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红色文化作为极富中国特色、蕴含崇高理想信念、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内核的先进文化,具有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所需要的独特属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既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增强学生信仰认同度的必要举措,更是突破信仰教育困境的关键选择。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要以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夯实信仰教育基础,以引入新媒体矩阵传播方式把握信仰教育主导权,以构建多层次育人队伍提升融合发展韧性,以打通红色实践教学渠道强化信仰教育厚重感。  相似文献   

2.
论述红色文化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它不仅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仰,还承载着优良作风的传递.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指出红色文化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提供精神支撑,红色文化融入能够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高校思政课是...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有无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成人和成才,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在马克思主义信仰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淡漠、理论淡化、思想驳杂等现象,泰文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学校教育等方面找寻导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深层原因,使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他们不仅需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其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信念始终贯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本文立足于当前高校大学生实际,重点阐述红色文化与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关系,提出以实现红色文化与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的视角,探索与实践“需求导向,全程育人”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关键是立足结合点,找到切入点、衔接点,实现两者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个维度的融合。本研究在红色文化与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上做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先进文化,它蕴藏着巨大的教育价值,拥有强大的教化功能。在当今拜金主义比较盛行、理想信念失落和精神迷失的时代,为了帮助人们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们在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时,还须用红色文化内涵着的理想、信念、道德与情感力量去教育与感化国民。  相似文献   

7.
信仰问题,涉及人的思想灵魂,也涉及到社会制度和党的指导思想。从“知”、“情”和“意”三个方面看,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科学的信仰。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的践行过程。井冈山红色文化就是共产党人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文明成果。从“知”、“情”、“意”三方面解读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理想信念,对新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一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导与牵引.本文重点探讨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三个科学化理念:由大学生成长规律决定的“在引导中成长”的理念;由信仰生成规律决定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沟通趋同规律决定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三大科学化理念相辅相承,它们共同作用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的信仰,它代表了人类信仰发展的方向。在当代,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成为我国高校教育中亟待加强的一个环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着教师理论水平参差不齐、信仰教育内容枯燥单一、以及外部消极因素制约等诸多问题。针对现状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该优化教师队伍、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关部门要巩固网络阵地,从而使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力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第一要求。应该肯定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应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这些环节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教育意识,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大学生实施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力军,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第一要求。应该肯定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的主流是好的,在此基础上,他们的教育观念对其教育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目前在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着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意识淡薄的现象,应更新观念、积极引导、加强人文关怀,通过这些环节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教育意识,从而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高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调研分析,大部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但少数大学生仍存在信仰危机感,亟待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提出,构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三全育人”模式,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阵地,追求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突破创新等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党员干部经受各种考验、应对各种风险的精神支柱,毛泽东的党内信仰培育即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毛泽东的党内信仰培育思想在土地革命时期得到丰富和发展,红色革命政权的存在是毛泽东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思想的坚定力量,根据地的扩大是其现实动力.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毛泽东纠正错误的思想,主张党员干部社会调查,注重工作方法,这些为新时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提供了一些方法和启示.进入新时代,面对一系列新的挑战,党员干部在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要着重提升全社会的信仰认知,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社会实践之中,用毛泽东的党内信仰培育思想来指导新的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推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愈加蔓延泛滥,其否定革命、否定历史发展规律、否定历史人物等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积极有效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负面影响已迫在眉睫.高校应拓宽红色文化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营造马克思主义主旋律校园文化氛围,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健全红色文化教育体制机制,多管齐下,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调查发现,高校部分研究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淡化甚至危机,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知欠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授受双方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重视程度不够等.国际环境的变迁、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国内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以及高校德育成效欠佳,是导致部分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的重要原因.加强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着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巩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阵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现实问题,清除宗教消极影响;加强实践锻炼,在体验感悟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利用现代传媒拓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路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组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问卷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流是积极的、正确的,没有出现大范围的信仰危机,且能正确对待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但是,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淡漠及其理想模糊的倾向,对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信心不足,关心国家政治不够.为此,文章提出: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时要密切联系十七大精神,注意以人为本;积极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内容、手段和工作机制;加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力度;提高马克恩主义信仰教育者自身的紊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新形势下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对于履行高校的责任和使命、全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和组织化建设,创新方法和手段,优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做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实践中与时俱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具体要做到:第一,丰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内容。第二,夯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平台。第三,充实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第四,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机构与理念。第五.完善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课程建设。与此同时,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要使马克思主义具有文化的引领性与时代的先进性,才能使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国内许多学者积极探讨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选择,对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众多的研究中,有些路径研究稍显薄弱.文章立足于这些不足之处,尝试探讨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新路径:在信仰教育过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分层次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高校的作用;加强社会对大学生信仰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事。历史向度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并身体力行;现实维度上,大学生对主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部分缺失。其原因有家庭、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的影响等。高校对于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要充分体现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关注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往;学校领导、管理者与学生的交往;团委、学工处与学生的交往;学生之间校园文化活动交往;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交往。高校对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渗透,可让大学生在交往中感悟,在生活中体验,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认同,并形成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