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夏     
颜颜躲在一堵篱笆墙后面,爬山虎巨大翠绿的叶子闪着幽幽的光,她能感觉到叶片反射到自己脸上的水样晶莹的光,润泽润泽的,她就成了爬山虎叶丛里的一颗露珠.  相似文献   

2.
小艾最近总怀疑丈夫有了第三者,问她是怎样确认这点的?她回答:“我凭的是第六感觉。”小白老怕自己的丈夫出事,丈夫下班晚回来一会儿,她就坐立不安,紧张担心。她会想像出无数可怕的情景,甚至包括血淋淋的交通事故现场。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我进了婆家门,婆婆便将我视为己出,家务活从来不让我沾手。尤其让我感动的是,每当我和先生发生口角,不管我有理没理,婆婆一律向着我。去年冬天,婆婆回她的娘家探亲,并表示要多住些日子。临走,她一遍遍嘱咐先生,一定要把我照顾好,还叮嘱我,要是先生惹我不高兴了,就给她打电话。  相似文献   

4.
<正>在深圳的西北部、光明新区的东大门,有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她就是白花。就像她的名字,美丽洁雅,宁静和谐,犹如世外桃源!白花社区的沧桑巨变和化茧为蝶就发生在最近十年间。2003年,白花社区一穷二  相似文献   

5.
赛玲是我的老友,最近她交了个新男友小博,在她的威逼利诱下小博不得不来见我。我知道,很多人都不情愿见咨询师朋友,所以我只是暗暗期望小博不要表现出明显的敌意就谢天谢地了。出人意料的是,闲聊几分钟以后,小博自己就提到一件很隐私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冯契先生的遗著《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合称“智慧说”三篇),最近已经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印行.这三部著作,倾注了先生最近20年的心血,如果从它的源头《智慧》算起,那就可以说是先生一生哲学研究和创作的结果.对这样一个富于独创性的哲学体系,人们的研究刚刚开始.本文只是笔者研习先生思想的一点心得,希望以此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从前,祝家庄有个祝员外,祝员外有个女儿叫祝英台。祝英台是祝员外的掌上明珠,从8岁开始,祝员外就给她请了个私塾先生,教她四书五经。祝英台也跟别的女孩子不一样,从小就聪明伶俐,私塾先生教的四书五经,她一背就会。一天,  相似文献   

8.
盛唐边塞诗人王之涣,在游历甘肃时写下了一首名作《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是一首“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篇。但是,多年来对这首名作在理解和注释上有分歧。这些分歧主要表现在对诗中的“孤城”、“杨柳”  相似文献   

9.
余冠英先生在他所著“谈西洲曲”(見“汉魏六朝诗论叢”)一文中,根据“中报”文史副刊發表的游国恩先生和叶玉华先生討论“西洲曲”的文章,采取了折衷的意見。游先生认为“西洲曲”从开头到“海水搖空綠”句都是一个男子的口气,寫他正在憶着“梅”(可能是女子的名或姓),而想到西洲(她的住处,在江南)去的时候,恰巧他的情人寄了一枝梅花到江北(男子的住处)来,因而憶及她的仪容、家门、服飾、生活和情绪。末尾四句改作女子的口气,自道她的心事,希望“向南的风”将她的夢吹到西洲去。叶玉华先生的意见完全不同,他认为全詩都是女子的口吻,她憶的情郎居西洲,而西洲即在江  相似文献   

10.
陈平原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博士论文是一个人进入学术界的入场券。而对于夏晓虹先生来说,她早在1984年完成的硕士论文《梁启超的“文界革命”论与“新文体”》就已经奠定了她之后学术道路的第一块基石。三十年过去了,夏先生不仅相继出版了《觉世与传世——梁启超的文学道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阅读梁启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等梁启超研究专著,而且还经过艰辛的爬梳整理,  相似文献   

11.
清末曾发生过一件十分重要的民间艺术传播活动,就是杨柳青年画在新疆的传播与发展。杨柳青年画传入新疆是以商贸活动为载体的,商人虽未载负文化传播的使命,却常常是文化传播的先行者。杨柳青年画传入新疆之后产生两种新的形式——"格景"和"祥林",它们是按照新疆民族宗教文化需要而创作的,同时又对新疆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杨柳青年画在新疆的传播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基于杨柳青年画与新疆民间艺术本身所具有的"自娱性"与"娱他性"这一共性;同时也基于杨柳青年画强大的生命力,新疆地域民族文化、屯垦文化的特殊性等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经”和“史”的关系问题,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两者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历来聚讼的一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如何来分析研究经学史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工作象开发矿源一样,可以说目前还在钻探的阶段。年来周予同汤志钧两先生发表了好几篇关于经学史方面的文章,最近他们又提出“经”和“史”的关系问题来。现在就这一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来就正于两位先生。  相似文献   

