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27—1928年苏联出现了一次粮食收购危机,由于对这次危机的不同认识,联共(布)党内发生了意见分歧,斯大林与布哈林对于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和处理危机的方针政策,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后来导致他们的决裂。今天我们探讨由于这次粮食收购危机所引起的党内意见分歧的实质,对于正确地评价布哈林,正确地认识苏联党内二十年代这次重大的斗争并从中吸取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坚持开展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在1928年粮食危机所引起的党内分歧问题上,对于布哈林的评价,前一段时间提出了许多看法。有的同志由于斯大林在批判布哈林时,内容有所夸大,把对富农的不同政策和策略,说成是取消对富农的斗争;由于斯大林在工农业产品的价格政策上有错误,在农业集体  相似文献   

2.
1927年底,斯大林对联共(布)党内和共产国际内的“左翼反对派”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但是,从1927年秋天开始出现并在1928年进一步恶化了的谷物征购困难是极其严重的,这是因为1925—1926年间形成的一整套错误的经济政策相联系的,而布哈林本人曾经积极地参加了这些政策的制订。一方面是国家定的价格太低;另一方面,过早地降低许多工业品的价格和削减农业税,许多工业品价格又开始上涨……。所有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1925年前后,联共(布)党内发生了一场关于苏联一国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的大辩论,联共(布)领导成员中出现了两种截然对立的意见。一方以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为代表,另一方以斯大林、布哈林、李学夫等人为代表。斗争的结局是,斯大林关于苏联一国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赢得了全党绝大多数党员的拥护,成为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表明,斯大林在这场斗争中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联共(布)党内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争论中,出现过托洛茨基方案、布哈林方案和斯大林方案。斯大林方案实施的结果就是后来人们所熟悉的斯大林模式的建立。本文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托洛茨基方案与布哈林方案分别被淘汰出局的原因,探讨了二者落败的自身逻辑。作者认为,托洛茨基方案是苏联社会由革命转向建设过程中革命惯性的产物,而布哈林方案则是革命转向建设过程中建设性思维的前驱。文章还对斯大林方案的历史合理性进行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1927-1928年苏联出现了一次粮食收购危机,由于对这次危机的不同认识,联共(布)党内发生了意见分歧,斯大林与布哈林对于造成这次危机的原因和处理危机的方针政策,有着根本不同的看法,并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后来导致他们的决裂.今天我们探讨由于这次粮食收购危机所引起的党内意见分歧的实质,对于正确地评价布哈林,正确地认识苏联党内二十年代这次重大的斗争并从中吸取教训,对于我们今天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坚持开展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28年7月,已开始与斯大林产生路线之争的布哈林找联共(布)中央前反对派首领之一的加米涅夫进行了密谈,目的是让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人不要因维护斯大林而攻击自己。加、季则认为不能跟布哈林搞在一起,应与斯大林结成联盟,因为他们的政治主张与斯大林较为接近而同布哈林则相差较远。次年1月,托洛茨基对所获取的布、加密谈记录写了"前言",并指示其拥护者将"记录"和"前言"以传单的形式在莫斯科散发。布、加密谈由此浮出水面,变成了一起政治事件。斯大林先是以这一事件相要挟,逼迫布哈林集团就范,之后又以该事件为武器对布哈林集团实施了强力攻击,并很快在政治上摧毁了该集团。这一事件对加、季的命运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他们不仅未能实现与斯大林结盟的愿望,反而遭到了斯大林等人的怀疑。  相似文献   

7.
1927年下半年,苏联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围绕这一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在联共(布)党内,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问题上,特别在工业化发展的速度,农业集体化问题和对党内易自由的态度等问题上,发生了以布哈林为代表的和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两种不同意见的分歧和争论。1928年4月13日,斯大林在莫斯科党组织的积极分子会议上就粮食收购危机的原因发表  相似文献   

8.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对联共(布)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是由斯大林提出,布哈林进一步阐述并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在继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总崩溃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四人帮”横行时,他们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把凡是主张发展生产、加快国民经济建设的人,都诬蔑为“唯生产力论”者,同时又把布哈林说成是“唯生产力论”的鼓吹者。这样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象布哈林等机会主义分子是主张发展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的,而马列主义者是不关心生产,甚至是反对发展生产、发展国民经济的。这种被颠倒了的历史应该颠倒过来。本文仅仅说明布哈林是怎样反对发展生产、破坏国民经济,反对列宁主义路线的,斯大林又是怎样捍卫列宁主义路线和他们进行斗争的。  相似文献   

