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人品与官品     
李新忠 《今日南国》2006,(22):52-52
人品,即人格品行,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准、立身做人的综合惶惶不可终日。体现,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风貌。官品,这里指领导干部炼就好的人品,非一朝一夕之功。《菜根谭》里讲:“欲做的政治品行。它是领导干部的政治品格、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人品不是建立在职位、权是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在德育的教化和熏陶、法纪的约束、工作的人品和官品,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对领导干部来说,二磨砺中逐步形成的。“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领导干部应者有着必然的联系。做官先做人,只有…  相似文献   

2.
做人与做官     
阎文斌 《金陵瞭望》2005,(20):40-40
大千世界,缤彩纷呈。人生道路,各有所奔。古往今来,世人未必都能做官。但为官者却始终绕不开这个话题一如何做人。读读古训和伟人教诲,再把做人与做官相比较就会发现。做人并不比做官容易。因而,在两者的关系上。不知能不能这样去理解和把握:先做人,后做官:好人未必就能做官。为官者必须是个好人。因为。倘若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又谈如何做官,更不用说做个好官了。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做官难,做人更难。  相似文献   

3.
金家富 《金陵瞭望》2007,(12):48-49
将“为民、务实、清廉”六个大字鲜明地写在财政队伍的旗帜上——六合区财政局局长楚琢玉 恪守“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干事”这一准则。堂堂正正,是我们做人的根本,清清白白,是我们为官的真谛,踏踏实实,是我们从政的要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的主流精神和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4.
上下五千年,先贤今人关于做人的论道不可谓不多。可在我们与外交往、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人品人格看得极淡。原本是孩童缺钙才会引发的佝偻病症状在一些成年人身上也断续出现。这就不能不令人在为“站如松”的荡荡君子击节的同时,也为那些“立如弓”的庸庸之辈不住扼腕。  相似文献   

5.
牟宗三是现代新儒家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水准”的哲学家。他在苦苦地追求“哲学地建立中国哲学”的学思历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人格特征。与很多哲学家相同的是,牟宗三对于做学问和做人都有明确的意识。他认为做人与做学问一样均不是一件易事,因此需要认真的态度。牟宗三的一生规行矩步,儒雅谦逊,儒者风范。但与此同时,他又常常表现出忧怨与孤愤,具有明显的狂者性格。这又是与很多哲学家不同的一面。之所以如此,在于他一生以“真人”人格为“型范”,以真诚、不虚伪为做人标准。这种以“真人”为底子、以儒者风范和狂者性格相结合的人格特征构成了牟宗三的人格风骨。  相似文献   

6.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在于各级干部从自己做起。广大干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作出榜样,社会风尚就会在干部的影响下净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就会在干部的引导下树立。一、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端正用人导向。“万行德为先”,“做官先做人”,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德摆在首位。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的基点,是“德之大端”,这正如英国文学家卡莱尔所说“荣辱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各级组织部门要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干部…  相似文献   

7.
诸家在《论语》“先进”章的分歧体现于字词意义、句式结构、语句内涵等方面。细致考辨之后,清人刘宝楠《论语正义》之说,在上述三个方面皆最为可信。今人杨伯峻依其所作的翻译也甚为可取。然而,刘、杨之说确实存在与史实不合之处。不过,只要将其中的“先学习礼乐而后做官”与“先有了官位而后学习礼乐” 修正为“先学习礼乐而后有资格做官”与“先有资格做官而后学习礼乐”,即可圆满融通。  相似文献   

8.
老年创业不悔迟夜临黎明鸡始晓,春到人间柳先知。成功多在失败后,老年创业不悔迟。 做官先做好公民含苞不放不算花,树上结的不叫瓜。人走邪道非好人,做官先做好公民。  相似文献   

9.
《论语》之“学而优则仕”一语,往往被人们理解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而做官,又是为了光耀门楣,谋取私利。于是,“读书做官论”便被当作“学而优则仕”的代称。其实,人们将“学而优则仕”视为“读书做官论”时,却并未了解其确切含义,这就有必要为其“正名”。在这方面,已有学者进行探究。笔者也发表几点浅见,如蒙专家教诲,则幸甚。我们先也不妨将“学而优则仕”称作“读书做官论”。因为“仕”即做官,至于“学”虽然不仅仅指读书,却毕竟包含读书在内。那么,《论语》①之“读书做官论”到底是怎样的?从《论语》看,孔子确实…  相似文献   

10.
赵文禄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党建》2008第3期“理论探索”专栏上撰文指出,风格即其人,人品即官品,做官先做人,是为官理念的根本所在。人品是官品的基础,而官品是人品的具体体现和延伸。所以,只有有了好的人品才有好的官品,如果不具备诚信、正直、善良最基本的人品,就不会有好的“官品”。  相似文献   

