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现存的李清照词作中 ,写“愁”的作品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认为 :李词之“愁”,南渡前以“闺愁”、“闲愁”为主 ,南渡后以“家愁”、“乡愁”为重。其后期词作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较深刻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之"愁",其心理内涵包括理想被现实撕裂时的锥心疼痛,本我与超我角斗时的无边困惑,女权与男权抗争时的深沉忧戚.  相似文献   

3.
词内容上以抒发离情别恨、伤春悲秋为主体,语言形式上以伤感孤寂色彩为主,风格上以深婉愁怨为言情载体,表现形式上以合律可歌为传播方式.这就是词的特色,也是词的本色.李清照诗词体现了词的本色特征,对后代词作和理论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愁情词在其词篇中占绝大多数,其离愁词表达的是一个卓异女性在封建时代惶恐无奈的生存状态,表现家园之愁的词倾吐的是一个女性对国破家亡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愁词”一向被认为是与感情笃深的丈夫赵明诚相睽违而生。然而从她词中所反映的情感嬗变的轨迹以及当时的史料分析来看 ,她的“愁词”中流露出更深刻的内涵是对女性命运不公的抗争与无奈。对此 ,我们有必要做更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在凄凉的晚境中,在痛苦不堪的心境中,以手中的笔来诉"愁"、遣"愁".一首<声声慢>诉说出词人受尽磨难与内心煎熬的凄惨心情,倾吐着词人哀愁凄苦、孤寂悲愤的内心感受.全篇除了结句之"愁"点明题旨外,满纸绕"愁"、写"愁"而不言"愁",其中蕴涵着的是"悲"、是"怨"、是"愤"、是"恨",谁又能解其中味.意境不仅富于意味,而且让人咀嚼不尽,意蕴尤深,在更深刻意义上表现了"弦泉幽咽"的意境之美,可称得上是苦难时代悲苦心境的绝唱.  相似文献   

7.
孟浩然的诗中有大量的愁情愁绪的描写,这对他冲淡、自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愁"是孟浩然的一种心理积淀,睹物、送别、思乡、仕途暗淡等皆能引起诗人的愁情愁绪.孟浩然的愁情愁绪不仅多,而且感受很细腻,诗人在表现这些愁情愁绪时显得真切自然,呈现出一种冲淡清幽、愁苦哀怨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古诗词中“水”与“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水"与"愁"的关系,从意象(水)与内容(愁)的完美结合上,简略地论述了形式对内容的表达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无论是写作还是欣赏文学作品,其内容形式的贴切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特的精神品格、美感气质,将"瘦残"、"愁损"的词意象情绪化、柔美化,而"萧寒"、"酒阑"下的"瘦残"、"愁损"意象更显得顿挫婉转、情韵悠长,更具心灵感知色彩和女性特质,是李清照个性气质和生命体验的诗意阐释。  相似文献   

10.
《词论》是李清照阐述其词学理念的一篇词学专论。李清照的《词论》,不囿成见,针砭文弊,气势酣畅,语锋犀利,言别人所未敢言,具有创新的精神和独到的见解,体现出一种"神骏"之气。  相似文献   

11.
李清照《词论》梳理词史,从本质上说,并非要做一种文学史层面的学术考察,而是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尊体观念蓄势。音律问题只是李清照勘察唐五代北宋词史的学术基础,而在音乐和歌词中抒发悲哀情感和张扬凄美意识,才是李清照心目中的填词高境,而李清照自己的词也是以带有文人气质的悲音悲情和深意远韵为主导的,以此可见李清照理论与创作的一致性。李清照强烈的女性意识和尊体观念,决定了她的批评只能是以否定为基本方式。李清照不取传统文学批评“摘句”的批评模式,而注重在清理词史的过程中来论定词人得失,更具理论的涵盖力。她的著述视野既有创作者的理论自审,也有接受者的审美需求和研究者的条贯分析,其中更融入了女性的冷静细密和恢复词体本原之尊的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才华绝代的奇女子,是宋代词坛上一大家。其词无论是写前期日常生活、爱情婚姻,还是写后期飘泊零落都表现出非比寻常的淑女情怀,反映出一个文化女性悠闲风雅而又心系家国的人生志趣。  相似文献   

