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代后期文学家冯梦龙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经过加工编撰而成《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他的小说批评理论主要见于为“三言”所做的三篇序言。在“三言”序言中,冯梦龙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流变历程,指出了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强调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特点,探讨了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并注重小说的教化作...  相似文献   

2.
“三言”的市民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著名俗文学家冯梦龙在搜集整理大量宋、元、明民间艺人“说话”的基础上,编辑、创作了三部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称“三言”,被誉为“话本小说的宝库”。“三言”是拟话本的代表作,与同时代人凌濛初的初、二刻《拍案惊奇》并称“三言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被称为新疆民歌的《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青春舞曲》曾经家喻户晓,这些都是被誉为“西部歌王”的王洛宾所创作的。被沉埋了半个多世纪的王洛宾,在耄耋之年又辉煌起来。不久前,王洛宾老人应上海第四届国际广播音乐节之邀做客上海,并在音乐节开幕式上登台高歌。期间,他在市工人文化宫出席了记者和歌迷接见会,还在电视荧屏亮相。  相似文献   

4.
让—阿尔蒂尔·兰波,是在上一代浪漫主义诗风薰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神童娇子,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运动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一生是短促的,前后只可以追寻到三十七年的生活足迹;他的文学生涯更是转瞬即逝的,一共只有六年的光景。但是,他那独具慧眼的诗歌理论和令人耳目一新的诗歌实践,却在他身后留下了一座五光十色的丰碑。他的那封《致保尔·德麦尼的信》,被誉为“通灵者的‘天书’”;他的那首《彩色十四行诗——元音》,被看着是象征派诗歌运动的奠基石,是实践“声、色、味”交感理论的光辉典范;而他的那叶《迷醉的小舟》,曾载着象征派的浪子们遨游于天涯,漂浮于海  相似文献   

5.
《水浒》是元末明初作品,这是《水浒》学界多少年来一致的定论。张国光同志近年来出书写文章,极力否定这一点。特别是今年《江汉论坛》第一期发表他的《〈水浒〉祖本探考》一文,更明确地提出“《水浒》非宋元或明嘉靖以前的作品”,把《水浒》成书看成明嘉靖后的事。遗憾的是,张国光同志没有提出一件过硬的足以说明问题的资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如以《水浒》“书中不少地名是明代建制”一点推论《水浒》是明代作品,就是如此。 其实,《水浒》中地名多数不是明代建制。如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在路却走到代州雁门县”,这“代州雁门县”就不是明代建制。  相似文献   

6.
有明一代,《琵琶记》一直盛行不衰,当时有许多种本子在社会上同时流传。①保存至今的十多种明代版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版本理应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但到目前为止,它们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可能与已故钱南扬先生的主张有关。他将清初陆贻典的钞校本迳称为“元本”,并据以作《元本琵琶记校注》。为了推尊这一钞本,他对《琵琶记》的多种明代版本基本上完全否定。他认为明代人不谙曲学而又轻率粗疏,对南戏剧本的体格调式妄加改窜,使之“面目全非”;又认为明代人思想保守落后,改本往往削弱了原作的积  相似文献   

7.
《东里志》系明代里人陈天资所撰,但志成后没有刊行,且原稿已经散失,只有抄本流传。最近看到“电脑排字印行”的《东里志》,阅后觉得讹误颇多,而以“沿革纪”为甚。写点正误文字,以期引起读者和研究者注意。  相似文献   

8.
贾平凹是一位神奇的作家。国外誉他是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作家称他是“鬼才”,“因笔端有神鬼厮扯,果然其情泣血,其味澹澹,有别于各位文坛大家。”(张敏《贾平凹早期小说精选·前言》) 贾平凹喜老庄,释《周易》,读《道藏》,到终南山参加禅学训练班,“跟一位禅师学禅”。 (《四十岁说》)他推崇《清源帷信禅师语录》中的一段著名文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并把它手书成条幅,悬挂在书房墙上。 (《四十岁说》)他宣扬马祖道一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  相似文献   

9.
王九思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诗文名家和重要曲家。他的词作结集为《碧山诗余》,论词崇尚苏黄,词作风格多样,不乏佳作。由于身处明代词学不振的背景之下,故词作表现出浓重的“诗化”和“曲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为明代杰出的散文家,素有“明文第一”的美誉。他生于正德元年腊月二十四(一五○七年初),死于隆庆五年正月十三(一五七一年初),《明史》、《湖州府志》都有记载。惟卒于何处有不同说法,《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说他“卒于南京”,是有问题的。此说可能与《湖州府志》、《归震川年谱》中“卒于官”的记载有关。  相似文献   

11.
胡应麟,字元瑞,晚更字明瑞。明嘉靖三十年(1551)生于兰溪。尝自号少室山人,已而慕其乡人皇初平叱石成羊故事,更号曰“石羊生”,又号曰芙蓉峰客、壁观子等。少早慧,万历四年举于乡,屡试不中,遂以诗名,与王世贞、王世懋相友善,和汤显祖、汪士禛等人也都有一定交往。王世贞对他的诗评价很高,把他列入“末五子”。他也是明代著名的诗歌评论家,所著《诗薮》是明代诗论中的重要著作。胡应麟还是明代有数几个可以与杨慎并列的学问家,《四库提要》称他为“读书种子”。  相似文献   

