间在互相埋怨、互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的问题,继而自己也充满了失败感,最终共同对教育失去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