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文人对修辞历来是极讲究的。据说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单是一个“绿”字就先后改换了“到”、“过”等字,全不中意,最后才选定“绿”字,一字传神,全句生辉。那修辞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寥寥数字,青妇少女思念意中人的神态跃然纸上,情致缠绵,耐人寻味。倘若直说“我可想死他了,”就乏味得多,也绝登不得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2.
小张结婚,单位里的人都前去祝贺。小张准备了一个留言簿,请到场的客人在上面写几句祝贺的话。小陈第一个提笔,写下一句“早生贵子”,大李接着写“举案齐眉”,老刘随后写下了“白头偕老”。轮到魏局长了,只见他走上前去.大笔一挥,龙飞凤舞地写了一行字。在场的人一看,都忍俊不禁。原来魏局长写的是:“同意以上三人  相似文献   

3.
李敬泽 《领导文萃》2008,(17):67-70
“萧长春没了媳妇,三年还没有续上……”这是《艳阳天》的第一句,对我来说,可与这一句相比的,只有“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百年孤独》)。  相似文献   

4.
赫鲁晓夫问我:“毛泽东刚才是不是在骂我?”我不便直译,只好说:“毛泽东说的是生气的话,但他不是骂您。”他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又看着毛泽东。也对我低声说出一句难听的俄语。 50年代后期,中苏两国两党关系中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两个小故事     
柴静 《秘书之友》2009,(12):22-22
《胡适晚年谈话录》里有个小故事。 “前几天,高平子的孙子来,他引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四句空的话,我问他‘怎么叫为天地立心,你解说给我听听”  相似文献   

6.
穆懿夫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中国字,一排4个大大的“福”字。虽然不会说中文,他地道地拼出“福”的中文发音,“这是几年前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我知道,那是吉祥好运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黄莹莹 《决策探索》2011,(17):52-53
官员的雷言雷语,早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每次听闻,还是会给民众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前不久,一句“反正我信了”,暴露的是对百姓生命损失缺乏责任和愧疚。在慰问遇难消防战士的家属时的一句“恭喜”,则更令人心寒。而那位炫耀自己“去过60多个国家”副市长,反衬的是他内心对老百姓痛点的漠视或无知。  相似文献   

8.
2011年8月31日晨,我在北京海淀大有庄100号下车,映入眼帘的是“中共中央党校”横式花岗岩校牌,穿过主楼右侧道,我即被一块刻有“实事求是”四个大字的巨大石碑吸引了过去。站在这由毛泽东专为延安时期的中共中央党校亲笔书写的校训面前,依其从右至左的排列顺序静观过去,这四个字就像朝右奔腾的四匹骏马,这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令我一饱眼福,毛泽东“实事求是”格言内蕴的哲学思想令我再度心动。顿时之间,我想到了黑格尔所说,对同一句格言,儿童与老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蒋青林突然忍不住泪流满面。 沉默,抽泣。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口罩,擦着眼睛,半天说了一句:我从来不哭。但这次地震,让我破了戒,晚上经常会流泪。但我也从来不会在人前流泪。因为,我告诉自己必须坚强。 “坚强”——对于这位已经当了3年多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镇长的干部来说,打从12日那个“山崩地裂”的一刻起,他似乎就无可选择,而他和他的战友们,也主动选择了这两个字。  相似文献   

10.
曾几何时,“忆苦思甜”是一个经常被提起的词语,但是现在,人们却很少提起很少用起这个词语。在我的脑海中,每每闪念出“忆苦思甜”这四个字,我整个的灵魂深处就会有一种深深的颤动。  相似文献   

11.
总统的电话     
“昨晚我跟总统通电话了。”“他说什么来着?”“他只说了一句:打错了。”  相似文献   

12.
傅小平 《决策》2010,(2):24-25
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我逐渐变得不说话了。在政府办我与另一个当秘书的同事被人家用三个字概括,他是“说不死”,我是“死不说”。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2009,(11):126-126
衣食住行四个字乃“衣”字当头,形象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我常参加博思会活动,认为CEO这个人群是另一种时尚的引领者,他们代表的不单是自己,更是企业品牌最直接的外在形象。  相似文献   

