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贻白在其所著《中国戏剧史长篇》中曾经提出一个有关《白兔记》的版本问题,便是明刊富春堂《白兔记》本为什么通篇没有白兔关目?周贻白对这个问题没有解释,这就引起了我们对《白兔记》的版本问题作更进一步的研究。《白兔记》系荆、刘、杀、拜元代四大南戏之一,衍刘智远、李三娘事,因刘子咬脐郎追猎白兔而见母,故名。有关这个故事的创作,据所知有金代的《刘智远诸宫调》残本,元人《新编五代史平话》、遗佚的杂剧《李三娘麻地捧印》以及《白兔记》南戏。《南词叙录》著录列入“宋元旧编”,全称是《刘智远白兔记》。《曲海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是目前人们研读《史记》的权威文本。近日,笔者取民国年间张元济校勘影印的《百衲本二十四史·史记》(以下简称“百衲本”)与之对校,见二本或有异文;现取《史记会注考证校补》(以下简称“《校补》”)、《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以资参证,就异文中可商之处草成数则,不当之处,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3.
关于现代汉语词组的缩减和凝结现象,三本高等学校现代汉语统编教材即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1985年6月第14次印刷增订本,以下简称增订本)、《新编现代汉语》(1986年6月第1次印刷修订本,以下简称新编本),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1987年10月第15次印刷修订本,以下简称修订本),说法不尽相同,又都或多或少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4.
前面我们讨论了《白兔记》富本系统的版本问题,现在我们再来讨论《白兔记》汲本系统的版本问题。向来论汲本者均认为它是元传奇。所持理由是汲本虽是明崇桢间梓行的,但就其一些曲辞和早年诸曲谱所收《白兔记》曲文相同来看,汲本远较其梓行年代为早。《南曲九宫正始》收录的元传奇《刘知远》曲文五十九支,散见于汲本的计有五十七曲,除两曲汲本未收外,所收诸曲与《南曲九宫正始》所收,大半是语句上的差异,《旧编南九宫谱》收有汲本曲文两支,即第八齣的[金井水红花]与第十六齠的[搅群羊];《南九宫谱》收有汲本曲文十八支。《旧编南九宫谱》有明嘉靖己酉(一五四九年)匣陵蒋孝源序(该谱已收入《玄览室丛书》三集第三十册)。另外,《九宫正始》冯旭序  相似文献   

5.
瑞安孙诒让(1848—1908)是晚清一位对经学、诸子学以及古文字学都有重要贡献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繁富,已刊定者有二十余种.未刊行的尚有数种,《经移》盖其一.以其未经刊定,学人未见,故各家著述多无言及是书者.孙氏玉海楼藏书,和孙氏手校、手稿本,现多由杭州大学图书馆收藏.在他诸多的手校、手稿本中,有关《经移》一书的,我见到过两个本子.一是孙氏以江西刻阮元校勘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通校全经,多有朱墨校语于书眉.这个本子,共一八四册,杭大图书馆编《馆藏善本书目》(下简称《书目》)著录作:“经移手稿不分卷”.这部分孙氏校经的成果,我巳依例选录、整理,汇成专著,题作《十三经注疏校记》(下简称《校记》),并撰文介绍,此不详述.另一个本子,就是这里要说的“《经移》稿本”.该稿本,《书目》著录作:“经选节本不分卷清孙诒让撰手稿本有玉海楼藏印.”今按:这个稿本,小三十二开,十六页,中有空白数纸,原题“经移”二字于册端,册中夹有浮笺.  相似文献   

6.
明代戏曲《白兔记》在“前文本”的基础上对主要人物形象进行改写,女主角李三娘由“前文本”中大胆泼辣、吃苦耐劳的“农家女”逐步被改写成孝顺父母、善良贤惠、吃苦耐劳、忠贞不二、重视家庭、宽宏大量,集传统美德于一身的贤妻;而男主角刘知远亦由“前文本”中神灵附体“发迹变泰”的负心汉逐步被改写为文武兼备、重情重义的好丈夫.剧作家通过人物的改写迎合大众对“士夫贤妻”的审美期待和重视女性“贞德”的文化心理,还试图弥补刘知远的道德缺陷,但主角形象亦即丧失了“野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7.
蒋绍愚同志《〈王梵志诗校辑〉商榷》(见《北京大学学报》1985年5期,以下简称《商榷》,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仍简称《校辑》)一文,考订精审,发人深省,然千虑之一失,或在所不免。现就《商榷》“校勘”部份第24条、第64条中对“去”(一作“安”)字之校释提出意见,就正于方家。先抄录《商榷》原文于下: 24.粗饭众厨(冫食),美味当房去(266) 《校辑》校记云:当房去,原作“当房佉”,……据文义改,当房去,即美味归入各自房中去,不与父母。《商榷》按:据文义,“佉”应改为“弆”。弆,藏也,谓美味藏于自己房中。且本诗押上声韵,“弆”为上声,“去”为去声,亦以“弆”为宜.当然,“去”亦可通“弆”,但据《校辑》所说“归入各自房中去”云云,可知作者所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对我国伟大的讽刺小说家吴敬梓的研究,曾发表了不少文章,1981年在安徽还举行了吴敬梓诞生二百八十周年纪念会;但年谱之作,尚感阙如。最近看到孟醒仁同志新编《吴敬梓年谱》(以下简称“孟谱”),不仅补此缺憾,而且引材较详,叙列恰当,是研究吴敬梓生平及其著作的有用参考书。 书前有吴敬梓像和他逝世那一年题卢见曾“出塞图”诗的影印手迹。 年谱前有《谱前》,介绍从吴氏始祖吴凤、二世祖吴谦、三世祖即高祖吴沛、下至吴敬梓嗣父霖起及生父雯延的简略经历;后有《谱后》,记吴敬梓死后三年(1755—1757)的  相似文献   

