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青年人要肩负使命,勇于担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职责使命.担当是青年自我价值实现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力量.培育青年的担当精神要抓住对自己生命和行为有担当这一前提,对家庭和集体有担当这一基础,对国家和人类命运有担当这一重点,并着力在激发"想担...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育人视域下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独特内涵和现实境遇.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高校科研育人的作用,在发挥科研育人过程中积极地引导青年学生弘扬科学精神,使青年学生能够成为我国高科技创新发展生力军和主力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科研育人视域下青年学生科学精神培育的对策包括:树牢育人意识,履行责任担当;突出行为示范,做到以己率人;打造育人团队,发挥熏陶效应;注重实践体验,升华理性认知.  相似文献   

3.
孙楠 《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2):15-21,34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公民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公民精神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价值支撑,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助力,其高低直接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成效.我国公民精神现状不太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公民精神缺失背后的原因,探究培育与提升公民精神的对策,以提升我国公民精神的发展水平,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培育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提升大学生的担当精神,以建设一支有担当、敢担当的时代新人队伍,这是应对时代诉求与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然而,大学生的担当精神培育既面对着认知新的历史方位、奋力托举中国梦与应对新“忧患”的时代诉求;又要面对围观的看客心态、非科学的失衡心理、认知偏颇的冲击。因此,把担当精神摆在育人的重要位置,从升级育人内容、优化育人环境等几个关键教育环节着手,营造崇德向善、力争担当的社会风尚,将担当精神培育生活化、长效化,进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与担当力。  相似文献   

5.
时代要发展进步,精神必将弘扬传承。一百年过去了,"爱国、进步、民主和科学"分别作为五四精神的"灵魂、方向、旗帜",对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青年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青春力量,应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素质本领、强化担当意识。对此,高校应将五四精神融于主渠道与主阵地、融于专业学习、融于社会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情感表达,民族复兴是五四精神的价值目标,与时俱进是五四精神的时代追求,不懈奋斗是五四精神的精神动力。新时代青年应该传承五四精神,肩负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要把握时代脉搏,争做时代的"先进者",发扬进取精神,培育创新精神,培养担当精神;要勇于担起时代责任,勇做时代的"担当者",将爱国情与报国行结合起来,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将个人幸福与国家富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担当是青年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青年的责任担当关系到乡村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及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乡村振兴伟大实践又为青年展现责任担当提供历史际遇。目前,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培育存在培育意识不强、培育的情感纽带不牢、培育的实效性较弱等问题,培育青年肩负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应从健全育人机制,提高培育意识;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担当情怀;投身振兴实践,锤炼担当本领;健全保障机制,提升担当底气等方面全面培育和提升青年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英雄模范的精神引领.沈浩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忠诚、为民、务实、担当、清廉,其与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主题和本质内涵相契合,是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生动载体和典型示范.弘扬沈浩精神,应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社会群体,创新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关于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建设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在对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大学在人文精神培育上存在的误区,并指出人文精神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障碍.由于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尤为重要.基于研究型大学的特点,着重从大学校长职业化,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创建由学术自由、民主治校为核心的制度文化等方面对如何培育中国研究型大学人文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育大学生劳动精神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任务,能够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持。然而,在实践中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却出现了偏差,即教育理念上弱化和忽视劳动精神的培育,教育实践中劳动精神的培育被功利化和形式化,教育环境上劳动精神培育的氛围营造不足,教育对象上大学生的劳动观念相对淡薄。为此,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价值回归,亟需转变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劳动精神培育观念;增强大学生自我劳动精神培育的自觉性;氤氲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良好环境;重视劳动精神培育的实践,实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对人才的培育,不同发展时期中都有相应的“新人”培育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在许多重要场合阐述了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性。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明晰时代新人应当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怀、崇高的道德品质、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敏锐的创新精神等基本素养,有利于加深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理解,深入探索时代新人培育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马亚琴 《国际公关》2023,(5):125-127
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高职学生的公共精神培育,不仅是公民身份的本质要求,而且是凝聚全社会力量应对危机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高职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生力军,对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想法和行为表现尤为重要。因此,在厘清公共精神意涵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的现实表征,挖掘关键的教育契机,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特点,探析高职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策略,是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具有公共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 "现代人",才是建设现代国家所需要的公民.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高智识群体与生力军,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是现实公共生活健康发展和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培育可通过理念宣扬、知识传播与实践训练等途径展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对弘扬和培育国家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学文化、大学精神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大学的两大重要要素,深入研究大学特质,大力培育校园文化,创新大学精神,并从深层次上思考和发掘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内涵以及关系,对于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 眼点。结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观背景,担当民族伟大 复兴之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是物质与精神全面发展、个体性与社会性和谐、民族性和世界性圆融的人。 基于此,高校价值观教育需要在三个层面着力,即引导学生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追求精神提升、在个 性彰显的基础上注重责任担当、在国家认同的前提下拥有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提高民族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所在,其中民族精神是核心与灵魂。努力提高青年学生的文化素质,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负有的重要使命。高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国情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当前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要突出国家兴衰荣辱史的教育、忧患意识的教育、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精神的教育,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遗物是毛泽东使用过并留存下来的物品,不仅是他人生的重要见证,还是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精神风范的重要体现。同时,毛泽东在中国精神的滋养培育下成长,又丰富发展了中国精神的内涵。遗物作为重要的红色资源,也是中国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艰巨、长期的过程,需要发扬担当使命、艰苦奋斗等伟大中国精神。新时代,深入思考发挥毛泽东遗物凝魂聚力、铸魂育人作用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助力中国梦实现。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在给发展中的民族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应对这种冲击和挑战的极其重要的选择.这就要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要处理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系,就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切实重视弘扬和培育青少年学生的民族精神.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弘扬和培育青少年民族精神方面负有义不客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