13.
程杰 《文史哲》2008,(1):113-123
杨柳是中国文学中最为重要的题材和意象之一,有关作品数量繁多,历史地位极其显著,与松、竹、梅相伯仲。杨柳的种种自然生长优势和人类社会广泛的种植与悠久的应用,使其成为中国社会最普遍、最家常的树种,同时也赋予了其在文学世界的表现优势。杨柳在中国文学中形成了品目极其繁富的题材系统和意象群类。杨柳题材创作的繁盛,是杨柳自然景色与社会生活双向作用的结果,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大地普遍生长和中国社会广泛应用的历史景观,而主观上则体现了与之相关的自然与社会审美情感的丰富内容和深厚传统。杨柳形象美、景观美的表现是古代杨柳题材文学最主要的内容和收获。透过杨柳形象的比兴寄托、渲染象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普遍存在的惜别相思、伤春怨逝等情感体验。杨柳意象的比兴寄托之旨,以阴柔感伤的情绪为主要内容,显示着优美与悲剧交糅渗透的审美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14.
访学札记     
<正> 最近笔者有机会分别拜访了南京大学教授赵瑞蕻先生,复旦大学外文系文学研究室主任张廷琛先生、副教授翁义钦先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熊玉鹏先生,就当前外国文学研究领域中人们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请他们谈了自己的看法。谈到“文学与文化”这个题目,张廷琛先生指出,要研究“文学与文化”,首先要了解文学在文化中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他认为文化只能是精神的,  相似文献   

15.
侯长青 《西部观察》2002,(11):16-17
她就那样躲在三峡大坝的背后。几乎被人遗忘,她显得十分静美。原来,她是王昭君的故乡——兴山。她远离大江,却是三峡库区中与重庆开县一样的全迁城镇。她在默默无闻地完成着一个历史使命。昭君出塞为民族和睦而献身。流芳百世传为佳话,千万个昭君成长起来成为美丽兴山令今人追随与向往。怎奈交通不便。深阁昭君身藏兴山成为我们记者的一大诱惑。当记者侯长青、包红明笑吟吟地从兴山归来连道“不错不错”时。我方明白为何他俩耍主动请缨,不惜由大坝转战宜昌,甘愿颠簸157公里。他们说,我们真的体昧了奉献的库区!  相似文献   

16.
正一直觉得女儿活泼开朗,父女亲密无间,如同朋友。可就在女儿读初一下学期时,她好像突然变了个人。沉默、封闭、叛逆,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愿意和我们交流。起初我以为是因为学习紧张,慢慢地我发现,并非如此。我主动和她沟通,但没说几句话她就沉默了,也没什么表情,说多了她还烦。我苦恼、迷茫,不知所措。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篇家长写给女儿的信,饱含真情,充满睿智,我备受启发,于是开启了与女儿的书信交流。  相似文献   

17.
有位朋友的丈夫脾气很古怪,她做的一些平常小事都会令他突然不高兴;阿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但只要接到她妹妹的电话,斤她抱怨生活,就会跟着变得沮丧;而陈然最近也受到了打击有点一蹶不振:当她正在做演讲、自我感觉很好时,突然一个参会者站起来质疑和讽刺她所讲内容. 我们暂且将它称之为情绪杀手:你正在享受当下的状态,突然你最不想看到的事却发生了,情绪备受打击——伤害通常都是无形的,并且很多人都没有学过如何在这方面自我保护,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像亚洲武术善于利用灵巧地接近对方的方式去控制局势,从而避免身体上的伤害,我们也可以通过预防而不被别人的情绪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好友胡巧,心高气傲,从来就没满足过现状,从机关到大学再到外资公司,胡巧每隔两年跳一次糟,一直有飞上枝头做凤凰的雄心。胡巧以前的每次跳槽在旁观者看都是一次提升,但最近她从一家名企业到了一家小公司,“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胡巧告诉我做“鸡头”的感觉很好。  相似文献   

19.
正2岁半的叮当最近不那么乖了。无论让她干什么,她都噘起小嘴巴说"不",比如妈妈叫"宝宝吃饭啦",她会说"宝宝不吃饭,就不吃饭"!让人一肚子气又无可奈何。面对喜欢说"不"的宝宝,我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呢?说"不"预示着成长原本温顺听话的孩子,忽然变得调皮、不听话,这是因为宝宝的第一个反抗期来临了。这种现象一般在2岁左右出现。  相似文献   

20.
减肥计划     
秀娟上星期一提出减肥的要求,家里就立刻炸开了锅。一周来,紧张气氛一直笼罩着整个家庭。 婆婆像听到她要离婚一样的大惊小怪,如同过去对待政治问题似的很慎重地与她交谈。爱人大伟一向马马虎虎,大大咧咧,一听说秀娟要减肥,似乎也显得有些紧张,连哄带劝,软硬兼施。他瞪着双眼,把秀娟揽入怀里,一连串地问:“怎么回事?好好的,减什么肥?这可不是随便闹着玩的事。报上说,减肥药里都含有安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