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继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论点之后,最近,又有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说法提出。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十三年之后,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世界性的厮杀果真又开始了吗?  相似文献   

2.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问题,史学界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三九说”、“三七说”、“三一说”之分。“三九说”是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进攻波兰,九月三日英法对德宣战,是“二战”的起点。因为,这个战争爆发在“世界资本主义的心脏地区”——殴洲,又是“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或重要作用的相互敌对的大国”之间的帝国主义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源流》2008,(9)
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破晓时分,德军大举入侵波兰。这一日后来被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日。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中国历史学家以“九·一八”或“七·七”作为二次大战起点的提法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二次大战开始日期应为1939年9月1日,尽管英法对德宣战是9月3日,理由是:9月1日希特勒入侵波兰之时,即已准备进行世界大战。文章还认为中国史学界从六十年代以来有意贬低苏联在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对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历史状况,及该时期中、美、英、日间的国际关系,将不无裨益。 (一)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华战争,妄图把中国变为它独占的殖民地。随着日本肆意扩大侵华范围,特别是进攻长期被英美视为势力范围的上海、华中、华南等地区,英美和日本的矛盾急遽加深。但英美并没有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来阻止日本的疯狂进攻,仍奉行所谓“中立”和“欧洲第一”的政策。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由于英美等国一时无暇东顾,远东和亚洲出现了暂时的力量真空,于是所谓“南进”,囊括远东和亚洲于“共荣圈”内的政策就迫不及待地被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日本侵略中国开始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首先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的战火。”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对华侵略,威胁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存亡,使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捐弃前嫌,主动调整政策,几经周折建立了以国共两党再度  相似文献   

7.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本土的军事事变,这是世界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两起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挑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太平洋战场的帷幕,“七·七”事变则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这两个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采取了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立场,现作一比较。 “九·一八”事变前,驻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毫无准备;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的  相似文献   

8.
党史学界长期以来把“反蒋抗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列为其三大形成阶段之首,或认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经历了反蒋抗日(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和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或强调“在酝酿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中,三个口号的转变……就是‘反蒋抗日’、‘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9.
关于二战的起点问题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不简称大战)的起点问题,国内外以“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为起点,国内各教材至今仍基本如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本文试从二战的发展阶段及性质的角度,来重新探讨这一问题.历史都具有其本身的发展过程,二战也是这样.“最可靠、最必需、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依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1]对二战起点问题的研究,我们必须依据其历史发展的联系,考察其各个发展阶段,并从中找出规律,求得正确答案.二战是一次规…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看待“奇怪的战争”,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评价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1940年4、4月间英法的对外政策的问题。此问题历来为史学界瞩目。笔者认为,搞清这一问题,既能加深理解战争与政策的关系,又能揭露英法在“奇怪的战争”时期的新的慕尼黑阴谋,因此,愿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1.
1941年7月13日、7月30日,经中央政治局两次会议讨论,中共中央决定将陕北公学院(1937年10月成立)、中国女子大学(1939年7月成立)、泽东青年干部学校(1940年5月成立)三校合并,命名为延安大学,吴玉章为校长,赵毅敏为副校长,校址定在女大旧址王家坪。延安大学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建校的1937年10月。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快四十周年了,但有关大战全局的一些问题如大战始于何时,它的性质是什么等,仍各持其说。在国内,如同国外一样,多数认为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大战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转变为反法西斯战争。至于谁发动大战,国外有的著作明确提出“法西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国内未曾专题讨论,但在有的名词解释和论述中也有类似提法,甚至还有“德国法西斯提前发动第二次世界犬战”之说。上述论点,已在有关报刊中广为流传。但首先应弄清楚谁发动了大战,然后才能确定大战始于何时、以及大战的性质。本文从历史实际出发,对上列三个相关问题,提点粗浅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联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史学界一般的看法是经历了“抗日反蒋”(1931年9月——1936年5月)、“逼蒋抗日”(1936年5月——1937年2月)、“联蒋抗日”(1937年2月——1937年9月)三个阶段。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在“抗日反蒋”阶段之后即开始了“联蒋抗日”阶段。提出“‘西安事变’以前和以后,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居之芬在1995年第2期《党史文汇》上撰文说,在整个侵华战争中,日本对华北的经济侵略和掠夺,依其政策与实施情况之不同,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1935年7月至1937年7月全面统制和掠夺的准备;二、1937年7月至1939年12月强行“接管”与全面统制;三、1940年1月至1941年12月大规模的侵略性“开发”与掠夺;四、1941年12月至1942年6月围绕“大东亚经济共荣圈”的“西  相似文献   

