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呈现出省内转移数量超过省外转移、向中部地区转移数量增长迅速、转向中小城市的数量持续增加、转向第三产业人数超越第二产业等特征。对中原经济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三化”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分析表明,可通过提高城镇工业化水平、加速农民市民化进程和拓展农业内部转移渠道三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是全国比较发达的省份,但省内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也十分突出。从根本上讲,这种经济梯度差异格局是在历史上奠定的。而交通变迁、特别是江苏近代交通的发展,在这一格局的历史形成中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是对我省经济南北差异真正产生持久影响的条件因素,这一因素与近代江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沿交通干线扩散、辐射的特点相结合,初步奠定了江苏近代工业沿江、沿铁路线分布的格局和南、北经济的区际差异。这一方面使苏南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同时也造成省内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边际性,并长期制约着全省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在优先发展苏北腹地交通网络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苏南经济的树化效益和苏北经济的后发优势,应当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大思路。  相似文献   

3.
海峡西岸经济区生产力布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生产力布局应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引导区域产业合理分工,促进沿海经济密集区、内地经济发展区、周边经济协作区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以城市化为依托,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促进产业聚集,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对接两大"三角洲"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福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既是对“闽东南地区”、“海峡西岸繁荣带”概念的延伸,更凸显福建对台区位优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正视自身发展的差距、找准对接的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湖南提出了“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通道,建设五区一廊,加速西线开发”的开放、开发、发展战略。总体来看,“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通道”可以说是一种经济开放战略;“建设五区一廊,加速西线开发”则是经济开发与发展战略,实际上也是采用的点轴布局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搞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分工、优化生产力布局是协调发展的前提;通过深化改革,启动西部地区的内部活力是协调发展的基础;政府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条件;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搞好“东西结合”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外需疲软、供需错配等问题,成为南北经济差距快速扩大的重要前提。在“北上南下”的分工布局下,北方企业调整生产资料投资的难度大,“效率提高式”的创新只能加剧产能过剩,且内生于其产业的科层组织架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南方企业能较为灵活地调整生产资料投资,具有多元化的创新角度以及富有弹性的水平组织架构,成功解决了供需错配的难题,经济转型比北方更为成功。解决南北经济差距扩大问题需要改变以往“北上南下”的垂直分工,重构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相似文献   

8.
构建发展泛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的前提与基础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区域经济合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同地区经济主体从而政府基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内生需求.产业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合作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形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而言,不仅整个泛珠三角地区,而且泛珠三角地区内各省区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都是相当有限的.在目前条件下,发展泛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不是直接从发展产业分工协作入手,而是从其基础:发展经济区内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入手.市场主体在密切经济贸易联系基础上,自然会逐渐产生符合各市场主体利益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关系.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沿江开发是江苏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要实现“两个率先” ,必须依托自身比较优势 ,充分发挥江苏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和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抓住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与产业转移的机遇 ,通过新一轮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缩小南北差距 ,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走出一条切合江苏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泛珠三角经济区是指大珠三角及其辐射和相互辐射的广阔经济地带。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对于提升区域经济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各经济区良性竞争、推动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实施“一国两制”方针都有着重大战略意义。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区有其客观必然性 ,其发展目标模式应是区内经济联系比较紧密的松散型经济合作区 ,并以外向型经济为导向。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应体现交通与信息业的协调与整合先行 ,梯度转移 ,逐步推进 ,点面结合 ,注重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布局 ,消除区间市场壁垒 ,统一市场运作规范、遵循市场规律 ,实行双主体运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在传统经济体制下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不同进程,总结了对某一地区实施倾斜政策应以不损害其它地区的利益为前提,不能期望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在短期内实现,应逐步改变各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产业集中程度低和专业化水平低的现象,这样几条教训,提出了以“优势互补、要素互换”战略、“产业升级、产业转换”战略、“试验区和重点区”战略、“文化西进,提高综合实力”战略、“自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为内容的促进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皖江地区(包括沿江四市三地区)经济实力在安徽全省占有重要地位,居全省七大经济区之首。尽管如此,本区经济与邻近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全国其它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怎样加快皖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安徽的这块宝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去年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以沿海地区开放开发战略为标志的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和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战略为标志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国土开发格局相应地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时代,而沿江发展战略也由长三角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对于统筹长江流域和全国国土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构建新的经济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生产,无论采掘、原材料还是加工工业,都是先产生“点”,然后连接成“线”,并逐步形成“点轴”布局的。确定我省工业布局“点轴”开发的重点,对于正确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放开南北两口、拓宽三条通道、建设五区一廊、加速西线开发”对外开放战略部署,从而合理布局我省工业,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刍议魏后凯一、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失衡1978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转轨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也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一方面,国家投资的地区布局由过去主要强调备战和缩小地区差别,逐步转移到以经...  相似文献   

16.
安徽皖南经济区或称沿江江南经济区,它除包括安徽省长江以南各地市县外,还包括长江以北的无为、和县,含山三县以及安庆市和安庆地区行署所属各县。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省内综合经济区域。它与皖北、皖中两大综合经济区域一起,共同构成安徽省三大经济区域①。  相似文献   

17.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讨论通过1986——2000年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针的同时,也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苏联1986——2000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保证各加盟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完善生产力布局。加强共和国和经济区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和专业化,增强共对巩固国家统一的国  相似文献   

18.
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的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面临共同的科学发展主题和示范试点责任,政府应树立整体性治理理念,在协同协调发展上寻求突破,以把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规划与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带动区域协调发展.蓝黄规划协同实施和蓝黄两区协调发展应实施六大重点战略.在战略对策上应科学确定协同发展中的政府定位;全面推动蓝黄两区发展的对接;努力构建协同合作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完善蓝黄两区建设协调推进制度;科学制定协同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整合与台湾海峡经济区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近些时日来,在权衡性病和两岸关系前景肘,渴内外学者纷纷朽思通峡两岸经济整台之可行性,先后提出”中华经济协作系统”、“南中国经济圈”、“华南经济区”、“甫中国区成社会”岩区域经济设想。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统一战略重点东移,以闽台为核IU\的自潭瀑快区域经济协作意未愈弓I起人们的关注,遂有经沂学家期望,建立株连壁合的a程渴映经济区以期推动两岸经济整目的进程,寻求全国经济协调发展Z途径。经济区域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和全国经济开发战略设想而确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目标、生产力布…  相似文献   

20.
“双转移”,即珠三角地区产业因优化升级的需要要求向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转移,同时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的富余劳动力要求向珠三角地区或者本地的第二、三产业转移。“双转移”是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重构。粤西地区要想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双转移”的政策认识、定位好本地区的发展战略、引入科学发展决策程序和冲破资本性质界限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