13.
唐代女诗人李冶身世及作品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冶被称为“女中诗豪”,其诗也堪称“大历正音”,然其身为女冠,却风情宕逸,与刘长卿、皎然、陆羽、朱放、阎士和等人更是情逾常礼,故历来论者多以“荡”字责之。这位看似放纵自由的女诗人,内心却深感寂寞,她那些深情婉转之作,断肠相思之声,字字都向世人昭示着她对友情的渴望、对爱情的执著。情重则“荡”,“荡”犹不能遣怨,则只有走向世俗抗争之路,其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  相似文献   

14.
西尔维娅·普拉斯的创作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尔维娅·普拉斯素以“自白派”诗人闻名,但是她的其他的文学身份--小说家、日记作者亦不容忽视。在其短暂的一生中,普拉斯视写作为书写生命的方式、自我宣泄的出口、建立自我身份的途径与向父权社会挑战的武器。普拉斯的文学创作受到了诸多作家的影响,她在彷徨、迷茫、畏惧与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和小说创作哲学,这在其日记中有一定的体现。普拉斯将其独特的创作哲学身体力行,使创作趋于完美,创立了一个普拉斯传奇,丰富了女性的书写历史,证明了天才的天赋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5.
女性意识与政治意识的交结——谈丁玲创作中的两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作品中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在五四时代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先锋色彩。在其后的创作中,政治意识开始凸显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意识弱化,形成了以女性意识为基点,以政治意识为客观表现形式的双重性特点。这与作家理论素养及创作思维的局限性有关。但政治意识的强化并没有完全湮没作家的女性意识,仍不时以探讨民族、阶级解放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变革中女性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谁杀害了女主人公--浅论《苏菲的选择》的负罪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菲的双重身份使她有别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其他幸存者.除了是受害者,她还是帮凶.就像她胳膊上的纹身一样,她那梦魇般的经历牢牢印在她的心灵深处,她始终无法摆脱一种负罪的困扰.她说谎,是为了消除她的负罪感;她忏悔,却暗示了这种感觉的根源;当她做出了最可怕的选择后,死神接纳了她.苏菲的死是她摆脱负罪感的最后选择.罪恶的阴影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它给人带来的心灵创伤会永远存在.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诗人朱迪思·莱特一生关注环境,她的作品以饱满的激情和娴熟的技巧表现当代澳大利亚社会最普遍关注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社会生态问题,由于她的诗歌不懈地追求向世人传达事关民族生存的伦理信息,她死后被批评界誉为“代表澳大利亚民族良知的伟大诗人和杰出公民”。  相似文献   

18.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以新西兰为背景的儿童题材短篇小说,塑造了众多鲜活的儿童形象。曼斯菲尔德通过这些作品寄托了对故国、家人的眷恋以及对爱弟的无尽哀思。作家笔下的儿童形象反映作家的童年情结,也反映了她渴望关爱、追求自我身心和谐以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心结。  相似文献   

19.
悲剧主人公的命运,不仅受到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与个人的性格、意志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龄官所处的历史时代和阶级地位,决定了她的被奴役的命运。而她倔强的个性、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大胆追求不切实际的爱情的行为,使她成为封建专制社会的反叛者,同时,这种性情与家班优伶身份的反差,也成为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根据程千帆、程丽则父女和沈氏亲属所提供的翔实材料,学界对沈祖棻生年的界定有误。沈祖棻《自传》所写年龄乃因个人原因而少填两岁,程千帆力主“还原历史”,应予尊重。《沈祖菜年谱》中的纪事也需要作必要的补充。《沈祖菜的文学生涯》一书中所作的记述,有欠准确之处,需要澄清,力求真实。沈祖菜最可贵的品格是对祖国、对事业、对亲情和友情的忠诚,处险不惊,志浩行芳,是知识女性的典范。最有价值的是她的诗词创作,堪称史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