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史哲”一九五四年第十期刊登了王铁生作“略谈有关法则的几个问题”,读过之後,对作者一些论点,想提出来商榷。一、属於概念上的问题属於概念的问题有两个,一为经济法则和社会发展法则的区别问题,一为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与现代资本主义基本经济法则问题。关於经济法则和社会发展法则的问题,该文说,这两个东西,“按其实质来说,并没有什麽本质的区别,因为两者所包括的内容,主要都是反映着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反映着人们的经济关系。”作者特别  相似文献   

2.
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关於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尤其是关於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研究,有?滞不前的现象。有的同志说:“关於中国古史分期的文章,材料重复,论点片面,进展的情况是不理想的”。引用材料上的重复,是我们反有深入发掘,只好就大家全知道的材料,反复使用,不能在“无字”虚作文章。关於论点片面的问题,因为我们对於某些古代史实,只是注意到一些现效,还不能掌握问题的本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古史研究中水平还不高,好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而没有被注意到,比如: (1)中国古代社会的重复性问题。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3.
韩国姓氏是新罗、高丽时期崇尚中国文化模仿汉族姓氏建立的,与选择姓氏相联系的就是一些氏族将中国人作为东来韩半岛的始祖,建构氏族的早期传说与历史,族谱创立与发展过程与此密切相关.朝鲜实行科举制,形成以士大夫为中心的两班社会,是宗族及族谱文化发达的社会成因.韩国的罗氏有罗州罗氏与锦城罗氏两大支,其较为确切的历史都始于高丽王朝末年,两支罗氏在17世纪都修有大同谱与派谱,是朝鲜氏族固有世系记载向中国宗法式世系记载转变的时期,比较全面地接受中国族谱文化,也对族姓的历史进行了建构.韩国罗氏与中国的关系以及早期的历史,需要继续研究.  相似文献   

4.
六十年代初期,我曾提出仰韶时期中原地区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引起了一些同志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们比较一致的看法,都认为仰韶时期是母系氏族社会(简称母系说)。从整个考古界发表的有关仰韶文化的论文和发掘报告来看,基本上多是这种看法,而且不少人还认为仰韶时期是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母系说虽然在学术界形成了主流,但是我对考古发掘又观察了将近二十年,仍然感到笼统地母系说还是没有比较有说服力的论据,因此还有讨论的必要。 一、对母系说质疑 (一)关于仰韶时期的社会性质,有人在文章中肯定地说:“从发现的大批居住房屋及墓葬遗迹材料,可以直接确定其属于母系氏族社会,而没有任何可以确定其为父系氏族社会的材料,也没有任何贫富分化开始发生的痕迹,因而我们推断当时是母系氏族社会而不是父系氏族社会。”这段话把仰韶文化的社会性质作了结论,似乎没有讨论的必要了。但是究竟什么材料可以直接确定其属于母系氏族社会,作者并没有举出任何实  相似文献   

5.
上古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妇女在生产生活中起主导作用,以女子为中心的母系大家族处于核心地位。整个氏族公社在几个老祖母的领导下,过着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自由平等的生活。当时实行的对偶婚规定男子必须随从女方,白天在本氏族劳动,晚上去女方氏族去寻求对偶和婚配。所以公社的集体财产是由女子继承,世系也是按女方计算的。即所谓“男子出嫁,子女从母,母女传承。”到了女系氏族公社晚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与畜牧业的作用日益重要,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强而重的体力劳动逐渐转移到男子身上,于是体力较强的男子便在经济生活中逐步居于主导地位,以男子为核心的大家族家长制便应运而生,男性家长与丈夫居于统治地位的父系氏族公社也逐步形成。男女地位的转变,导致了婚姻形式的变化,原来以女子为主导的不固定的对偶婚转变成以男子为主体的、比较固定的一夫一妻制。已婚女子必须到丈夫家居住,而且必须受丈夫的绝对支配。在这个基础上财产也转变为父子继承,世系也转变为按父系计算。这就是“女子出嫁,子女从父,父子传承,”当时的墓葬制度就真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况,例如甘肃临夏秦魏家齐家文化的十六座男女合葬墓中,普遍是男子仰身居中,女子侧身屈向男子,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一座三人合葬墓  相似文献   

