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杭州大学学报》1980年第1期上刊登了《“大斗出,小斗进”辨》的读史札记(以下简称《辨》文),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涉及中国古代史上一则重要史事的理解问题.我认为其中论据尚多可议,故不揣浅陋,特为此文以求教!关于这则史事,各家所据的原始资料都是《左传·昭公三年》齐相晏婴私下里对晋大夫叔向讲的一段话(着重号系引者所加):此季世也.吾弗知,齐其为陈氏矣.公弃其民,而归于陈氏.齐旧四量: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山木如市,弗加于山;鱼盐蜃蛤,弗加于海.民参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避  相似文献   

2.
古代常用量器“锺”(今简化字作“钟”)有多大?新《辞海》认为:春秋时齐国的“公量”,以四升为豆,四豆区(瓯),四区为釜,十釜为钟。陈氏(即由氏)的“家量”,以四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十釜为钟。田氏代齐后,这种“家量”就成为齐国的标准量器。战国时魏、秦等国也兼用这种量器。《左传·昭公三年》:“釜十则钟。”杜预注:“[钟]六斛四斗。”  相似文献   

3.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度量衡量词制度各异,特别是从姜齐公量到田氏家量的改制,历代学者多有研究,但限于资料缺乏而未有定论。综合利用传世与出土文献,联系出土量器实物,在上古汉语量词发展史视野下进行考察,可以发现姜齐四量与田氏家量的区别,源自东周以来基于粟、米比例而形成的大小量制量词系统,其比例为10∶6;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均取小量为基本量制,唯有姜齐取大量。田氏家量改制的目的和理据,不仅在于取悦百姓以利篡国,更重要的是变革齐国与各诸侯国量制系统不一致所导致的障碍,统一量制以便流通。改制后齐之“升、豆、GFDA7、区、釜、钟”六量中的“升、GFDA7、釜”三个量词,与普遍使用的“升、斗、斛(石)”制度完全一致,从而为量制量词系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试论《吴越春秋》的体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向被目录学家拘囿在史类,但因其属辞比事,皆非马班史法之伦,故又不免多存疑窦。称其为“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者有之,指责作者“率尔而作”者有之,怀疑此书非鸿才渊懿的经师赵晔所作者有之。日本学者曾原题首先一扫旧说,认为此书“情态同臭味后世演史者有焉,盖订饾齐东野人之语,  相似文献   

5.
秦公及王姬钟五件、鎛三件,一九七八年一月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出土。钟鎛铭文相同,包括重文合文在内共一百三十五字.鎛铭各自成篇,而钟则连缀成文:一组合两钟一为篇,一组合四钟为一文而缺其一钟。出土后,多以“秦公钟”“秦公鎛”称之。宋人著录的(?)和钟,近人或改名为“秦公钟”。为避免同名混误,暂以秦公及王姬钟、秦公及王姬鎛来叫它们。它们不仅使我们得据秦器以订正《史记·秦本纪》的部分错字、脱文,从而澄清并纠  相似文献   

6.
六、灵台《毛诗·大雅·灵台》五章章四句.第一章:“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第二章:“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第三章:“麀鹿濯濯,白鸟翯翯,王在灵沼,于牣鱼跃”.第四章:虚“虞业维(?),贲鼓维镛,于论鼓钟,于乐辟痈”.第五章:“于论鼓钟,于乐辟痈,(?)鼓逢逢,矇瞍奏公”.《小序》云:“《灵台》民始附也,文王受命,而民乐其有灵德以及鸟兽昆虫焉”.按:小序立说极谬,非此诗之旨.  相似文献   

7.
周诗新诠     
一、<大武>六成考《小戴礼·乐记》及《孔子家语》皆记有孔子与宾牟贾论<大武乐>之言。其文(用<乐记>文,附<家语>异字)曰: “子曰:居,吾语女。(家语作尔)夫乐、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太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家语邵、下同)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家语南下有反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家语分下有陕字)周公左、召公右。六成为复缀,以崇天子。(家语作‘以崇其天子焉’。)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家语作‘众夹振  相似文献   

8.
总数为七     
《庄子·齐物论》里有一句话:"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大意是,一个养猴子的老人,想把每天给猴子的八颗栗子改为七颗,于是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  相似文献   