14.
燕军 《领导文萃》2006,(7):80-83
韩复榘,字向方。1890年生于河北霸州东台山村的一个小康之家。自幼喜欢读《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等公案小说。他主政山东期间,常以“青天”大老爷自居。始终亲自审问案件,自订法律,草菅人命,公开声称“我的上下嘴唇一碰就是法律”。韩复榘审案时,所有犯人都带到堂前,由司法科长和军法处长分别介绍案情,韩有时追问两句,有时一句也不问。高兴时便回头问站在一旁的记者:“我问得如何?”记者总是回答:“主席问得很好。”韩听完一个,便举手加在额上,闭目沉思片刻,然后他的手就由上而下一抹,如往左摆就是表示开释的意思,执法队随即给…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就记住了一个学生的名字,他叫冉讯,是七年级20班坐在最后一排的那个学生,上课特别不安分,时而左转时而右转,时而手里玩着东西时而两腿不停摇晃,眼睛左顾右盼,其间偶尔看一眼老师,一节课下来我至少得提醒他5次。课后我找班主任了解情况,原来他在小学时就自由散漫惯了,家长也将他无可奈何。有一天,我路过20班教室,正好碰到冉讯,我便友好地跟他聊了聊:“冉讯,你的家长是不是经常不在家?没人管你?”,他说“我爸妈都在家”,我笑着说“那就可能是他们管不住你,冉讯,其实你很聪明的,上课时只要认真听讲,你不比其他同学差!”。从那过后,课堂上的冉讯明显规矩多了,可是好景不长,这天我提前3分钟走到教室门口,便发现冉讯手里拿着手机正和一个同学玩得起劲,我顺便说了句“学校不让带手机进校园,快收好!”,冉讯连忙把手机揣进兜里进了教室。我这节课讲练习题,别的同学都在边听边写,就他像个没事人一样,于是我走到他旁边提醒他快写作业,他没理我,我再次提醒他并用手敲了敲他的桌面,这下他急了,眼睛瞪着我,脖子一伸,冲我吼了一声“做哪样吗!”(酉阳方言,意为“干什么!”),我说“你快做作业”,他又吼“做哪样吗!”,脖子上的筋还一鼓一鼓的。他的吼声把班上所有学生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紧接着他把桌上的书本全部推到了地上,气愤地坐在那里,我一改往日的恼怒说了一句“如果你把手机也扔掉,你就是真正的男子汉!”后便离开了冉讯的座位。随着我的声音“同学们,我们接着看下一道题”,课堂马上恢复正常,我讲着,同学们写着,我偶尔用余光瞄了瞄冉讯,我发现他也跟着同学们在写,心里暗自高兴。我没有骂他,更没有狠狠地批评他,但我用宽容告诉了他“男子汉就要学会担当”。一周过去了,两周过去了,他没有在课堂上表现异常,倒是非常认真地听讲,也不时做着笔记。  相似文献   

16.
随缘自牧     
筱陈 《领导文萃》2010,(9):143-144
曾书写“随缘自牧”四字斗方,置于书室。朋友们看后,没有对书法作何评价.而是对这四字的含义各述己见。朋友的评论引发了我对这四字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调查研究是秘书做好工作的一门必备的基本功。毛泽东十分崇尚用实际调查来探究事物的本源,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他不仅提倡读有字的书,更提倡无字的书,所谓读无字的书就是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8.
四年前,我正“春风得意”地当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讲解员,一天,领导平平淡淡的一句“明天,你来办公室上班吧!”的话把我引向了令我欢喜令我忧的秘书路。它成为了我生命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9.
若鲁 《领导广角》2001,(9):58-58
“总的来说,华西村形势既不大好,也不小好,一年稍比一年好。”这是今年74岁的华西村“老书记”吴仁宝常挂在嘴上的话。他总讲,“我对‘大’字最怕。我们在‘大’字上吃了很多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大办粮食、大办养猪,最后连肉都吃不上。所以,还是‘小’一点好。比如‘小康’就很好”。  相似文献   

20.
《决策探索》2008,(19):88-88
朱新礼在媒体上一句“企业要当儿子养,要当猪卖”,诠释了卖掉汇源果汁的原因。这句话,不得不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从观赏性看,这场收购战并不算什么商业大片,没什么跌宕起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不过汇源果汁当家人的“肺腑之言”,倒是让我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