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活动。译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化风尚的桎梏以及译者自身的主观风格必然会施加于原作,从而使译作语言不可避免地反映译者各自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2.
原作风格在译作中的传达和体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翻译家刘炳善对翻译风格问题的思考直接指导其翻译实践,对其翻译思想的梳理将给其他文学翻译工作者带来多种启发:翻译前对文学风格问题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是译者应具备的理论基础;主观上做出努力,并创造客观条件,与原作者成为穿越时空的知音才能探知原作精髓,这是译作成功的前提条件;对原作者风格最大程度的再现和译者风格的呈现是可以统一的,也是必须统一的,这是译作作为译语中成熟的独立作品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要成功地再现原作,体现原作的精神风貌,尽可能地传译作品风格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原文中的风格标记进行系统的分析,译者便可以感知原作风格,进而运用对应式、重构式和淡化式风格转换方法尽可能地将其再现于译作当中,从而实现译作风格与原作风格的无限接近。  相似文献   

4.
<马裤先生>是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杰作.本论文就其英译本的翻译风格展开分析讨论,从多层面探讨译者对原作风格的传译、形成的迁移极其原因,旨在全面梳理译作风格,丰富老舍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5.
论译者风格与原作风格的统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译者对翻译中涉及风格的问题缺乏应有的重视。主要的问题是我们对文体的社会功能、文风时尚(翻译文风的历时性与共时性)、个人风格以及关于"翻译味"等重大理论课题认识不足。翻译的任务是在尽可能发挥翻译的社会功能的条件下,实现语际的尽可能完善的意义转换,寻求尽可能准确的意义对应,即原作的风格可以转译,但在转译的过程中,原作风格必然受到译者风格的影响。理想的译品应是译作风格与原作风格有机统一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翻译实践证明,译者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翻译观念的不同直接影响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具体操作,忠实地译出散文的内涵与风格殊为不易,而是否能使译文读者得到与原作读者相似的审美信息和审美感受应作为评判译文高下的重要标准之一。译作之美,不只取决于原作客体表现的完美,更取决于译者主体再现的完美。美国作家Washington Irving的散文不乏佳译。对比评析Rural Life in England的译文证明,散文翻译作为一种审美艺术创造,要求艺术上高度的选择性,即必须择优而从,以使译作臻于完美。  相似文献   

7.
诗歌的内容与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这是诗歌创作和译诗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把握中诗西诗的异同点有助于译诗时再现原作的风格。文学译品的风格由原作的风格、译者本人的文风、译者本国语言的特征、译者所处的时代所决定  相似文献   

8.
翻译不仅把原文的内容进行转换,而且要把原作的风格尽可能贴切地传达出来。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风格是如何传递的是译者必须关心的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风格的概念,然后讨论了风格的可译性,最后指出通过风格要素和风格效果的摹拟重现,可达到风格的完美传递。  相似文献   

9.
以王夫之的美学思想为纲,据其对诗词意象的美学定义及概括的四种特点,即整体性、真实性、多义性和独创性,结合具体译例分析译者是如何在译入语中塑造原作的意象。最后认为诗词意象的整体性是解决如何译问题的关键,真实性为诗词意象的可译性保驾护航,多义性确定译作中应呈现的诗词意象及其表现形式,独创性解释了译作中“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夏衍的散文《野草》的两个英译文本(张培基和刘士聪译)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但二者在遣词造句、句式结构、叙述角度上又各有特色,各有自己的风格。本文试看运用奈达的对等理论,主要从语义选择、译作风格与原作风格的契合度这两方面来评析两个英译本。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描述性的研究方法,从译者的语言风格和自由度两方面对《第22条军规》中译者的痕迹进行考察,证明译者的痕迹是客观存在的,并试图分析其“显形”背后的深层原因。提出对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留下的痕迹,研究者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而要在充分观察、认真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做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译者的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使译文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乃至读者感受等诸方面与原文完全一致。然而优秀的译文仍然给译者风格留有存在的空间和价值。译者应该在不影响原作思想内容和整体文风的前提下 ,各显风采 ,自成一派 ,以增添译文独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译者的风格是文学翻译中译者身份的标识。译者风格的建构离不开译文所体现的语言特征和贯穿于译文的翻译观。朱生豪、梁实秋两位翻译家所译《理查二世》译文风格迥异,在于译者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出于各自的翻译目的、翻译原则和审美取向,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文本策略,从而分别形成了“豪放、率真、大气”和“含蓄、简洁、典雅”的两种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文学译者的创造性.文学翻译是译者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是译者的语言艺术再创造.文学译者是文学译本的再创作者,文学译本中渗透着译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力量.译者重塑文学语言和重写文学译本的艺术再创造,使文学原作的生命得以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存活.  相似文献   

15.
试图通过对海明威《雨中的猫》的原文和曹庸先生的译文的对比,从翻译的特殊 视角,运用韦努蒂提出的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来探讨海明威《雨中的猫》的翻译中译者的 角色,指出曹庸先生在翻译海明威《雨中的猫》的过程中选择了异化的策略,从而在形式上 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笔者尝试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对曹庸先生的译文中某些异化译法 予以归化翻译,继而提出归化的译法虽然在形式上是"译者的隐身",但是在翻译的过程和 译文的内容上却使译者的角色得到了彰显。  相似文献   

16.
以touch为例的研究可以发现,宏观语篇上下文在翻译中的交际作用不可忽略,译者应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灵活有效地进行翻译,确保译文在作者意图、文章的主旨基调、文体风格、语用效果等方面与原文吻合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把握和再现两个方面,其发挥直接影响着译文的质量。从译者的主观感受、语言风格、意识形态、个性和主观审美偏好、文学文化修养等角度,研究了译者的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各种影响来说明译者主体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对于翻译之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要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中外文翻译是否科学,二是读者对中文译文的解读是否科学,三是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注意了这几个问题,就能够达到科学把握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