6.
南诏世系十分繁乱,而阁罗凤世系又是混乱的焦点所在。它不仅牵涉上起细奴逻,下止阁罗凤几代南诏王谱系,还涉及关于南诏父子连名制的几种不同说法。弄清阁罗凤的世系,对南诏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旧唐书》、《通鉴》、《云南志略》对阁罗凤世系的记载基本相同:细奴逻(《云南志略》作“细奴罗”)——逻盛(《云南志略》作“罗晟”)———盛逻皮(《云南志略》作“晟罗皮”)——皮逻阁(《云南志略》作“皮罗阁”)———阎罗凤。阎罗凤世系争论的出现,主要因为上述史籍与《蛮书》、《新唐书》的记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父子连名制是民族学研究中一种常见现象,为治原始社会史学者所熟知。然而这种连名制是一种孤立的社会现象,抑或有其历史发展轨迹可寻,据笔者所知,鲜有人论及。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正于海内方家。林耀华先生在其主编的《原始社会史》一书中,列举了我国西南的彝语支各族和佤族的父子连名制,最后结论说:“总之,父子连名制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通过一代代口耳相传,明确了世系,巩固了父系继承,因而在氏族制已经解体的地方,仍得以流行于上述民  相似文献   

8.
由於讨论“红楼梦”而引起的有关中国清初资本主义生产萌芽问题的论争,显然已成为这一年来中国学术界的重要争论问题之一。迹一争论,我认为是极有益,也是极必要的,因为它所牵涉到的问题都是一些都关政治经济学理论,以及中国近代史发展上的关键问题。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於我们的理论研究工作一定是会有帮助的。但也正因此,我认为:关於这一问题的争论,目前是还不易一时即行完全得到结论的。因为它牵涉到的范围,就政治经济学的角度上来看,就  相似文献   

9.
十封建中期的小说和戏剧1.小说的进展在封建初期已经萌芽了的小说与戏剧,到封建中期内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我们先论述这时期的小说。小说的进展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秦汉两代,这个时期的小说和封建初期的小说是很接近的。庄子外物篇讲到“饰小说以干县令”,但和我们所谓小说是不同的。桓谭新论及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说“小说”,和後代渐渐接近了。综合他们的话,小说大约有三个特点:第一,它产生於民间,流行於民间;第二,它不空谈理论,而结合实际生活;第三,它能反映民间情况,可作为劳动人民的言论看。由於桓、班两人的阶级限制,他们对小说不免都抱着轻蔑的态度;但他们所说“小说”的性质,也还多少能接触到真实的边缘的。  相似文献   

10.
家支·德古·习惯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因应邀参加“汉族和周边诸民族之民俗宗教的比较研究——纳西族、彝族和日本民俗宗教的比较民俗学考察”计划,我有幸成为中日联合组成的“西南中国民俗调查团”的一员,并于1995年9月及1996年9月,两次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进行了实地的社会与民俗调查。在田野调查中,我所关心的焦点逐渐集中到有关家支、德古和习惯法的各种社会及民俗的事象上。本文正是在对调查资料予以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前辈学者的研究文献才得以完成的,旨在对凉山彝族社会的社会组织与结构、自然领袖与非正式权威及其法文化传统,有一个比较全面而又清晰的描述。 家支 家支,彝语称“此伟”,意即骨根。家支是一种父系继嗣的世系群,与汉族的“宗族”类似,但又相当不同。家支是指拥有同一个父系祖先,成员彼此可通过父子联名制的谱系而相互认同的奉行外婚制的血缘集团,有些文献将其译作“氏族”。在凉山彝人的民间分类里,家支7代以内的关系称为“此”,7代以上的关系称为“伟”(马尔子,1992)。这表明在家支内部也存在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实际上,家支的结构具有类似于树形谱系一般的分层、分节和分叉的特点,家支下常有许多分支,即小家支或亚家支,小家支下又有父系的个体小家庭。整个凉山彝族社会,乃是一个巨大而错综复杂的血  相似文献   

11.
我所谈的限於先秦史部分。编写先秦史最困难的地方,是古史分期的问题,到现在史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尚钺同志主编的中国历史纲要对古史分期问题,采取了审慎的态度,在“编者的话”中,曾说明自己编写的态度,是: “关於古代史分期问题,由於我们知识范围的限制,找不出充分说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确实材料,尤其是缺乏表现分期问题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及其变化的确实材料,所以我们不能轻从一般的说法;又不敢作盖然性或臆测式的判断。因此,我们仅只提供出史学界一般认为合於客观实际的材料,作历史事件、现象和人物的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12.
(一)女真族的在史演变女真族是通过斯族的一支,它在中国北方诸族中,历史最为悠久;它的远祖,要推到商周时代的“肃慎”。“女真”、“肃慎”,古音相通。这一族人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两汉时,它会被称为“挹?”,在南北朝时称为“勿吉”,隋唐时称为“??”。他们的活动地区,魏书卷一百勿吉傅说:“国有大水,阔三里馀,名连末水,……南有徙太山。”据近人研究,速末水(或粟末水)即今松花江,徙太山郎长白山。旧唐书卷一九九??傅说:“东至於海,西接突厥,南界高丽,北邻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明清两代有关文献,对扈伦四部的世系做了钩索,对一些有争议的人物做了考定,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扈伦四部主要首领的世系表。通过考索,作者认为:扈伦四部的主体虽源于海西女真的塔山左卫等三卫,但不是三卫的简单南移,其间是有发展有变化的,他们的主要首领已经不是塔山左卫等三卫早期创建者的直系后代,而是在女真社会不断发展和频繁的部落战争中崛起的新人物。  相似文献   

