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侗族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素有“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良好社会风尚,这与侗族历史上的合款组织及其议定的款约有着密切关系。侗族款约的惩治手段十分严厉,主要有抄家、进驻吃喝、开除寨籍、罚款等。侗族款约具有群众性、民主性、严肃性、无徒刑等特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研究、发掘和利用侗族款约的合理因素,有助于侗族地区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实现;有助于侗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落实;有助于侗族地区村民自治工作的进行,降低司法成本,促进侗族地区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罗云丹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10-115
2000-2005年我国侗族研究论文刊栽数量逐年上升,论文期刊分布有100余种,主要集中在民族学类学术期刊和民族院校学报;侗族研究形成以侗族学者为主体,各民族学者共同参与的格局;侗族研究的合作意识增强;论文的作者地区分布相对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侗族聚居区的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各省(区)资金的支持不平衡;同时侗族研究的主题形成了以侗族音乐、侗族体质人类学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侗族妇女是侗族文化的创造主体之一。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侗族妇女和侗族男子共同创造和浇灌着侗族文化的奇葩。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以及性别差异,侗族妇女的生活与文化,亦有其相对的独立品格和特性。把侗族妇女生活与妇女文化从整个侗族文化系统中,单独地剔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侗族文化的结构与特征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侗族鼓楼是中国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侗族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侗族鼓楼的建筑,不仅体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还凸显了侗族人民对关的追求以及对建筑美学的认同和感知.侗族鼓楼的美是一种和谐的美,主要表现在形式的和谐、物理的和谐以及文化的和谐等方面.对侗族鼓楼和谐审美属性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对鼓楼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同时还能让更多的人关注鼓楼,领略鼓楼的艺术风采,爱护侗族的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5.
何琼 《贵州社会科学》2008,221(5):56-59
侗族建筑用生动具体的形象书写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侗族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侗族人的美学追求和艺术趣味,其质朴、自然,与环境有机融合的"天人合一"的风景特质,回应了当今世界性的生态思潮——"人与自然和谐"。"和谐"的建筑理念是侗族古建筑的中心思想,是侗族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6.
侗族拥有宏富多姿的民族服饰 ,这些服饰呈现出图案美、色彩美、饰物美、造型美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 ,汇集了侗族的传统文化 ,蕴含着侗族对美的创造和对美的追求 ,体现了侗族人民天人合一、崇尚自然、自由达观的乐生意识以及纷纭庞杂的多神崇拜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7.
侗族大歌所展现出侗族文化的"和谐",乃是侗族文化遗产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要认识侗族文化,就需要解读侗族大歌,要理解侗族大歌就需要了解侗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侗族建筑遗产即为侗族聚居区内代表着民族物质文化的建筑(群)、村落及其环境景观.本文分析了从建筑文化遗产的角度来研究侗族建筑与村落的意义与优势,提出研究可以从侗族建筑遗产的考察与梳理、侗族建筑遗产的分析与评价、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规划三个层面展开,并阐述了各层面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黔东南侗族的款约、禁忌(生物崇拜)、乡(村)规民约,其中富含生态保护的规范,对侗族地区生态环境有着积极的影响.侗族习惯法生态保护规范中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保护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构建生态文明,建立侗族美丽家因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侗族“款约”制的形成入手,对侗族习惯法的内容、特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从中总结了研究侗族习惯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世纪之交 ,朝鲜 /韩国语日益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世界各国包括中国都设立了韩国语学校或韩国语专业 ,韩国语研究也比较活跃 ;世界各国学者力求阐明朝鲜语的系属问题 ,即朝鲜语与阿尔泰诸语的比较研究 ;朝鲜和韩国学者也对朝鲜语与阿尔泰语系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观点有分歧 ;然而 ,朝鲜 /韩国语中确实存在与阿尔泰诸语言共同的成分。  相似文献   

12.
何学军 《晋阳学刊》2009,(4):119-121
“十七年”时期中国家族小说的家族文化传统发生了显著变异,家族不再处于传统的核心地位,具有了明显的边缘化特征,取而代之的是具有强烈政治功利性的意识形态内容,从而使家族徒具形式的意义,深刻改变了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传统,其主要表现为血缘关系的弱化、家族伦理秩序的变动、价值观念的置换与“家国同构”观念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论《周易》的家庭和谐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作为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的《周易》对于家庭和谐的培养十分重视。它强调夫妻和谐是家庭和谐人际融洽之基,提出了男为主、女为辅的和谐家庭模式,阐释了家庭和谐修身齐家之道,旨在通过修身和治家来实现家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冈安勇 《齐鲁学刊》2002,(3):130-136
与冀州巨鹿耿氏相比较,右扶风茂陵耿氏与其虽然同属一族,但由于其豪族势力的据点不同,所以其成长、发展的方式和特点也各异。以右扶风茂陵为据点的耿氏将发展其豪族势力的舞台设在了边关,而后汉朝廷也恰好借助了这一集团的势力来巩固国家的边防。从耿民第三、四代的事迹动向,可以明显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来自于西方的家庭现代化理论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家庭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究中国家庭变迁的基本范式和对话基础。中国家庭变迁在现代化进程中既具有一般性特征,同时也呈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传统力量对塑造中国家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观察和理解中国家庭变迁的实际过程对于丰富和完善家庭现代化理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家族企业对于经济总量的贡献越来越大,家族企业的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家族企业绩效究竟有没有提升作用?国内外的学者目前得出了无法统一的结论,有的甚至认为有负向影响。之所以会产生以上莫衷一是的结果,是因为现有研究在做出评价时,忽视了家族雇员会影响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绩效的作用。亦即,家族企业对于经理人的治理能否提高企业绩效,还取决于与此同时家族企业是如何治理家族雇员的。这一发现,为家族企业如何在对于家族雇员和非家族雇员这两类不同类型代理人的治理中实现权衡,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家事纠纷是发生于家庭内部并以家庭成员为争议当事人的民事纠纷,其具有的非理性因素多、隐私性强、对未成年人的危害重、社会公益性大和证据证明难度高等特质性决定了调解机制是解决家事纠纷的最优选择。家事调解包括法院外的家事调解和法院内的家事调解两个方面,故对家事调解机制的构建主要是指对家事纠纷民间调解机制、家事纠纷行政调解机制和法院附设家事调解机制加以相应的制度化和完善化。  相似文献   

18.
建立和谐家庭,必须要关注家庭关系.通过对农村家庭关系模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农村家庭关系模式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家庭关系中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更为平等和睦.但仍然存在夫妻之间缺乏感情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平等还有较大差距等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引导和沟通,加快农村家庭关系转型,努力建立新型和谐平等的家庭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技术视界考察家庭场域下的女眷生活。认为,在家庭场域下,女眷基于对家庭职责的自我认定和价值实现的内在诉求而对家庭伦理规训表现出了积极的因应。这种对社会整体规训的宽容同样表现在家庭居住环境的空间设计、纺织活动被边缘化的现实中。但中国古代加在男女两性之上的规训压力都呈上升态势.所以女眷并未感到过分的性别压迫,反而感觉束缚来自女性群体本身。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家庭老人未来赡养需要突出性与独生子女所能提供赡养资源有限性存在较大矛盾。为避免发生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危机,政府、社会、组织和家庭应协同行动,在有效地提高老人自养水平的同时,使独生子女有能力担负起赡养父母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