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前,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里,对一些基本的范畴的内涵和外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深入探讨这些范畴的确切含义,对完善与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大家知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但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等社会现象,应该划入社会存在,还是划入社会意识呢?  相似文献   

2.
一 历史主客体理论与历史之谜的“解答” 当主客体关系的讨论从认识论进到历史观时,遇到了以下两对范畴在科学历史观上的地位的不同理解,即历史的主客体关系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社会基本问题在建构唯物史观体系上的地位问题。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唯物史观,应重视从物的力面的理解,因此,强调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一最高范畴的重要地位。另一种意  相似文献   

3.
政法制度、设施是属于社会意识范畴,还是属于社会存在范畴?这个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过去的一些哲学教材,往往把它划入社会意识的范畴。现在有的同志又把它们划入社会存在的范畴。邹永图同志就是持这种看法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学术研究》1980年第5期;《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范畴初探》,《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以下简称《初探》;《对“社会存在”范畴的再理解》,《学术研究》1981年第5期,以下简称《再理解》)但我不赞成把政法制度看成社会存在,仍觉得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我认为,要弄清这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读了贵刊八一年第二期尚乐林同志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吗?》一文,不无启发。但对尚文的观点实难苟同。我们认为尚乐林同志对“社会意识”的概念和“相对独立性”的理解都是值得研究的。首先,尚乐林同志把“社会意识”与具体的意识形态混为一谈了。“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特定概念。同任何一个科学概念无不具有特定的内涵和外延一样,“社会意识”也有自己特定的含义。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即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构成的认识。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是产生社会意识的根源;社会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这是它的内涵。它的外延指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科学、宗教等具体的意识形态,以及人们在日常活动、相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最核心范畴,不仅规定着社会存在的其他方面之历史合理性和发展的辩证性,而且在最终意义上影响着社会意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格局。因此,在对生产力的理解上,任何一种偏颇,都会带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整个理论体系的不完整性,从而从根底上动摇和削弱历史唯物主义所应有的地位和功能。 一、客观生产力论的内在局限 传统意义上的,或者说长期来我们所理解和接受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论失之片面和简单化,它给自身造成了不少局限和困难。 首先,就其性质言,它是一种客观生产力论。即说,它只从纯客观角度来理解生产力,将客观性当作生产力唯一而纯粹的特性,并把它联系和推广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相似文献   

6.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存在和物质文明,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它们分别属于社会生活的两大领域,即物质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社会存在不等于物质文明,社会意识也不等于精神文明。但社会意识和精神文明有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社会意识的精华部分,即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的部分,也就是精神文明的积极成果。这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关系,决定了我们必须按照这一内在规律,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始终如一地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并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把实践范畴提升到第一的和基本原则的地位,使之成为主导性的和创造性的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去解释各种社会历史现象,去说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包括说明认识和改造人自身以及由人组成的社会,使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然与历史、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存在与思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及生产方式、分工、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等范畴,都获得了科学的规定,从而创立了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之一,自它创立以来经历了无数的实践检验,证明它无疑是先进的世界观和力法论。然而传统的历史唯物论却存在着诸多缺陷。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步履维艰。这些缺陷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范畴本体化。传统历史唯物论从本体的角度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分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两大类,并在本源与派生的关系上论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根源性。几乎未曾专门论及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认知性。这样,历史唯物论的范畴就仅具有本体论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确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除经济条件外,各民族的思想传统、思维方式、思想资料都影响社会意识的发展,并且,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具有人类永久需要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全面辩证地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特征,科学对待人类文明成果,对传统的和外来的文化进行扬弃,为今所用,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这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的涵义,长期以米就存在不同的看法,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争论。《学术研究》1980年第五期和1981年第三期上分别发表了邹永图同志的《对“社会存在”范畴的一些理解》和张云勋同志的《略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范畴》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传统德治的政治文明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各民族都一脉相承的文化遗产,毫无疑问,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但是,德治是否由于其核心内容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而必然属于精神文明呢?答案并不确然。从传统德治的政治功能和建构来看,德治有一个政治文明的定位,与政治文明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2.
“李约瑟难题”是在中西科学技术史比较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李约瑟本人将中国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地理、经济与制度三个方面。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答“李约瑟难题”,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中国地理环境、人口、生产方式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教育、科举制度、清朝政治制度等因素影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卜骨分“日有”和“月有”,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于加快经济发展、共同富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没有社会先进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又是不可能顺利实现的。所以,中国共产党不仅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且还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思想整体,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每一个党员都必须以此为政治道德约束,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政治觉悟。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越来越被人们承认和理解。然而,作为社会科学的哲学是不是生产力,则被不少理论工作者所否定,为广大实际工作者所轻视。本文在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力系统的运动变化规律,通过对生产力概念的界定,阐述了马克思新哲学生产力的特征、功能,进而探讨了发展哲学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何祚庥 《齐鲁学刊》2006,3(1):49-64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是目前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具体规律包括:(1)生产力要最大限度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生产力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4)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综合地满足上述生产力发展的四个规律。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要实现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的转变;要学会“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拓展了生产力的内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原理,进一步深化了生产力基本要素以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对于作为生产力发展动力的科学的理解 ,不能只限于自然科学 ,也应重视社会科学对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功能。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决定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 ,必然形成二者的优势互补 ,加速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社会科学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社会科学通过科学管理建立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 ,推动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一篇对历史唯物主义主要原理进行高度概括的经典著作。其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这些思想,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刻理解和把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 ,必须弄清 4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 ,即什么是先进的生产力 ,什么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新时期我们党如何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力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