12.
韩愈一生以复兴儒学为己任,成为历史上的卫道巨擘。《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攘斥佛老的代表作,也是他儒学思想的纲领。在《原道》中他提出了“明先王之道”的教育宗旨;在《原性》中提出了他的“性三品说”,作为学习仁义道德和“明先王之道”的理论依据;在《师说》中强调了儒家学者传道的意识与精神,以重振儒学之尊;在《进学解》中具体论述了学习儒家之道应有的态度和方法。他的教育思想蕴含着对教育活动的精微阐释,研读以上教育名篇,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实践必有启发。  相似文献   

13.
张宗 《金陵瞭望》2011,(15):50-54
他,是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其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教育制度史”;他,筹建东南大学.出任东大首任校长.连续三届被推选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兼亚洲分会会长,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在国际教育、科学、文化舞台上的活跃人物;他,是把“美国大学模式”引进中国的先驱者,首开中国大学“男女同校”之先河。他,就是被誉为“东南大学之父”的教育大家——郭秉文。  相似文献   

14.
《明史·西域传》中有名“牙兰”者,原为土鲁番攻守哈密的主将,后投归明王朝,徙居肃州塞内。研究“牙兰”氏,是研究明代撒里畏兀儿史的重要课题,而且对研究古代回纥王室氏族“药罗葛”的历史迁徙有重大意义。本文就此谈些粗浅认识。一、“牙兰”、“伊兰”、“牙木兰”为同音异译《明史·西域传》中的“牙兰”,《明会要》记作“伊兰”,并且作了注释:“旧作牙兰”。说明“牙兰”和“伊兰”为同音异译。《明实录》和《明史纪事本未》在成化、弘  相似文献   

15.
戴永夏 《社区》2014,(26):14-15
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而,他在文学上成绩巨大,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作“中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集”;另一方而,他在科举道路上却屡战屡败,落魄一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证《隋唐志传》与《唐书志传》成书年代的先后 ,可以确认《隋唐志传》“罗氏原本”的存在 ,从而为《隋唐志传》“书成远在正德之际”说提供有力的证据。《隋唐志传》在正式刊刻之前的正德、嘉靖年间 ,曾以“抄本”的形式流传于世。这类“抄本小说”的存在 ,说明明代前期并非长篇小说创作的“空白期” ,明代前期实际上是长篇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阶段 ,它为明代中后期长篇小说的繁荣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明代“道地”一词多用来表示物品质量优越,优质药材可称为“道地药材”,从蕲州白花蛇的案例可以看出“道地药材”在明代的发展。白花蛇是唐以来诸多地方上贡至中央的珍贵药材,至明代白花蛇贡地逐渐缩减为蕲州一个,这与明人对蕲州所产质优效佳的认识相关。明代“道地药材”知识的形成离不开本草著述的塑造,明代本草巨著《本草纲目》中“蕲蛇”成为优质白花蛇的别名,书中记述其毒性小、宜入药等优点。蕲州医家李时珍对“蕲蛇”的本草知识书写得到当时、后世的重视与认可,随着出版业发展向通俗性文本扩充,产生深远影响。明中叶以后,赋税改革和白银货币化使地方官府征收土贡的方式变得灵活多样,蕲蛇可折银采购,社会经济变革促进药材商业化,兴起“道地药材”消费之风,是为中国道地药材发展史的重要节点。蕲州白花蛇从地方特产到“道地药材”、从贡品到商品的转变,揭示出明代“道地药材”体系不仅是贡赋制度、本草著述、商业贸易多重因素构建的产物,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复杂的互塑关系。  相似文献   

18.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下册《诗史》第51条《吴文靖诗》:“张安道云:江邻几言孟郊死葬北邙山,非退之诗也。‘贺家湖上天花寺,一一僧窗向水开。不用闭门防俗客,爱闲能有几人来?’此吴文靖诗也。”①其中有三处可商,兹辨订如下。一、“吴文靖”当作“吕文靖”据辑者自注,此条录自宋人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二九,然未说明所据为何种版本。检周本淳校点本《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一《正讹门》,文字全同。②周校本《凡例》称:该本系以《四部丛刊》第二次影印之明代月窗道人刊本为底本,校以北京图书馆藏明抄本、清抄本、缪荃荪校本,南京图书馆藏明抄…  相似文献   

19.
<正> 李渔对戏剧美学的建树有目共睹。但他的园林美学也有很丰富的内容。他与明清许多文人一样,“牢骚寄声伎,经济储山林”,自诩生平有“辩审音乐”和“置造园亭”两绝技。他出身于一个“园亭罗绮甲邑内”的富有之家,“生平锢疾,注在烟霞竹石间”,泉石经纶满腹。他的《闲情偶寄》模仿明代高濂《遵生八笺》的格局,也分八部,其中《居室部》、《种植部》、《器玩部》体现了其造园艺术的审美理想。李渔还是一个园庭建造艺术家,亲自营造过伊园、芥子园、层园,并帮助龚鼎孳设计过绿野堂  相似文献   

20.
《明史·食货志·漕运篇》记述明代漕运云:“自成祖迁燕,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关于“支运”,《漕运篇》写得很清楚。有的论著却作了特别的阐释。关于“兑运”,《漕运篇》显然记述有误。有的论著却不加考辨,而沿袭了《漕运篇》的错误,从而对“兑运”、“改兑”及“长运”诸问题,也作出了不确切甚至错误的论述。为弄清史实,现逐一考辨如下。一、关于支运自永乐初会通河疏浚后,南方漕粮概由运河北运京师。《漕运篇》云: 时淮、徐、临清、德州各有仓。江西、湖广、浙江民运粮至淮安仓,分遣官军就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