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云:“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学界论稼轩词语言,常常引用这段话。这话固然对,但并不准确和完备。因为稼轩词语言是丰富多彩而又独具个性的。其中,有雅丽语而“无一点斧凿痕”,有“抚媚语”而“绝不作妮子态”,有“英雄语”而不“粗豪”“叫嚣”,有俗语俚语而不“尘下”。稼轩吸收民间词语言的优点,兼取婉约豪放两派之长,创造出以雅丽雄放为主要特色的文学语言,为宋词语言的拓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为辛弃疾研究者所忽略的金源文化,实与稼轩词主体精神和词体特征的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金源文化的性质看,将稼轩词以抗金恢复为核心的爱国主义精神理解为抗击外族入侵,挽救民族文化精神衰亡的通行观点,是缺少历史根据和理论支持的。稼轩词爱国精神的科学定位应在消除民族分裂恢复国家一统这个层次之上。“苏学北行”,金源文化深受其影响,以“言志”为特征的“东坡体”词为金源词人广泛接受和仿效。稼轩词对东坡词体革新精神和“豪放”风格上的继承和发展,与辛弃疾早年学词于金源,受金源文化的熏陶分不开。而金初词坛追步东坡的“吴蔡体”对稼轩体形成有着直接的启发和导向作用,实为由东坡到稼轩之间的薪火传递者  相似文献   

3.
在清初词坛上 ,伴随着易代鼎革的风云 ,在以陈迦陵为宗主的阳羡词派那里又鼓荡起“稼轩风”的洪音巨响。迦陵以稼轩为旗纛而纵横于词坛 ,充分显示了“中兴”的清词那旺盛的生命活力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迦陵对稼轩的接受 :一、生命际遇与词风 ,二、词风之渊源 ,三、语言和笔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宋代文学的一个突出的现象,宋词中排谐一体的产生和发展,既受传统诗文中源远流长的徘谐作品的影响,又与词这种俗文学样式的娱宾遣兴的性质有关。对这种体性特殊的词作进行解读与观照,将使我们获得关于宋代词坛风尚等文学原生态上的一个较知性的认识。所谓诽谐词,指是的运用隐喻、反讽、夸张、嘲德等手法写成的,以一种游戏调笑的面目来凸现诙谐、幽默意趣的词作。徘谐词是笔者所择取的一种通称。词史上又有滑稽词、戏德词、谐滤词、徘体词、戏词、幽默词等诸多表述不尽相同的说法。笔者曾经谈到,宋代徘谐词的发展始终是与整个宋人…  相似文献   

5.
在词的发展过程中,南宋的辛弃疾做出了多方面的重大贡献。其中之一,就是他继承苏轼所开创的先例,汲取了诗文骚赋用典的成就,将典故大量地引入词中,独树一帜,得到了后代词论家的广泛称誉。徐釚说:“词至稼轩,经史诸子,行间笔下,驱斥如意”(《词苑丛谈》);刘熙载说稼轩词“运用唐人诗句,如淮阴将兵,不以数限,可谓神勇”(《艺概·词概》)。稼轩词的著名研究者邓广铭先生也说:“使用典故之多“是“稼轩词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人们之所以这样称道,是因为辛弃疾的用典有着迥然别于其它词家的特色。它既不同于庄子的专以荒诞离奇的“三言”来阐发深邃的哲理;也不同于李商隐的醉心于“好对切事”,过于含蓄,使人有雾中看花、隔帘望人之感。至于周邦彦的只在融化庸人诗句上下气力,黄庭坚的崇尚“点铁成金”,与稼轩相比,则只是锤字炼句的工人。稼轩的用典,是以其浩大的气力,多样的方法,随心如意地驱策安排,而丝毫不显斧凿之痕。条  相似文献   

6.
《文心雕龙·定势》云:“文之任势,势有刚柔.”词,作为“文”之一种,其“势”自然有刚有柔.可是从词史看,词大半呈现“阴柔”之态,缺乏“阳刚”之姿.虽然,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家,努力开拓,但仍未能改变“柔”多而“刚”少的局面.稼轩词出,“异军特起”,“别树一帜”,使词坛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刘克庄云:“公所作,大声鞺(?),小声铿(钅訇);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辛稼轩集序》)于是,“豪放惟幼安称首”,(王士祯《花草蒙拾》)成为学界定评.然而,稼轩词的“刚”美个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尚须进一步探讨.本文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范进军 《船山学刊》2006,(1):111-114
本文分析了稼轩词用典的方式,其用典方式可分为“正用”、“反用”、“活用”、“化用”、“暗用”、“连用”、“集句”等七种。  相似文献   

8.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相似文献   

9.
聂晓轩 《南方论刊》2011,(11):93-96
“风神”本指人的风采神态,也有人用以指诗词的艺术风格。“风神”一词既指稼轩其词的意境和又见稼轩其人的风采,稼轩田园词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神,大体分为俗我之境、忘我之境、大我之境三大类。  相似文献   

10.
王国维以稼轩比昌黎,可启发人们对他们两人共同性的认识即分别在诗、词领域以“破体”别造新境。稼轩之“以文为词”如昌黎之“以文为诗”,这既根源于两人政治—文化性格的相近,也体现出“养气”、“积学”等文学观及“破体为诗”和“破体为词”之创作手法的相似。  相似文献   