9.
一、举趾《诗·幽风·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饣盍)彼南亩.”关于“举趾”一语,本无疑义,毛传言之甚明:“于耜,始修来耜也.四之日,周之四月也,民无不举足而耕矣”.郑笺无异说,颜师古注《汉书·食货志》以及朱熹《诗集传》,训释此语皆同毛传.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诗论家都认为:腾挪多变、姿态横生,是苏诗的主要艺术特征之一.叶燮《原诗》认为:“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无不鼓舞于笔端,而适如其意之所欲出.”这实际上是说苏诗不主故常,而又挥洒自如.可惜作为一种直觉式的把握,今天读来终觉有语焉未详之憾.在我看来,要观照苏诗的上述艺术特征,可以凭借若干个聚光点;其中的一个聚光点便是苏诗对时间与空间的独特表现,通过这一聚光点,苏诗腾挪多变、挥洒自如的艺术特征灼然可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散曲,前人一致认可它是继词之后新出现的一种诗歌样式。许多人并且认为散曲比起词来愈变愈难,如魏良辅、李笠翁、吴梅等戏曲批评史上的大家都持此说。但这些前辈或失之于抓住一点而过份渲染,或失之于攻其一点而不及其余,很少有讲得全面中肯的。难得的倒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并不太出名的曲论家黄周星,在其篇幅不大、也很少为时人及后人所注意的著作《制曲枝语》中,对此问题有比较简明扼要、持平公允的评说。《制曲枝语》云:“故愚谓曲之难有三:叶律一也,合调二也,字句天然三也。尝为之语曰:三仄更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诗与词曾有是乎?”说出了曲比之诗词,格律上有更严格的地方。但他跟着又说:“愚谓曲有三难,亦有三易。三易者,可用衬字衬语,一也,一折之中,韵可重押,二也;方言俚语,皆可驱使,三也。是三者皆诗文所无,而曲所  相似文献   

12.
残疾人新旧指称语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疾人指称语可分为新旧两套系统.新旧指称语在语义和语用等诸多方面都呈现出互补状态,主要表现有三:旧指称语在不断贬化,而新指称语因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尊重正被大力提倡和广泛使用;旧指称语的组合能力大大强于新指称语,不少旧词产生了新义;新旧指称语在语用功能上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如旧指称语能构成大量歇后语,而且还可用作称呼语和骂詈语,而新指称语都不具备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13.
册一卷一页二太宗《帝京篇》其八:“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注:“千钟:钟为古代量器,千钟形容粟多。《孔丛子·儒服》‘尧舜千钟’,又春秋时鲁大夫季孙斯曾赐给孔子千钟粟,见《孔子家语·致思》。后常用千钟形容丰厚的赏赐。”按:此诗写酒宴,前文“玉酒泛云垒,兰肴陈绮席”可证。此处之“钟”应作“酒器”解。《孔丛子》引文正作“千钟酒”解,与千钟粟无关。册一卷三页二六明皇帝《过晋阳宫》:“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注:“参和虚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其对应地面的分野相当于晋野。”按:“参”“虚”二星相去甚远。又与上句对应,“…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1814年写的《明良论一》,专就清朝的官俸制作了评论。他指出: 汉唐宋之制,俸皆数倍于近世,史表俱在,可按而稽。天子富有四海,天子之下莫崇于诸侯,内而大学士、六卿外而总督、巡抚,皆古之莫大诸侯,虽有巨万之资,岂过制焉?其非俭于制而又黩货焉?诛之甚有词矣! 龚自珍不是在为官吏们的官俸低鸣屈,而是对因官俸低而造成的贪污现象愤慨。他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说那些内外大臣由于官俸低不够开销,就必然“黩货”(即贪污)。而“黩货”就给朝廷抓到了把柄。平时听之任之,一不顺眼,就可做为定罪的理由。所以说“诛之甚有词矣”。  相似文献   

15.
一、唐诗、宋词、元曲的 递交与创新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的《序言》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后世莫能继焉者也”。我国古代的诗体,其形式以句式为  相似文献   

16.
论西周王朝中的齐太公后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籍中关于周公、召公以一子就封,另有子"世为王臣"的史实比较明确,但对于同为开国重臣姜太公是否有子"世为王臣"则文献无征.通过近来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师钟、师鼎、即簋、师臾钟铭文考求其世系可知:姜太公确有两子世为太师,留侍王室,同周公、召公家族情形相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三家年表中有关钟嵘家世的几点疑义进行考析。其结论为 :一、钟嵘之先为避永嘉之乱而从颍川长社徙居吴兴长城 ,后钟嵘之子钟宠为避侯景之乱又从吴兴长城徙居南康之赣 ;二、钟嵘之兄钟的任职是建康平而非建康令 ,钟嵘之弟钟屿的任职是永嘉郡丞而非永嘉县丞 ;三、钟嵘和其兄钟、弟钟屿皆出身士族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第六册《太阳的光辉》一文引《论语·子张》语:“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亻币)之.”江苏人民出版社《初中语文学习手册》解释:“过,名词,过错.”这是可研究的.“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这是一个比喻句.句中比喻词“如”把本体“君子之过”和喻体“日月之食”联系起来,这就决定了“君子之过”与“日月之食”之间存在着可比性,喻体“日月之食”意即“日月被蚀”,陈述的是事;本体“君子之过”陈述的也应是事,意应为:“君子错”,或“君子有错误”,“君子犯错误”等.不难看出,这里的“过”具有“动词”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厂驫)羌钟》是战国时期韩国的铜器,1928年出土于河南洛阳金村。同时出土的是一整套编钟,共十二器,均铸有同样铭文。原器铭共计六十一字。各钟虽均有泐损,但数器互相补充之后,大致可以通读。此钟上有周王纪年,又记当时主要国家韩国和秦、齐  相似文献   

20.
一、《诗经》编集的音乐分类关于《诗经》的分类,曾先后出现过六诗、六义、四始、四诗等说法。“六诗”之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皆未明言。“六义”之说源自《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