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丹 《国际公关》2024,(4):99-101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市域社会治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已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张掖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立足市域实际,狠抓试点建设,走出了一条顺应群众期盼、体现时代特征、彰显张掖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提出加快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既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制度框架支撑与内生动力驱动,也从侧面凸显了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紧要性。基于“低组织化”“碎片化”“被动化”“内卷化”的问题,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理应妥善调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协调、治理层级提升和治理重心下移、治理方式刚柔并济及制度的“良法”与“善治”这四组逻辑关系,进而从总体思路、价值基石、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功能结构等方面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维度,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对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法治是国家治理的有力武器,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需要构建相应的法治保障机制。从目前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出发,着重分析各地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法治保障机制,旨在为我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S省L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问题,提出市域社会治理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市域社会治理既不同于基层治理,也不同于平安建设。市域社会治理不能包罗万象,应聚焦于社会治理层面。市一级在中国行政体制中具有承上启下地位,因此市域社会治理就是将矛盾、风险控制在市域范围内,确保不外溢、不扩散。广泛的群众参与是推进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保障,先进的科技支撑是推进社会治理顺利进行的有效条件。当前市域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是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社会治理资源不足和能力有限,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高。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不少地方社会治理的顽瘴痼疾充分暴露。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设区的市应充分运用地方立法权、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智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尤其重要的是,以法治化为引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一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5.
市域社会治理具有枢纽性、统筹性、联动性等特征,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环节。市域社会治理的提出是对新时代社会热点难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议题的积极回应,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州的案例,从党建引领、德治为先、法治保障、共治参与、智治运用几方面梳理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的路径,为各大城市下一阶段的市域治理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变革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提供了新的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的创新。[1]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的功能以及作用的发挥极其有限。改进和加强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的功能作用,既要求我们加快社会组织的立法进程,更要求我们创新工作理念,做到统筹规划、定位合理、科学授权、依法制权。因此,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必要性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难处所在,才能形成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突破,才能依靠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架马车同时发力,重构社会各主体合作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7.
赵霞 《国际公关》2023,(6):22-24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前哨"和基础.市域社会治理的范围既包括城市社区治理,也包括农村社区治理,不仅涵盖范围广、治理主体属性不同、治理体制机制差异大,而且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城中村"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城乡联动发展的纽带,其社区治理过程是长期而复杂的."城中村"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索对于市域社会治理矛盾的破解、城市精细化管理成效的提升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主体关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域社会治理的运行需要一套既能在科层体系中促进各行政层级之间的联动与协同,又能在空间地域内推动不同区域之间融合发展的机制和制度安排。关键在于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思维方法,进行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以及主体性的分析。总体性视角重塑了市域社会治理在实现社会有序共同发展的重要性作用。市域社会治理的总体性主要体现在系统分层、整体目标、主体要素以及关联机制等方面。行政层级与空间地域是市域社会治理的两大分层要素。市域社会治理就是以市域内的市级层级和城市地域为主导,通过一定的关联机制来实现“善治”。一方面,通过层级各要素的主体吸纳、行动吸纳以及决策吸纳,实现“政府-社会-民众”共治共建共商;另一方面,通过空间各要素的知识扩散、政策扩散以及技术扩散,实现“城市-城镇-农村”共享共融共促。以总体性视角来探讨市域社会治理的内在机理,为市域社会治理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9.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支点,而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市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以治理理念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维度,选取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群组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评价体系,为测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率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伴随社会组织政策的变迁和制度环境的完善,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供给、民众利益诉求表达、公共决策参与和多元治理主体关系协调等方面参与机会和空间得以拓展,不断体现出治理的主体地位。但是,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治理中还存在诸多困境。立足于制度环境剖析这一困境,可以明显看出社会组织因组织独立性和自治性不强、组织合作受限,严重制约其参与社会治理实践。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提升社会组织自主性,增强社会组织自治能力和组织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市域社会治理中的广州市花都区典型案例切入,分析了花都区在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政治引领与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完善治理体系;以自治、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丰富治理方式;以大数据与智慧治理相结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专业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培育社会治理专业人才的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提供可借鉴的共性经验。  相似文献   

12.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被摆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并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从平安建设的视角探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更具有本源性、接续性和导向性,必然、应然、使然是理解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三个维度。在立足于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国内环境的时代性和市域层级的特殊性的基础上,透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三大问题、三个层级以及五类风险等内在意蕴,能够有力推动治理观念现代化、治理体制现代化以及治理方式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独特的理论品质与实践特色。空间融合、组织协同、社区导向、技术嵌入构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地方探索,漳州市城乡网格治理创新模式在践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本要义的同时,结合地方社会治理现实形成了治理空间的城乡融合、治理主体的无缝对接、治理面向的社区在场、治理工具的技术赋能等地方性经验,丰富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个案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下,健全合作治理机制、着眼技术向善赋能、推动城乡治理融合等路径有助于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15.
国家顶层设计的加速优化对设区市地方立法精准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制度需求提出了新的迫切需求。目前设区市地方立法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制度需求主要存在缺少定型的市域社会治理立法基础理念支撑、统一的市域社会治理立法核心要素指引和系统的市域社会治理立法制度规范体系等问题。设区市地方立法回应市域社会治理制度需求应当体现三个方面的价值定位:一是以立法的统一规范功能凝聚市域社会治理理念共识;二是以立法的制度统摄功能凸显市域社会治理主体地位;三是以立法的制度整合功能优化市域社会治理制度体系。设区市地方立法应当以“集约化”立法思维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框架,以“本土化”立法思维构建市域社会治理制度规范,以“落地化”立法思维强化市域社会治理制度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董莹 《国际公关》2022,(23):121-123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治理面临着碎片化、低组织化、社会异质性不断增强等问题,因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于协同治理理论,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的实际问题,发现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人为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民主协商,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努力打造开放共治、多元共治的市域社会共同体。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必然选择,也是增强国家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智慧城市建设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战略为智慧城市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基于TOE框架,对中国地市级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科技发展水平、财政资源和需求压力是影响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而科技投入、政治压力和开放程度并不会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视角下的智慧城市转型路径包括优化技术治理体系、增强组织动员能力和完善外部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和多元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之一,因其在思想政治宣传上的低成本与便易、多元与组织化、主动与积极等优势。它通过团结与合作、实践与行动、激励与规制等方式发挥道德教化和品行养成、价值引导和思想教育、公民意识培养等功能。与传统的显性教育不同,社会组织发挥思想政治宣传功能呈现出惯习与生活化、内化与自主以及隐蔽与渗透的特点。以社会组织为依托,创新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培育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党建、统筹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科学保障及考评机制上下功夫,促使社会组织宣传功能的切实、有效和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社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面临的现实利益矛盾和问题也更为多元、复杂,社区治理体系构建成为一项重要现实课题。社会参与是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构建不可或缺的要素,但在实践中,却存在着社会参与的内生力不足、社会参与的制度平台功能缺失、社区志愿服务处境艰难等诸多现实困境。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治理新格局,核心在于“共”,需有效提升社会参与度。为此,要明确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关系,强化社会参与制度和组织构架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中的功能,注重共同目标认同和满足居民需求的工作导向,增强社区治理中的信息化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体现了公共精神更为彰显的历史跨越。在新型城市化发展中关注支持残疾人参与社会治理,是表征此种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领域。为此,需要从文化层面、政策检思、质量定位、组织培育、常态发展等方面深入剖析,以期寻求凝聚共识、政策落地、注重质量、团队支撑、深水长流的善治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