11.
<正> 人格问题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试就知识分子人格问题作一粗略探讨:一是知识分子人格的历史与现状,二是知识分子人格与党的领导的关系.所谓人格,是指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做人的尊严、责任、价值和品格的总和.人格是人的现实属性,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产物,而不是一种超现实的抽象.它既不是黑格尔所说的是先于主体产生的“独立实体”或理念,也不是康德所理解的独立于  相似文献   

12.
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从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说的是“做人”与“作文”的关系。古语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也体现“作文”与“做人”的同义关系。新概念作文的倡导者提倡:“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去关注、感受和体验生活。”表面说是“生活”与“作文”的同义关系,本质上仍然是在阐释“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实质上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作文促做人”。作文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有什么样的人品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品,有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就会有什么样的作文意境。作文实则反映做人之本,其中过程,是塑造学生健康个性品质的流动程序。因此,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要体现个性,做到人文合一。  相似文献   

13.
蒋勋 《社区》2013,(20):35-35
我最喜欢北宋。像欧阳修、王安石这些人,都可以进退不失据.是因为他们都有一种对人格的完美要求,他们做官不是为别人而做,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非常清楚做官与不做官之间的分寸。苏东坡不会因为自己被下放了就不做事了,他要做的事情反而更多。  相似文献   

14.
吴虞是五四时期的“老英雄”,他对人的价值、人的人格和人的道德的分析,即使在今天也具有启迪意义。现通过本文把他的有关做人的道理,介绍给读者。一、吴虞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吴虞早年曾向经学家吴伯竭、廖平学习诗文,受他们的影响很大,由此启发了他研究诸子之学的浓厚兴趣。1898年,在盛极一时的维新浪潮的冲击下,吴虞转向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他“不事科举”,“不顾鄙笑”,坚持在四川宣传新学,被当时人称为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指德才兼备的人。在结构上"人才"一词属于并列关系,表明"德"、"才"同等重要,且要同时具备。在组合次序上"人"在前,"才"在后,又表明"人才"培养的优先次序是先培养做人,次教技艺,再训练才干。"做人"教育就是"德育"教育,其核心内容是"诚信"教育,山西《杂字》正体现了这样的教育理念。它以呼吸教育的方式,把"诚信"做人的道理在不经意间深入人们的骨髓,使之成为人一生根深蒂固的做人准则和思想观念,并且在潜移默化之中把"诚信"意识全方位地融入所有的生活内容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完成了对人进行人格培养与教育的目的。山西《杂字》中的"诚信"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对我们在当代进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两千年来,历代经学家对“学而优则仕”都极力加以美化;“五四”以来,人们又把这句话当作“读书做官论”而痛加挞伐。笔者认为,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均不能自圆其说。 一、“优”字泽作“好”不符合逻辑。 “学而优则仕”最初见于《论语·子张》。原文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北京大学《论语批注》把“仕”解释为做官,把“优”解释为好。译文是:“子夏说:‘做官做得好(的人)就应该学习,学习好(的人)就可以做官。’”  相似文献   

17.
钱穆认为,中国教育目的应该包括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三个循序递进却又彼此相通的层次。所谓做人,即做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而身心全面发展则以道德为核心与统帅。所谓做中国人,即我们应当具有“真切爱护国家民族”之心理;换言之,作为国家一成员,我们应当具有“立国精神”;作为民族一分子,我们应当具有“民族精神”。所谓做世界人,第一,我们应当在不忘本我的前提下努力向其他民族学习;第二,我们在关心自己民族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关心其他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钱穆的上述思考,必将有助于当下中国教育目的之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孟子的政治理想是实现“圣王”政治 ,“为王者师”就是他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对士人身份的最好设计。他认为“道尊于势” ,君师人格平等。其实质是向王权争回士人做人的平等权力和人格独立。孟子“道”不行 ,开创了德性论的自然主义思想 ,追求以仁义化天下而“不知为之者”、“功成而不有”的人格自由与伟大。高扬士人人格的独立性与自由性 ,是他对中国古代人学思想作出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论农业文明中的人格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农业文明中的人格特征任火研究作为群体的人格特性,如果脱离了特定的文明形态,就不会得出令人信服、满意的结果,甚至会出现悻论。例如,在研究中国传统人格时,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儒家所倡导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杀身成仁”的做人圭桌中得出传...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应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权力为人民服务,"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掌握的对国家权力的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要始终有利于实现人民的所有权和受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