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国家,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社会主义历史演进,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充分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促进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发展和重大创新。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由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全人类共同价值四个维度组成的。它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基础上,始终恪守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基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追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滋养,并通过全人类共同价值表达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是基于现实路径的理论升华与实践总结,能为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提供话语层面的保障与支撑。中国实践的成功推进、原创话语的丰富供给、人类共同发展的价值旨归,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提供了可能性。加快建构话语体系,就要在实践中遵循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原则,通过立体多元的传播载体输出话语价值,在内容阐释中突出理论优越性,提升话语受众对话语体系的认同感,从而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破西方现代化的模式,独立自主探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智慧的现代化新路。从比较研究的视域论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道路范式的突破创新,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制度保障、理论支撑、实践基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独立自主探索和拓展现代化路径的优秀范本,形塑了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发展模式,完成了外生被动向内生自觉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人民至上的价值诉求、和谐共生的人与自然关系、和平包容的文明理念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独特优势的重要表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原创性的理念制度建构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道路谱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创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经济现代化道路。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立足不同历史阶段的基本国情,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完善成熟;从理论逻辑看,中国式经济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理念、发展制度、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等方面坚持守正创新这一逻辑脉络赓续发展;从实践逻辑看,伴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现代化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经济现代化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既关照中国当代现实又连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既具有一般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又因其独特意涵,对全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道路选择维度看,它为发展中国家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经验;从理论创新维度看,它为世界现代化理论新谱系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从文明发展维度看,它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力量;从制度建构维度看,它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的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它的演进具有历时性、共时性与超越性三重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历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一个现代化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共时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由于其后发性和赶超性要在同一时间里完成西方发达国家在不同的时间里逐步完成的发展任务;其超越性逻辑是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资本本位、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的创造性超越。 相似文献
8.
徐晓光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6):6-12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记载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所处时代的深度对话,既是解答现实问题后的答案,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创新发展不竭的思想源泉。追本溯源,中国式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载体,不断学习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探求自身创新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中国式现代化能起到巨大的思想理论引领推动作用。概言之,就是深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内含的典籍、科学、价值和时代四重意蕴,梳理它们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所起到的思想引领和价值作用,进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一种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守正创新的过程。守正创新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方法论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只有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只有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守正创新也是对《共产党宣言》基本精神的坚守,是唯物史观方法论的生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现实表达。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只有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只有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109-111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艰辛历程的回顾,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有魅力和优越性,阐明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条件及充分借鉴世界现代化的普遍经验提出来的,并就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武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6):1-6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从林则徐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之后,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的先进分子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真理,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转变为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其发展方向将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大陆的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扫除了“三座大山”障碍,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的成立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是区别于西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发展之道。乡村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但长期城乡二元体制导致现阶段我国乡村地区存在治理主体认知和能力不足,治理制度作用发挥不足,人才、资金、资源要素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实践可施行双主体合作共治,提高村民、村干部素质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建立“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消除城乡差距,吸引人才、资源、资金“逆流”乡村,以此不断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理论、历史和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重构、现代化创造人类社会新文明、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现代化旨在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等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确立了“工业化”的现代化目标,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将现代化目标由“工业化”拓展到“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新时代正式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主要实现了从外在拉动型到自觉内生型、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从单一低度发展到全面高度发展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4.
李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3(4):386-391,39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奋斗史,始终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经过长期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具有与以往现代化模式不同的突出亮点:其一,它不是套用西方资本现代化的模板,而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逻辑;其二,它不是照搬苏联模式的翻版,而吸纳了“市场经济”的鲜活力量;其三,它不是重蹈国强必霸的再版,而展现出“和平友好”的复兴姿态。在21世纪“现代化剧本”的舞台上,中国坚定“走自己的路”的方案、智慧和力量,为人类贡献了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5.
历经百余年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从理论维度来看,先进理论指导、优秀传统文化、独特制度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之基、理论之源和力量之盾;从精神维度来看,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自信、中国梦和中国实际发展成就赋予了中国式现代化丰富底蕴、鲜亮底色和坚强底气;从实践维度来看,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胸怀天下和坚持系统推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遵循、价值遵循和方法遵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既有着各国现代化要求的“一般性”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是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所作的新总结、新概括,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具体而言:从理论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展现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继承创新;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凸显着我们党领导中国现代化“走自己的路”的一贯坚持;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呈现着我们党在实践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深入探索;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彰显着我们党对人民至上价值追求的始终坚守。 相似文献
17.
新三民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武器、斗争载体和现实目标.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近代以来的革命传统,忠实地实践新三民主义,在具体的革命斗争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和方法,通过对新三民主义因其阶级属性所具有的缺陷进行改造和超越,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完成了孙中山的革命遗志.这样,就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具有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社会改造的历史合法性,使得新中国具有了延续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正统性,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具有了深厚的、不断层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使得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建立在民族血脉代代相承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8.
王海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5):492-495
党的现代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处在执政地位并自觉研究自身现代化建设的党是一个成熟的党,文章探讨了党的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党的现代化建设的迫切性,推进党的现代化建设应重点处理的几大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19.
张菊香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2):5-7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两个重要的基本纲领。两者制定的客观依据是相同的 ;都是和党的最高纲领相统一的 ;两者在具体内容上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叶美兰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26-29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实现,多党合作的现代 政党政治模式的成功确立,强大的中央政府的建立和现代化的国家体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