15.
一、马克·布洛赫:《法国农村史》马克·布洛赫的《法国农村史》今天在西方史学界已被公认为一部古典名著。著者马克·布洛赫(Marc Bloch,1886—1944)是法国当代负有国际盛誉的历史学家,曾任斯特拉斯堡大学(1921—36)、巴黎大学(1937—40)、蒙彼利埃大学(1941—42)等校教授,著有《法国农村史》、《封建社会史》(二卷,1939—40,英译本,1961)、《史学罪言》和《史学论文集》(二卷,1963)等书。他于1929年与同事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法国历史学家卢契  相似文献   

16.
(1937——1938年战争阴云密布,动荡的世界时局,迫切要求各国政府对战争抱什么态度,采取什么政策,立即做出决择。因此,战前情报战和外交战异常活跃。《美国驻莫斯科武官(?)·费依门维尔的秘密报告》就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这篇《报告》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国际关系及苏联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准备和立场的重要文献。——译者)№1 摘自访问飞机厂的报告1937年5月8日(……)共同的结论:第十九号飞机厂是个模范企业。(……)我在苏联参观的所有工厂中,它的生产技术水平最高,管理也可靠,看来,它是一个生产率最高的企业。这个工厂从飞机发动机生产转为流水作业线以来(这个过程是从1937年3月1日开  相似文献   

17.
也许怕被人嘲笑,也许想一鸣惊人,1937年底,约翰·马尔根(John Mulgan)瞒着妻子和父亲,开始在工作之余偷偷写小说。四个月后,一部长篇小说《孤独的人》(Man Alone)写成了。这是他一生中独一无二的文学作品,除此之外,连一篇小小说或一首短诗也没发表过。但也许这部小说在新西兰文学史上也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1939年发表后,马上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吞没,连马尔根自己也为小说的命运哀叹:“永远完蛋了!”  相似文献   

18.
本人应约撰写山西大学1939——1949年期间的史话,根据的事实完全是个人的亲身经历。文中难免有挂一漏万的地方,希望山西大学的老同事、老同学批评指正。一、山西大学奉令停办(1937年底)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八月份起,日机不断袭击同蒲北段与太原。山西省政府令省垣各大专学校迁往晋南。于是,山大校部与理工两院迁临汾,法学院迁平遥,文学院迁运城。因战事关系,到校上课的学生不及半数。11月8日,太原沦陷。省府  相似文献   

19.
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德国突然袭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从大战开始,希特勒德国先后突击波兰,进攻北欧,闪击西欧,入侵东南欧,到1941年4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希特勒共侵占了14个国家,几乎控制了整个欧洲。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大战初期处处得手,进展顺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从军事的角度作一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20.
亚洲太平洋地区历来是帝国主义国家角遂的重要场所。本世纪30年代末期,国际风云变幻莫测,英日之间争夺亚太地区霸权的斗争,纵横捭阖,云谲波诡,十分激烈。科学地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远东政策,对于我们认识这一时期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了解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关系背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1937至1939年英国的远东政策作一点粗浅的探索。1937年7月,日本彻底撕毁九国公约,对华发动了全面战争。日本的侵略行动,打破了在华盛顿体系下远东地区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关系,急剧地改变了远东的国际局势,揭开了法西斯国家重新瓜分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