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永的词作以歌妓词为主,而且盛行一时。探求其写作原因对于研究柳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因为宋代歌妓制度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次是因为柳永有着自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出色的音乐才华。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柳永的歌妓词创作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化、翻译三者密不可分,翻译承载着传播文化的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谈及翻译,尤其是文化内涵词的翻译,就不能忽略了一对矛盾的存在:原作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矛盾.如何处理这一矛盾,不同译者各出己招.文章运用尤金·奈达的对等理论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由于需要,人类创造了颜色调。颜色调经过长期的积淀,往往不单纯表示颜色,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含。它折射出一个民族的历史、审美情趣及民族心理等。不同语言的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殊为不同,汉语中的“红、黄、黑、白”等颜色词的文化含义,正是汉族的历史、审美情趣及民族心理等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中颜色词的使用 ,尤其是两种语言中颜色词引申意义 ,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较大的差异。黑白两色引申使用的共同之处 ,表明了在相似的语言进化过程中不同语言对颜色词认知和使用的共性。而对黄蓝两色的认知和引申使用的异同 ,一方面反映民族文化的差异对颜色词引申寓意的深刻影响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文化对颜色词语影响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5.
浅谈汉英颜色词表达异同及文化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承载文化的词语,颜色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流,人们对异域文化的理解、认同和接受在不断地增强。因此,了解并掌握颜色词的语义及其引申意义的文化差异性,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翻译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从文化角度探求汉英颜色词意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试图从历史背景,社会习俗等方面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款词是侗族文学史上一种古老且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创造生成的具体机制也有其特殊性。审美人类学以文化的整体观点、动态发展的研究理念对其进行多视角的观照 ,以发现款词文化的创美机制 ,进一步透析侗族款词的内在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千多年的中国词史发展历程所展示,作为古典的词不仅是一门词学,而是从时空横宽到纵深的一种“词文化”。当这种文化行进到晚清民国时代,已然发生了各方面的诸多新变,表现出纷繁的复杂性。新世纪传承上世纪最后十余年对于民国词文化的研究,在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扩展和提升之处,于此就近年来该种研究状况作一些简要的综论。  相似文献   

8.
年龄指称词是专门用来指称年龄的词,一般可归纳为借代型、隐喻型、字迷型、白描型、衍生型、综合型等基本类型。透过蕴涵于年龄指称词中的传统文化事象与民族文化心理,可以窥见汉语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9.
同素异序词成因质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同素异序词的形成原因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一般认为它跟平仄押韵、方言和汉语构词的不稳定性有关,通过对同素异序词的全面考察,发现这些原因存在一些疑点,它的形成跟平仄押韵、方言等关系不大,它主要是利用汉语词序的灵活性有意识创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文化负载词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精神文化对其语言词汇系统的影响和制约的产物。国内外译者以传播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为已任,帮助译文读者获得尽可能与原文读者一样多的理解;但是在处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时,有些译作也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分析讨论这三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以对翻译工作者特别是汉译英翻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侗族是一个传统上长期只有语言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侗族社会历史、故事传说、产生、生活、习俗、信仰等,都是靠口头文化世代传承下来的。但在传承的过程中是不稳定的、易丢失和变异的,这些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和阻碍音乐文化的发展。而侗文是基于侗语语音而形成的符号,它是侗语的载体,本文通过对侗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侗文在音乐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侗族大歌的历史,流传地域;大歌的演唱方式及演唱场合;大歌的种类及内容;大歌的演唱者歌班等。  相似文献   

13.
侗族大歌虽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可从侗族大歌与现代化教育相结合,利用因特网、手机彩铃等现代手段以及比赛方式等来宣传、推广、传承和发展侗族大歌,进而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侗族曲艺交流会”的召开,是侗族曲艺艺术研究的开端,也是侗族曲艺研究中的里程碑,同时也是“曲艺”这个概念首次进入到侗族文化系统内部.侗族曲艺的研究对侗族歌谣系统中的说唱艺术进行了梳理、归纳、分析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侗族民间艺术的整体研究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本文试图阐述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如何传承与保护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  相似文献   

16.
原生态音乐及其原生态演唱挺进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舞台,虽然仅参与两届(十二届和十三届),可充分展示了众多民族传统艺术文化丰厚的底蕴。这对继承与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推广作用,是时代呼唤多元文化共同发展的趋势,也让人们对原生态艺术有了较深的认识,从而引发对原生态民歌深层次的探讨和争议。笔者认为,继承和弘扬原生态民歌,理当完好的保留其朴素、浓郁的神韵遗风,绝不可以主观因素或某一目的扬长避短加以创新。民族传统文化乃民族精神之魂,是研究人类学、民族史和民族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文章结合侗族大歌的历史、流传地域,大歌的演唱方式及演唱场合,大歌的种类及内容,大歌的演唱者、歌班传承等,认为侗族大歌成功申遗后所保护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令人焦虑,保护与发展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需要什么样的土壤才能生存,现在她的土壤状况怎么样?已经成为重点关注的话题。借助土壤生态学的方法,研究土壤同生态环境与赖以生存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侗族大歌的生存,我们不能也没有理由持悲观态度。但是,也不能太过乐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着重介绍侗族大歌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2003年黎平县政府开展侗族大歌申请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工作,未获得成功;2005年开展侗族大歌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入选了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下步申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拿到了“通行证”;2008年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贵州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集了侗文化专家到贵阳制作申报所需文本,贵州省电视台完成了影像的制作。文本与影像资料将于2008年9月25日上交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并报送到联合国初审合格。同时,阐释了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保护传承侗族大歌的重要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20.
歌师作为说唱文学中的叙事主体,在叙事过程中有着多重身份。首先是叙事人的权威身份,在叙事过程中主导着整个故事和情节,同时还扮演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在他们之间转换;再次作为旁观者,对人物和故事做了评价;另外还充当故事与听者之间的中介。在创作过程中,还要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口传文本进行整理编辑和文化整合。歌师叙事者身份的多样性体现了口传文学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