14.
关於李白的出身和他的世系、籍贯一样都是因为村科缺乏和其中的前后矛盾,所以研究起来是比较困难的。事实上,研究阶级出身并不是研究李白的重要的、关键性的问题。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了解,不是诗人的阶级出身决定他的创作,而是社会现实,人民的意志和他自己的世界观、生活实践以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决定他作品的倾向性。但是,为了弄清问题的究竟,谋求一个比较合乎事实的论断,特训是为了克服对待这个问题的主观主义的错误,也就有把它提出来进行商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鲧禹启家族的崛起与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一般认为,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是在氏族公社内部自然形成的。本文对这一传统观点提出异议。作者从考察鲧以“产翁制”习俗对抗“图腾感生”神话之争、禹与涂山氏就子女归属权及姓氏即世系权之争、启以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等重大历史现象入手,引证《楚辞·天问》、《史记》等古代典籍,对父系家族在崛起过程中与母系氏族的抗争进行深入剖析,证明鲧禹启之间贯穿着一条父权制崛起的发展脉络。由于鲧禹启三代的持续努力,确立了男性生育权、父系姓氏即世系权、父子世袭权,才完成了夏民族由母权制向父权制的过渡。  相似文献   

16.
请允许我先从一个傅说写起。很久以前,我就听到长辈们的一个傅说,说顾炎武以一个江东之人仆仆於秦、晋之间,除却反清复明的总目的外,另有一个附带的目的,即寻找李自成部大农民军在撤退路途中所隐蔽起来的窖金,以作为他恢复事业的资本。有人甚至说,他“稍贷资本,於雁站之北,五台之东,应募?荒”的资本,就正是这批窖金。这个傅说是够新奇的,但其中也有相当的离奇成份。我曾经设法探求这个傅说的文献上的根据,然而载止到目前为止,始终未能找到。因此,我便不能不暂时离开顾炎武寻求窖金的问题,转去探索明末李自成、张献忠两路大农民军各自积累大批货?财富一事的具体情况。先从旧日正统的所调“正史”开始。明史关於  相似文献   

17.
论楚国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楚国家的形成,是楚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之一.目前为止,研究这一问题,除了学术界对国家形成的标准的意见不一致而外,在史料方面亦还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但由于这一课题直接关系到整个楚人社会性质及各项制度的深入研究,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应努力弄清其真相.故作此文,谈点不成熟的想法.一、楚族的兴起及对邻人的统治楚人始祖是季连.《世本》曰:"陆终娶于鬼方氏之妹,谓之女溃(嬇),是生六子."六曰季连,是为半姓,楚是也."从此条引文看,季连之世已知其母,亦知其父,季连以后又有以父子相承为主的世系,是知楚人自季连开始逐渐从父系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而成为一个独立发展的父系家族.  相似文献   

18.
古文《尚书·说命》历来被认为是“伪书”,因而它所记载的商朝武丁时期有着“圣人”尊号的一代名相傅说的事迹和思想,往往被人们所忽视。通过深入论证,可以看出古文《尚书·说命》是先秦流传下来的真古文献,有着极其珍贵的学术价值;《说命》所载傅说的治国思想,不仅在当时对商朝的复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从《说命》记载的一系列言行来看,傅说不愧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圣人”。  相似文献   

19.
赵心愚 《天府新论》2018,(2):139-145
明代著名学者杨慎于嘉靖年间谪戍云南永昌卫后,为丽江纳西族木氏土司家族木公于正德年间所修的《木氏宦谱》写有一序,全文近1500字。此序既有中国古代宗谱序一般应有的内容,又记有木氏之祖秋阳之后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还写下相关的看法与感言,决非一般的应酬之作。分析其内容,此序可分为四段,其中第二、三段中有一直记至木公的完整的木氏家族世系及简要事迹,因而在“宦谱”及家族史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资料价值。根据此序的记载并结合其他材料,可以分析考证《木氏宦谱》有关叶古年之前记载、叶古年及之后“六代”、秋阳之后各代木氏祖先名字等内容,探“宦谱”始修时之原貌。  相似文献   

20.
耕地与人口,是封建时代最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制约因素。它的历史进程与今天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明清两代所留这方面的数字相当丰富,理所当然地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记载的纷繁、舛错、矛盾,又使人感到迷惘。就明代土地、人口说,直到现在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些情况感到无从下手。本文对有争论的一些问题,略陈己见。对另外一些问题提出一点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