11.
辛稼轩是宋代婉约词坛上最著名的豪放派爱国词人 ,其词如 :“异军特起 ,能于剪红刻翠之外 ,屹然别立一宗”① 。 6 2 9首 ② 稼轩词中 ,那些悲壮淋漓的豪放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体现了稼轩词的主要风格 ,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少数 ;而那些情致缠绵、词意妩媚的婉约词却大量存在。研究稼轩婉约词 ,不仅能使我们从整体上全面而深刻地了解稼轩词 ,而且有助于我们对辛稼轩生平、思想和创作全貌的把握。一、辛稼轩婉约词的内容及成因稼轩婉约词的内容涉猎非常广 ,一些婉约词的传统咏题 ,稼轩词中均有表现 ,其婉转柔媚 ,绝不减前辈巨匠 ,神采风韵 ,…  相似文献   

12.
近十年来,随着整个文化学术事业和词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稼轩词研究仍保持了旺盛的势头,见诸报刊的专门论文约一百五十余篇,有关著作约十余种。不仅数量较多,有不少问题也在前此研究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鉴于有同志已对1987年前的研究状况作了较为全面而扼要的介绍,为避免重复,本文拟对近年来新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略为述评。 一、稼轩生平补疑的几个问题 自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辛稼轩传》、《稼轩词编年笺注》问世之后,稼轩一生行藏出处的轮廓已经大体清楚;至于稼轩对待开禧北伐的态度,与陈亮、朱熹、韩侂胄的交游以及弹压茶商军等较为重要的事历行实,前些年通过讨论,也已基本得到澄清。但这并非说稼轩生平中的所有问题均获解决,比如江阴签判任满后的行踪、南归后初寓何地、几次被劾  相似文献   

13.
<正> 稼轩虽然生于北方,长于齐鲁,但他的一生大半却是在南方度过,这种经历,使他受到了北方文化与南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南北文化交融的结果造就了他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影响到词创作上,表现为别具一格的“稼轩体”。  相似文献   

14.
朱丽霞 《北方论丛》2003,4(3):74-78
以《稼轩词)为代表的辛稼轩作品,其蕴含酒神精神,是极其丰富而富有生命力的,对后世的影响至深至巨。从他的作品中追导其生命苦痛的根源,原来正是其酒神精神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诞生”。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第一大词人。后世论宋词者,每以辛弃疾与北宋第一大词人苏轼并称“苏辛”。并称“苏辛”者,除两人在两宋词坛上的显赫地位外,还因为两人风格相近,都被称为豪放派。而对于辛词的豪放,清代著名词论家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肯定其气魄雄大、意境深厚后云:“稼轩词着力太重处,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诗以寄之》、《水龙吟·过南涧双溪楼》,不免剑拔弩张。”又云:“稼轩词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山寺夜作》、《瑞鹤仙·南涧双溪楼》等类,才气虽雄,不免粗鲁。世人多好读之,无怪稼轩为后世叫嚣者作俑矣。”  相似文献   

16.
<正>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作词只不过是以词为“陶写之具”来抒爱国忧民之情。他作词“或闲中(?)石,兴来写地,亦或微吟而不录,漫录而焚稿”,故多散逸。他作词有时“挥毫未(?)而客争藏去”,流布海内,传诵极广。关于稼轩词历代的刻本所见不多,第一个将(?)轩词收集成书的是辛弃疾的门人范开。他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编成《稼轩词》,后称稼轩词甲集.至于南宋时稼轩词的其他版本,只能从南宋一些文人著作中的只言片语,得知一些蛛  相似文献   

17.
雄深温婉悲凉意——论稼轩词刚柔相济的审美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刚柔相济”,是稼轩词主要的审美个性 ,大体分三种类型 :一类是刚中杂柔 ,以阳刚之气为主 ,以阴柔之美为点缀、映衬 ,为词刷色添彩 ;第二类是柔中寓刚 ,阴柔为主 ,刚健为辅 ,借流丽、婀娜的外壳 ,揭示阳刚之底蕴 ;第三类是一些闲适词 ,虽无明显的艳色与豪情 ,但常常于行云流水般的描绘中 ,插进笔者的议论感喟 ,于不经意中拈出题外之远韵。这种“刚柔相济”的审美个性的形成 ,有两方面原因 :稼轩特殊的人生经历 ;稼轩词的艺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正>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简称《永》词)的作年至今仍有争论。自近人梁启超《跋四卷本稼轩词》指出:“‘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以忠义军掌书记奉表归朝,以嘉泰四年知镇江府,相距恰四十三年。”以为是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的作品以来,唐圭璋、夏承焘和胡云翼先生都宗其说,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作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究竟作于何年?最早为此词编年的是清人辛启泰,继有梁启超,定其作年都较早。现在流行的选本大多选用了此词,但均未注明具体年代,只有邓广铭先生的《稼轩词编年笺注》(以下简称《笺注》)作了如下的推论:《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作年均无可考,据岳珂《桯史》,刘改之于嘉泰四年方被稼轩延入幕府,其送茂嘉之官桂林,最早当在该年。词中有‘筹边如北’语,知茂嘉之‘如北’,必在稼轩起废之前,其赴调或即在北边归来之后,是则二词均  相似文献   

20.
在词坛上,苏东坡与辛稼轩素以豪放派著称.苏东坡虽然是先行者与开拓者,对形成豪放一派功绩很大,但仍未摆脱“艳科”词风的影响;“横扫六合”的词家辛稼轩才堪称豪放派的真正代表.人们对其豪放悲壮的词风多有研讨,而对其豁达自适的艺术境界尚待深入研究,这里略述管见如下:其一,顺乎潮流,一生爱国.当人们读到“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鹤鸪天》)、“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等志壮情豪的词作,一位为抗金北伐、统一中国的神圣事业拼搏一生的爱国主义词人形象便油然浮现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