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财务丑闻的曝光,使得企业董事及高管面临严格的监管审查并导致其执业风险不断加大,由此促使作为董事和高管的风险分散与权益保障机制的董事责任保险需求愈发凸显,但是董事责任保险并非万能的保护伞。正确认识董事责任保险与企业投资效率的关系,对于企业管理层和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3.
以资源依赖理论为支撑,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个维度探讨董事会资本对董事会决策质量和监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董事会平均年龄、平均任期、平均受教育水平以及年龄、任期和教育水平构成异质性等董事会人力资本变量对董事会决策质量和监督效率均无显著影响;其次,董事会内部社会资本中董事会会议次数对董事会决策质量和监督效率影响不显著.内部董事比例对董事会决策质量和监督效率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进一步对董事会决策质量和董事会监督效率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后发现,内部董事比例对董事会决策质量的影响因董事会监督效率的间接影响而弱化,内部董事比例对董事会监督效率的影响因董事会决策质量的间接影响而消失;最后,董事会外部社会资本中连锁董事有利于提高董事会决策质量,而对董事会监督效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并购作为企业外源性监管手段,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董事会机制这一公司治理核心要素。通过对董事会治理机制与并购绩效关系进行系统梳理,以实施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并购绩效无显著相关性;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分离的董事会结构有助于并购绩效的改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所占比例越高,并购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5.
董事网络是影响公司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其对董事治理效果的影响备受关注.以2007—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对象为公司董事,从董事网络与董事类型双重视角出发,考察了不同类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公司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的风险,这种现象在非独立董事组显著,而独立董事组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低市场化程度组中,公司非独立董事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能降低股价崩盘风险,而高市场化程度组的则不显著.综合研究结论,董事网络是影响董事履职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随董事类型差异和公司所处的市场化程度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是由很多复杂因素共同决定的,既包括董事会外部的环境,又包括董事会内部的因素.在对非均衡观分析方法的缺陷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均衡观的分析方法,从董事会规模、领导权结构、独立董事比例等方面,对董事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效率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为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信息透明度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研究热点.选择2007-200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952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评结果作为信息透明度的代理变量,采用单变量差异显著性检验和面板数据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独立董事比例、设立审计委员会与信息透明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信息透明度呈负相关,设立审计委员会与信息透明度呈正相关,但统计上均不显著.这表明我国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以董事长领薪方式(通过上市公司抑或其控股股东发放)来刻画任人唯亲的董事会文化,考察了高管权力与股权激励效果之间的关系以及任人唯亲的董事会文化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权力与股权激励效果正相关,但这一关系在董事长薪酬通过上市公司而不是其控股股东发放时会大幅削弱。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国企改革除了要放权让利、政企分开和股权激励以外,更要建立和倡导良好的董事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3-2007年五年间深交所2857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LOGISTC回归分析方法,从董事会治理的角度,选择董事会规模、独立性、权力结构和行为模式四个特征,探讨它们与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董事会的规模和独立性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有积极的作用,董事会的规模越大,独立性越强,就会抑制内部人控制,从而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而两职合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造成显著不利影响;实证结果没有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利于提高公司信息质量,这似乎说明审计委员会制度尚待加大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前500强2006-2009年的经验数据,以董事会规模、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董事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会议频率作为董事会治理变量,以投资机会集(IOS,investment opportunity set)作为公司成长变量,分析了董事会治理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成长显著负向关联,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和董事会会议频率均与公司成长显著正向关联,董事会规模和董事持股比例则与公司成长弱相关且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2014年6月-2015年6月宣告员工持股计划的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上市公司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对不同股票来源和不同认购股票资金来源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东财富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公告员工持股计划后,股东将获得正的累计超额收益率.公司通过定向增发新股方式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通过二级市场购买赠送给员工的宣告效应,无论股票来源是上述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其认购股票的资金来源为员工自有资金的宣告效应要好于通过其他资金来源认购员工持股的宣告效应.研究结论为证监会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我国上市公司更好地设计员工持股计划方案提供了一个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贵州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改革的主题之一。贵州上市公司存在着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权“一股独大”及董事会成员专业结构不太合理、董事薪酬构成比较单一,缺少期权等长期激励性报酬的现象和问题,也是贵州上市公司董事会治理的主要缺陷。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陕西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陕西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陕西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较差,这是由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内生性不强造成的,陕西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并没有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出主导作用。最后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改革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是董事会治理。董事会设立的目的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有效的公司内部权力制衡机制。本文从现实出发,找出了董事会成员、机构设置及职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董事会治理的对策,从而充分发挥董事会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以2007—2016年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普通职工薪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普通职工薪酬显著负相关,且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越高,普通职工薪酬业绩敏感性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普通职工薪酬和薪酬业绩敏感性的负向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更大。当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较高时,更倾向于进行低效率过度投资。而企业投资规模越大,普通职工薪酬越低。研究结论不仅为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加剧管理层与普通职工之间的代理冲突提供了直接经验证据,也对完善国企高管晋升激励机制和普通职工利益保护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代理成本的一部分,盈余管理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以修正的Jones模型估算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情况、并利用南开大学公司治理指数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对上市公司治理状况与盈余管理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水平,并且这种降低主要是由于董事会、监事会、信息披露以及利益相关者等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积极结果。这一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36家已建立网上渠道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和10家未开通网上渠道的零售上市公司2010-2013年的投入产出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采取线上线下渠道的零售企业的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36家开通网上渠道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TFP指数为1.031,远高于10家未开通网上渠道的零售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0.892.为进一步验证渠道因素对零售企业效率的影响,将46家零售上市公司的TFP作为因变量,通过Tobit回归,对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微观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存货周转率及渠道因素与零售业效率正相关;资产负债率与零售业效率负相关;股权制衡度对零售效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上市公司2007—2009年数据为样本,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与非效率投资及公司治理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现象严重,且总体表现为投资不足;控股大股东与非效率投资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第二大股东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也进一步导致投资不足;股权集中度与非效率投资呈正向关系;董事长与经理人合谋会导致非效率投资,而相互监督则能抑制非效率投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更易产生非效率投资;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会使上市公司加大投资,抑制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已经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所谓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指控股股东将自身所持有的股份作为质押标的物,抵押给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后获得信贷资金的一种债务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在便利性、快捷性方面比其他融资方式更具优势,能够快速地帮助控股股东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但也使得企业面临着控制权转移风险。正因如此,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股权质押行为引起了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虽然,现有研究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审计费用的影响,但鲜有学者深入家族企业层面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此,文章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家族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并分析了CEO不同来源产生的调节效应。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研究设计,并构建了相关的研究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机制分析验证了文章提出的相关机制及假设。研究发现,家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师收取的审计费用显著正相关;同时,与家族CEO相比,非家族CEO会明显地削弱家族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审计费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异质性资源,进而抢占较好的竞争位置,是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以2010—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异质性对这一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因企业产权性质和决策权配置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比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对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相比决策权分散企业,市场竞争对决策权集中企业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激励企业创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