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陕北市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推动下,陕北地区形成了一大批较有特点的市镇,按其形成原因可划分为交通型市镇、军事型市镇、边界型市镇,据其经济层级又可区分为标准市镇、中心市镇和地方城市。战争平息之后,这些市镇的存在与兴衰,主要与地域经济有关。  相似文献   

2.
市镇由来已久,为社会经济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多重意义.多年来市镇的研究是诸学科的热门话题.本文拟从学科史的角度对市镇的研究作一综述.对市镇的基本定义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侧重点进行梳理,并对源于川西研究经验的施坚雅集镇和区域体系理论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试论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自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以来,产业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在这基础上,政府进行了以市带县为中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工作,增加了建制市和建制镇。因此,近年来,市、镇人口有了快速增长。本文就广东省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某些特点和变动趋势作些分析,并对未来人口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一、市、镇人口变动特征 1.市镇人口增长迅速,人口城镇化水平有较大提高近几年来,广东省的市镇人口增长迅速。从1982年7月1日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至1985年底止,市镇人口从1104万人增至1877万人,三年半期间增长70%,平均每年递增16.37%。这是广东省解放以来市镇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例如,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起着推动国内外市场与商品流通和发展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具备专业化趋势的市镇。而苏州府作为这一区域的典型代表,也勃兴出专业的米粮市镇,并一度成为全国的米粮流转中心。因此,对于苏州府米粮市镇的实态分析,将有助于探寻市镇的专业兴衰,显现市镇经济研究态势,也有助于江南市镇研究这一领域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市镇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在江南地区,市镇亦然成为镇的代名词。但由于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尤其在北方边疆地区,镇的类型呈现多样化。具体到陇东地区,镇的类型主要有军镇、驿镇、商镇、混合镇等,但其中以商贸性质的镇为主。另外,历史因素和自然地理环境是造成镇的类型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市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区域社会结构、多层级市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镇的研究,可以作为解读历史时期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窗口,也可为时下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对近几十年来江西市镇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通过与其他区域市镇研究进行比较后认为,今后江西市镇研究应该注重研究视野的拓宽,研究时段和地域的拓展,多学科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融贯,研究取向的现实关怀与研究资料的发掘创新,从而深化市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历了一次早期城(市)镇化的过程。繁荣的市镇和商品经济已经培育出了市民阶层,同时,也养成了独特的市民文化。随着生存环境的改变,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转换,以及文化结构的调整,文化的主体从乡民变成市民,文化心理发生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变化。了解早期城镇化进程中民众文化心理变迁的原因与轨迹,对于当下我们和谐应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清代荆州市镇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经济功能加强、人口聚集、商业文化特征明显。清中后期,市镇发展也具备城市化发展趋向,但发展体现出不平衡性。清代荆州府市镇经济加快了近代荆州城市从农业城市到工业城市的转型,其历史作用和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宋代浙东沿海的明州、温州和台州等是重要的港口城市,海外贸易发达,与高丽、日本、东南亚及西亚国家均有频繁的贸易往来。海外贸易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沿海市镇商品生产和贸易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该地区市镇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业的发达,以及人口的增多,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尤为显著,它标志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本文主要根据方志资料,对江南市镇的兴起、发展、特点和作用,作些初步的论述与探讨(文中所称的“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江、浙地区)。一、江南市镇的兴起江南市镇的兴起,大致始于宋元时期。“市”很早以来就是商贾贸易的地方,而“镇”的名称原指戍兵置将的军镇,“镇”的含义为设置官将加强镇压。北魏开始在边境上设立军镇,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与刺史同”。隋代亦有“镇,置将、付”的记载。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村镇的类型划分是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与发展的基础性研究之一。历史文化村镇的类型是对历史文化村镇特征的典型概括。对于山西历史文化村镇类型的研究,着重考虑到地形地貌、经济特点、文化特色等八个方面,建立山西历史文化村镇类型选择的模式体系,通过不同类型的角度来分析研究山西历史文化村镇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有明一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经济现象,这就是太湖流域市镇经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今天的史学界在谈到这些问题时,都引用“盛泽镇”这个典型例子。确实,盛泽镇是明中叶以后随着生产发展而兴起的一个商业巨镇。那么,它是怎样从一个湖荡小村发展成为一个“居民蕃阜,以绵绫为业,商贾贩缯,远近辐集”。的大镇的呢?它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如何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对这个镇的发展有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宋代浙东市镇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浙东市镇兴盛 ,工商业经济发展较快 ,其产业结构和市场体系日趋完整 ,居民结构、社区布局、社会管理和文化生活等方面逐步呈现类似城市的特征。市镇的发展 ,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区域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和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镇、集的发展和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集数量的增长,中心市镇的发展以及镇、集商业贸易的变化等三方面是近代中国镇、集发展和变化的重要标志。这些变化既包含了镇、集现代化变革的因素,又反映了变化的局限性,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步履维艰的写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形成了以苏州为中心的太湖市镇网络结构,这与太湖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长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政策的优化、海外贸易的刺激、文化浸润等因素有密切关系。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国门被打开,传统的市镇体系出现分化。总体上看,太湖地区市镇在20世纪后明显走向衰落,这与经济中心转移、农村经济衰退、人口流失等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并不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兴起而出现的社会变革现象,而是都市文明发展演变的伴生物,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国城市化是从以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化和以市镇为核心的农村城市化两个层面展开的。在发展形态方面,经历了汉唐时期的"内聚型"城市化、宋元时期的"城乡并举型"城市化、明清时期的"市镇主导型"城市化和近代"城市主导型"城市化的演进过程,从中呈现出城、镇二元的城市化结构和城乡分离的城市化道路。就当前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而言,关键在于城市文明的发展与完善、城镇体系发展和完善、农村文明的调整和社会改造三个方面。尤其是农村社会的改造,更是中国城市化最为独特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市镇的政治体制、宗教行为和经济生活等方面入手,对美国新英格兰早期的市镇进行了全面考察,从而揭示‘启治”与“同一”是新英格兰市镇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两宋,其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宋代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代的长江三角洲,市镇星罗棋布,商品经济发达,不仅以经济中心地引人注目,而且其发达的区域文化也令世人刮目相看。一大批财富集中、人才荟萃的巨镇,以其蒸蒸日上的经济活力,为发展市镇文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其人文景观的历史陈迹,仍令人叹为观止。当人们徜徉于这些古老市镇,陶醉于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青瓦窄巷之时,追溯其历史背景,实在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  相似文献   

20.
明中叶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般大批兴起,遍布全国,这是值得注意的社会现象。是什么因素推动其兴起?它与社会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的研讨,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是有很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