9.
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八月版《岑参集校注》,是近年来关于岑诗研究的可喜收获。然书中某些注释,似有不尽妥处,拟辨商如次,略陈管见。不当之处,敬祈教正。 一、薛昪、薛弁 《送薛弁归河东》诗,见《全唐诗》卷二百一,《岑参集校注》(以下简称《校注》)题作(《送薛昪归河东》,注云:“薛昪,不详。昪,吴校(即明刊八卷本《岑嘉州集》,吴慈培校并补目。——笔者注)作  相似文献   

10.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相似文献   

11.
光武帝纪一(卷第一) [清乐三堂刊蒋氏本] 元帝时,节侯之孙孝侯以南方卑湿,请徙南阳。天游按:范晔《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以下简称范书)曰:“熊渠卒,子考侯仁嗣。”李贤注引《东观汉记》(以下简称《东观记》),“孝侯”亦作“考侯”。又《文选·南都赋》李善注引《东观汉记》曰:“考侯仁以春陵地势下湿,难以久处,上书愿徒南阳,  相似文献   

12.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 ,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 ,用唐石经等 11种本子作参校 ,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等 ,也有一些新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元代至正二年刻苏应龙所辑《新编类意集解诸子琼林》,节录了《刘子》各章的大段文字。以此本与其他传世本互校,其衍、脱、讹、倒者,有此本不误而其他诸本皆误者,亦有此本误而其他诸本不误者。此元刻为《刘子》自宋刻以下所见到的最早传世刻本,在《刘子》的版本系统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故为之校理。  相似文献   

14.
元代末年高则诚创作的《琵琶记》,现在有两个系统的传本.接近原貌的清陆贻典钞校的《元本蔡伯喈琵琶记》、明嘉靖年间苏州坊刻《新刊巾箱蔡伯喈琵琶记》及凌蒙初翻刻臞仙本《琵琶记》等是一个系统;而经过明人删改的通行本《琵琶记》又是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版本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但这种差别从来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一般认为,《琵琶记》版本的差别,总不至于影响到对它的总体评价.所以,不久前出版的《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所收的《琵琶记》,就是用通行本系统的汲古阁刊《六十种曲》本为底本向读者推荐的;现在有些研究者的文章,也还在使用这种通行本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近世以来,《竹书纪年》的整理,继朱右曾,王国维之后,仅出现过范祥雍的《古本竹书纪年辑校订补》(以下简称《订补》)和方诗铭、王修龄的《古本竹书纪年辑证》(以下简称《辑证》)两种。最近又读到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民先生等所著《古本竹书纪年译注》(以下简称《译注》),颇多感慨。《竹书纪年》本称《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历述五帝、夏、殷、  相似文献   

16.
明泰昌元年刊《新平妖传》四十回,原到本题“宋东原罗贯中编,明陇西张无咎校.”书序张无咎又作张誉.崇祯金阊嘉会堂陈氏重刊本则作“明东吴龙子犹补”.可见张无咨、张誉都是冯氏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冯梦龙一字耳犹、子犹.《说文解字》卷十上“犹,陇西谓犬子为犹.”犹豫又为小兽名.由犹豫而豫章,豫通誉.袁行云同志《冯梦龙三言新证》(以下简称《新证》)由此推知《三言》各本所署的编校者和作序者张誉、张无咎、陇西可一居士、豫章无碍居士和茂苑野史、绿天馆主人、墨浪主人一样,都是冯梦龙的化名,可说信而有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的现代阶段,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对这一富有特色,富有个性,富有彻底的改革精神和创新意义的多元系统结构,许多文学史家已作了总结、论述和概括。而孙昌熙、朱德发主编的,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以下简称《新编》)用开放的观点,现代的观点,对这一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文学史重新进行历史性的反思,从总结文学发展规律的观点出发,对它进一步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整体性的考察,不失为一本具有开拓性的,有创新意义的好书。《新编》把全书分为“开篇”、“正篇”、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们整理沉睡近四十年之久的馆藏拓片时,发现了《山西大学西学专斋始末记》(以下简称《始末记》)、《山西大学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以下简称《题名碑》)两份拓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号称难读而又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管子》作了较细的校补工作,约70条。此为“再补”篇,《〈管子〉校释补》一作发表于《文史》第32辑。  相似文献   

20.
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对十三经注疏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工作,故阮刻《十三经注疏》成为诸本中较善之册。追溯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成书过程,辨述版本流变,考证阮校实有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嘉庆十三年文选楼单刻本,一是嘉庆二十一年南昌府学合刻本。两本相校,互有异同。现流传较广的中华书局本《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底本是南昌府学本,有待于参用文选楼本重加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