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女性文化素质状况与人口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现代化是指人口类型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过程,是以人口变量为主导的现代化过程,是人口——社会—一经济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我国对人口现代化提出的一个总的目标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而女性文化素质的提高,对一个民族降低人口的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女性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内蒙古地区是各民族聚居地,在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使民族地区走向现代化,其首要前提是民族地区人口的现代化。在人口现代化进程中,内蒙古地区存在的问题是人口增长过快,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包袱,经济…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2016,(7)
人口增速、规模、结构和质量的变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政策的调整必然影响经济发展。上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对遏制东北地区人口过快增长,缓解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实施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东北地区的人口释放程度,改善劳动力结构,进而激发区域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在工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全国人口(特别是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比美、欧各国快得多。而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急剧提高,又使各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这样,迅速增加起来的劳动力人口同相对缩减的劳动力需求之间,便产生了相当尖锐的矛盾。但是,日本经济的发展却使当时被生产现代化排挤出来的一千多万“过剩”劳动力得到了迅速吸收。这种情况,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人口增长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它可以促进或者延缓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数量的变化,对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速度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了。在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把人口管理当作社会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并用以调节人口再生产过程,使之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协调、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有所增长,农村人口逐步下降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在人口发展中必然伴随着一个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长过程。这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调整存在于我国城乡人口构成的比例失调是一个理论上值得研究,实践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乡人口的现状 从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农业劳动力达三亿多,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人口的构成是以农民为主体。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看,一九五二年世界城市人  相似文献   

6.
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失业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转型经济中的失业及其治理袁志刚中国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是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于其他经济资源大大过剩的国家。同时,庞大的人口规模使得劳动人口供给的增长一直快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每年都会有无法安置的失业人口的出现。在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7.
人口文化素质与劳动力就业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但总体仍较低,且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劳动力人口文化素质。提高人口文化素质促进劳动力就业在民族地区十分迫切,而其关键在于立足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及其需求来开发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投资有助于实现个人收入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增长.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提高农民收入也起着关键性作用,具体表现为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和医疗保健投资可以实现农民收入的逐步增加.然而,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却面临着人口过度增长和人力资本高度匮乏的矛盾,人力资本投资存量和增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要实现农民增收,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对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以从劳动力方面消除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特别是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农村劳动力资源的途径与办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资源也叫劳动资源或人力资源,是指能够从事各类工作的劳动力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其平均质量的乘积。劳动力资源的数量,有绝对量和相对量两种指标。一国劳动力资源的绝对量,是该国具有劳动能…  相似文献   

10.
浅议发展农村成人教育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一文 《兰州学刊》2003,(3):154-155
目前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农业正在由传统的农业向初步现代化农业转变。要适应这个转变 ,就是要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而我国农村人口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文化素质较低。这一特点也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 ,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就我国目前教育而言 ,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相比之下成人教育尤其是农村成人教育任务重 ,其现状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仍然是科教兴国中的薄弱环节。怎样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相似文献   

11.
人口素质的高低是由自然地理环境,人的生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由于历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在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上存在着差别。这个差别是世界各国的人口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而形成的。尽管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始日益重视人口素质问题。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历史遗留下来的人口素质的差别将不会在短期内消除。因此,提高人口素质、缩小各国之间人口素质的差别,是我国和世界各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内急需解决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西藏统计年鉴、历年人口抽样调查及第五、六次西藏人口普查的数据,考察了西藏人口文化素质的特征,建立西藏经济增长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关联模型,计算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得出了人力资本存量的发展对西藏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的经济效益是明显可观的结论。并据此结论提出了促进西藏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 ,中国的城镇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镇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镇所致 ,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 ,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 ,经济产出最大 ,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从全国不同地区来看 ,城镇化率比较高的地区 ,人均GDP水平就比较高 ;城镇化率提高幅度大的地区 ,经济增长率就比较高。沿海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较高 ,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大 ,已经成为我国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的主要地区。中西部人口大省和人均耕地水平较低的地区城镇人口增长率较低 ,城市人口比例提高幅度较小 ,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迁出地。今后 2 0年是我国城镇化加速阶段 ,有效促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 ,将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而我国在城乡间采取的“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的制度安排导致城乡劳动力不能自由流动 ,不仅侵害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利益 ,而且造成了巨大的制度性机会成本 ,使得我国的宏观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路“解放农民、  相似文献   

14.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人口快速转变之后,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关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由于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的特殊时序结构,人口经济关系兼具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特征。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刘易斯拐点"的显现、人口红利的过早终结等增加了经济减速的风险。从更长远的时期看,我国将迎来人口减少、老年抚养比大幅提高的局面,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人口形态,在这样的人口形态中如何避免陷入长期停滞,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对于我国而言还是一个全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口红利效应、产业升级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大量流入为长三角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入促进了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工业区兴起和集聚、产业带的形成;(2)劳动力流入的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提升;(3)在后人口红利期,长三角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以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加.同时根据长三角经济发展和人口红利效应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促进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战略选择和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笔者称之为刘易斯时代。从理论上看,还应有前刘易斯时代和后刘易斯时代两个阶段。目前中国可能处于从刘易斯时代向后刘易斯时代的转变过程中。这就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实质,即从主要依靠土地、资本、非熟练劳动力的经济增长方式转移为主要依靠科技和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时期经济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为此,要调整人才政策和科技政策,进行大规模的人力资本投资;要改造传统农业和农村,防止农村空心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投资农业;要推进人口城市化进程,消除城市化的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变之后,G20作为一个整体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G20囊括了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其人口变化形态以及人口—经济关系格局错综复杂,跨国差异和阶段特征明显。人口变化直接映射到劳动力市场格局变化,各国劳动参与率普遍存在"倒U型"生命周期特征,在这一过程中,老龄化是导致劳动力参与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因此,"银发浪潮"将是倒逼各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的深处肇因。  相似文献   

18.
在工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各国人口、土地、自然资源和社会条件都有差异,各国的人口城镇化的道路不尽相同,人们在探讨人口城镇化问题中,对人口城镇化的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基础和人口城镇化的规模结构问题,都有各种不同的看法,需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经济现代发展的“人本”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一个通俗的解释是:由于人口太多,新增国民收入中的大部分被新增人口吃掉。这种说法似是有理,却不尽然,一个典型的反例是日本。日本37万平方公里容纳1.2亿人口,基本上没有资源;中国12亿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人口是日本的10倍,领土是日本的26倍。但是,日本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中,每年还要从国外引进大量劳动力以满足经济高涨的要求。如果以世界作为市场的话,工业化的日本反而感到人口的不足。另一个问题是,战后东亚经济的崛起,并不如西方经济学家所断言的,是由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致夕阳工业东移而造成的经济奇迹。看来,对经济的增长与否的问题,对人口是否过剩的问题,应当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资本( K)、劳动力( L)、外商直接投资( FDI)作为投入变量,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GDP )作为产出变量,采用面板回归和 DEA 分析FDI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绩效。结果表明, FDI与我国经济增长呈正向相关,弹性系数明显小于资本与劳动力。我国的经济系统中,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总体技术效率不高。近年来FDI利用率越来越高,东中西部地区FDI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FDI、资本、劳动力的利用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