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城镇化道路不可承受之重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历史过程,也是各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演化规律.城镇化,不但反映了人类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飞跃式发展,而且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组织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变迁.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城镇化对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振居民消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红 《城市》2013,(6):19-21
一、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一)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必须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经济结构上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在社会结构上同步推进城镇化。发达国家成为强国的过程就是逐步提高城镇化率的过程,我国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强国迈进,必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努力推进城镇化,进而实现国家的现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资源经济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镇化”的含义及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什么是城镇化(国际通用的提法叫城市化,两者的含义基本一致)?一般认为,城镇化是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活动,为节约时间向特定空间集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人口比重上升,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城镇化是工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17.92…  相似文献   

4.
宋金全 《城市》2008,(9):35-37
一、城市化的再认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的定义.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但这种转化并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而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与生活方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正一、新时期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背景与挑战(一)快速城镇化带来的挑战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为6.66亿,城镇化率达到了49.68%。依据诺瑟姆曲线所揭示的城镇化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需要明确的是,我国现阶段的城镇化主体为"人口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而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住房、公共设施等物质载体建设并没有做到同步推进,作为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6.
万宇艳 《城市》2014,(3):15-18
正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方式逐渐向农村渗透的历史过程。认真研究和总结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一、国外城市化的基本模式(一)英国:政府调控下的市场主导型模式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一、城镇化的内涵总体来说,城镇化是一种影响极为深广的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它既包括人口和非农业活动向城镇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以及城镇景观的地域推进等人们看得见的实体的变化过程,也包括了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在城镇等级体系中的扩散并进入乡村地区,还包含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向乡村地域扩散的较为抽象的精神上的变化过程。从阶段上划分,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基本处于乡村城镇化阶段。这也决定了我国当前城镇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两个转变:人口非农化和农地非农化。本文依据城镇化的内涵,侧重分析推进这两个转变时…  相似文献   

8.
孟兆阳  吴娟  刘爱华 《城市》2013,(9):72-76
一、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文化的得与失(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由1.72亿人增加到7.12亿人,城镇化率由17.92%提升到52.57%(见图1)。我国的城镇化经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随着城镇化率过半,城镇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要求。正如国内相关学者所言,新型城镇化的"新"是指观念更新、体制革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复兴,是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  相似文献   

9.
李世兰 《城市观察》2013,26(4):146-152
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城镇化也迈入了从传统城镇化向新型城镇化转变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具有一般规律性,即阶段性、要素集聚与扩散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规律。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是掠夺式扩张和线性发展模式,土地和政府助推了城镇化的粗放发展模式。因此,对我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过程进行反思,并借鉴国外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创新城镇化发展战略与路径模式,对于推进我国现代化、实现富民强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薛艳杰 《城市》2013,(1):33-37
城镇化涵盖城镇形态、功能、生产生活方式、制度和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形成和转变过程。世界城镇化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农业社会时期,世界上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分布零散,整体发展缓慢,19世纪初,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足10%。二是工业革命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发达  相似文献   

11.
实现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难点在农村。而城镇化作为社会生产力变化所引起的人类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改变的过程,对解决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和农民等一系列问题至关重要。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阐述了城镇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提出建立推进城镇化的体制框架,合理规划城镇发展体系,是切实解决城镇化存在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景全 《城市》2013,(5):31-36
宜居是21世纪新的城市观。建设宜居城市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路径,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中原经济区走城乡统筹、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建设集约紧凑、生态宜居、富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宜居理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城镇化由量的扩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讯     
<正>"城镇化和地方性"中德双边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目前正经历着由快转稳的新型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的新模式,不仅影响着中国,也可能会影响整个世界;而德国作为世界上高度城镇化的国家之一,拥有较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城市建设经验。尤其在以人为核心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人地关系所凸显的多重矛盾;如何以一种创新的方式,通过强调其自然和文化特征,实现遗产保存和城镇  相似文献   

14.
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条重要路径。我们知道,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已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发展的主要载体,全面深化改革自然对城市体制也提出改革要求。这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中国城市体制历经变革,目前形成了以地域性建制为主、层级繁多,实行市管县、  相似文献   

15.
随着十八大报告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提出和我国首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以生态文明为导向的城镇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的新趋势。包括洁净空气、环保制度等在内的生态型公共产品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其供给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决定着城镇的生态化水平。因此,本文拟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生态型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供给内容、方式及瓶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方式市场化、供给资金专门化、供给体制健全化的"四化"策略,力图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观点     
《城市观察》2013,(2):188-191
·被误读的中国城镇化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在接受新浪财经《财经面对面》栏目独家专访时详解被误读的中国城镇化。城镇化与城市化的关系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叫城镇化,国外叫城市化。中国和国外不一样,现在有7.1亿城镇人口,却只有658个城市,而且这658个城市都是高等级的,像县级市、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转型的紧迫性和可行性,指出重建微循环是城市生态化改造的必由之路。文章认为,我国已经从城镇化初期进入中后期的特殊阶段,应从前期注重GDP的数量型城镇化转向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并存的质量型城镇化。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应推行“微降解、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绿地、微调控”等新理念,重建城市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8.
智慧型城市是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新型信息化城市形态。住建部表示,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要求尽可能扩大投资和启动内需,但经历前几轮的大规模投资刺激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益迅速下降,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加快新经济模式形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到城镇化的具体过程中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紧迫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关于小城镇与城镇化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群 《城市》2005,(3):15-17
一、关于城镇化 中国约有9亿农民生活在村镇,面临着不断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并最终实现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问题.而引导农民进入各级各类城镇、走城镇化道路,则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城镇化问题自"十五"计划起便被列入国家议事日程,成为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受到了上至中央下至庶民的广泛关注.但是我国在城镇化的认识问题上仍然存在着种种误区.  相似文献   

20.
廖茂林  李菲菲  高佳琳 《城市》2017,(11):60-66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起步较工业化晚,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城镇化发展也极为迅速.这种超常规的发展速度纵然促使城镇化取得伟大成效,但也催生了诸多结构性问题,使得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面临日趋多样的外部冲击.于是,如何提升城市应对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或者说"城市韧性"的研究命题应运而生.笔者认为,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尚未成型的背景下,城市发展理念面临转型,建设低碳韧性城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