10.
评论布哈林革命的政治生涯,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对待他的过渡时期的理论问题,这一点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重视,但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有两种倾向应当引起人们的注意。一种是以苏联学者为代表,他们全盘否定布哈林的过渡时期理论,认为他鼓吹阶级斗争熄灭论,反对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是党内反苏富农路线的右倾机会主义代表人物;另一种是以西方一些学者为代表,他们为了全面否定斯大林,特别是否定他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布哈林诞生100周年和被处决50周年。研究布哈林问题,对重新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重大的意义。 一 布哈林其人 布哈林是苏联政治领导人、共产国际的著名活动家和理论家。他于1888年10月9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教员家庭。他比列宁小18岁,比斯大林小9岁。1906年白色恐怖充斥俄罗斯大地时,他刚好18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十月革命前,一边从事革命活动,一边在莫斯科大学攻读经济学专业,当时以经济学家出名。他一生三次被捕,后来流放,最终出走国外。  相似文献   

12.
格·伊·米亚斯尼科夫是1906年入党的老布尔什维克,1920—1921年,他参加了俄共(布)党内的一个反对派——“工人反对派”,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2年初,由于坚持自己的主张并拒绝遵守党纪而被开除出党。米亚斯尼科夫在此之后的经历是鲜为人知的。  相似文献   

13.
前些年,由于党的主要负责同志消极对待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方针,严重忽视党的建设,使党章和《准则》失去了应有的权威,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党内极少数堕落为动乱“精英”的人,从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出发,认为党内可以允许持不同政见者存在,甚至要求承认其反党反社会主义行径的合法性。用他们的话说,不仅“党内应有反对派”,而且“党内派别要明朗化、公开化”。这恰恰从反面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论题:党内绝不允许有“反对派”。认清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对于“所有制”这一经济范畴,理论界有一种传统观念,即认为“所有制”就是生产资料(或财产)的所有权,即生产资料归属于谁,并把这个概念当作政治经济学的起点范畴,看成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和生产关系的历史出发点,是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这种传统观念发源于布哈林和考茨基,在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布哈林和考茨基都曾提出过类似的所有制概念。到了三十年代,斯大林则把它系统  相似文献   

15.
1918年初,围绕着布列斯特和约问题,俄共(布)党内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斗争。当时,尽管列宁的意见是正确的,但由于以布哈林为首的“左派共产主义者”的竭力反对,致使列宁的正确意见一度处于少数地位。“革命空谈”使苏维埃俄国遭到极大的损失,为了苏维埃俄国的生存,列宁不得不以最后通牒的形式,要求与德国签订和约。在托洛茨基持中立态度的情况下,列宁的正确意见才被接受。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今天,当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时,仍然可以看到列宁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光辉的策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这个问题上,俄共(布)党内存在着深刻的意见分歧,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是以列宁为代表的正确意见同以布哈林以及托洛茨基等人为代表的种种错误意见激烈斗争的结果。列宁在处于少数的逆境下始终坚持正确的主张,终于说服了中央的大多数以至全党的大多数,从而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在这场党内斗争中托洛茨基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因此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托洛茨基在这一事件中的是非曲直显然是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毛主席曾经说过:“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这是对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党内矛盾和斗争所作的哲学上的概括。这就告诉我们,在我们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处在国际国内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必然要反映到党内,不仅会出现思想认识上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的矛盾,而且存在无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思  相似文献   

18.
1990年4月22日是伟大的导师、我们这个时代的开创者列宁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列宁一生致力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重温列宁的教导,研究和学习列宁的思想与学说,是对他的最好怀念。本文试就列宁晚年关于党的领袖体制思想作一粗略的探讨,并就此提出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仁。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着重重困难,既有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围攻,又有党内各种反对派的非难,特别是如何处理党内派别斗争,以及布  相似文献   

19.
布哈林是苏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理论家,也是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家.他既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从列宁到斯大林的政治与思想的历史性过渡的重要环节.他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过程的再生产”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提出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消极扩大再生产”理论;“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理论.最为重要的是第一阶段.布哈林的帝国主义论是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他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则是一种简单的直线过渡假设.总体而言,布哈林是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胜利后,如何把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当时摆在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伟大的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俄国的具体实际,在同当时的主要危险——托洛茨基、布哈林以及“左”派共产主义、工人反对派等“左”派集团的斗争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一社会主义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的社会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虽然早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就预见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并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特征,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因而在他们的著作中,社会主义这个新社会“仍然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