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甲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87-191,217
南朝诗歌的艺术走向,以秀句、秀象、秀境的形成为典型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其概括为“句之独拔”、“象之卓绝”、“境之浑融”,这一理论表述与创作实践的相辅相成,是对南朝诗风新动向的理论概括和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2.
王雯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6)
周贻白借鉴西方的“theater”概念,最早开始探寻戏曲的剧场性特征.他的《中国剧场史》一书从“剧场的组织”、“剧团的组织”、“戏剧的出演”三个方面,首次对戏曲的早期剧场形态进行了总结.此外,周贻白还尝试将中国剧场置于世界剧场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予以考察,通过关注外来舞台风气对国内剧场的影响,寻求戏曲与其他国家戏剧在艺术审美上的差异性与互通性. 相似文献
3.
石庆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50-54
从美国文官群体的社会阶级属性与文化特征入手,探讨和研究美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异化"现象与文官"政治中立"原则之间的关系,实为一深入探赜索隐。作为19世纪末诞生的美国中产阶级的一个特殊的白领职业集团,文官坚守"政治中立"原则,与美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冷漠"与"保守"的"政治异化"现象密不可分。文官之所以能够坚守"政治中立"原则,一方面是政府层面上法律强制约束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层面上中产阶级阶级属性和自然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王可园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3):41-51
农民政治行为研究有两种分析框架,“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渊源于农民政治行为“顺从与反抗”的经典模式,关注底层社会及其抗争性行动。“基层社会创造性政治”分析框架从三个方面批评“底层社会与抗争性政治”分析框架,一是认为其误解了1949年后的国家与农民关系;二是指控其革命意味太浓;三是认为其未看到农民抗争行动的创造性后果。同时,从重新界定当代中国国家与农民关系、以“基层社会”取代“底层社会”和以“创造性政治”取代“抗争性政治”三个方面建构自己的分析范式。二者在分析范式、研究对象和学术影响三个方面各有不同,融合二者,重构一个“底层社会与抗争-创造性政治”分析框架对农民政治行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韩国正面临愈发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且老龄化和少子化在不断加剧不同年龄层的矛盾,尤其激化了对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持有较高敏感度的青年层与老年层的代际矛盾。在韩国社会,代际矛盾主要围绕就业和福利政策展开。在代际矛盾不断反复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韩国各党派之间持续进行政治斗争,形成偏向特定世代的政策。由此,不同年龄层的政治理念分歧愈发扩大,代际矛盾进一步加剧。由于老龄化现象在韩国愈发普遍,占据更大人口基数的老年一代享有更多话语权,“老人政治”应运而生,老年群体的福利压倒性超过青年群体的福利,针对青年层不平等的分配与再分配政策愈发凸显。在“老人政治”盛行的背景下,青年群体的诉求与利益得不到保障,产生了需要在政治层面解决世代间不平等问题的想法,最终形成了“青年政治”。在韩国,对现状感到不满的青年群体迫切渴望改变韩国政坛,变革韩国固化的社会结构,在政治参与中作出了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刘琦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6):95-97
作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核心层,广播电视服务在加快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服务水平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圳卫视推出的大型综艺节目“年代秀”荣获了2011年“中国年度掌声奖”,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对“年代秀”的栏目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该栏目的文化特色、成功原因以及对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产业的启示,能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和传媒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减负政策的实施一直无法走出没能给学生减负反而增负的"迷阵"。这一问题也成为多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剧场效应"揭示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现象本质。依据诺斯对于制度的划分,从减负政策执行的角度来分析政策实施乏力的原因在于:正式制度层面减负政策的执行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和学生校外自由时间的增多;非正式制度层面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与自我实施的行为标准促进补习"剧场效应"的生成。由此,补习"剧场效应"削弱学校发展"全人教育"功能,维持社会不平等代际传递,增加家庭经济压力。鉴于此,破解补习"剧场效应"的重点在于加大政府作为"剧场管理员"的监管力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视阈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正金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5):122-124
新媒体的持续运用和深入发展,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当前,"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合理利用新媒体,寻求"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丁凤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72-76
分析了地方重点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因忽视顶层设计而存在的问题,指出学科建设规划中加强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对地方重点大学在“211工程”三期学科规划中如何能通过重视和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整合资源,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学科方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学科规划中顶层设计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谢晓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
以《大学》的“新民”观念为中心,朱熹重构了儒家政治哲学.在其新民学说中,明明德是新民的基础,而新民是明明德的目的.从内在依据、主体、方法、心理基础与落实等方面可以看出,朱熹的新民理念具有明确的内在逻辑结构,对该结构的分析同时就是对“新民何以可能”这一问题的回答.朱熹的新民理念为儒家政治哲学勘定了逻辑边界,相对于中国古代的其他学派具有理论优势.不过,从现代政治哲学的视域来看,其新民学说在政治与道德之间缺乏一种分界观念.解决之道在于平衡君子的责任与个人自主.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气候”与“小气候”之间的关系,并对思想政治工作“大气候”的优化,良好“小气候”的创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
佐尔格—尾崎秀实事件在今天已经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但这个故事的叙述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清理。在1940年代,帝国日本的国家权力缘何将之讲述为国际间谍案?在二战以后,伴随着冷战格局的形成,美国占领军情报部主持编撰的威洛比报告又缘何将之讲述为苏联间谍案?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证和分析,指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通过主导档案的作成、密存和有限度的公布,完成含有政治意图的事件叙述的。二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高紫薇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5):42-44
在经济全球化、思想文化多元化、信息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新媒体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90后"大学生呈现出独特的思想、行为模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因此,认清和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充分借助新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变化和特征密切相关。社会冲突现象的实质是冲突的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矫正,使双方利益得以实现或满足。这个过程可能存在着边界双方的对抗,也可能是协调博弈。以对抗求合作促成边界双方各自实现自我目标是最优的价值取向。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演变,聚焦在走向对抗还是合作的论辩。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的条件不存在,只能朝向抗争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该在整合政治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消除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15.
张希清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87-89,98
“孝”、“廉”是官员应有的最基本的品格,也是选拔和考核官员的最基本的标准。在两汉至南北朝7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长期实行过“举孝廉”这一选拔官员的制度;现在我们认真研究和宣传“孝廉文化”,对于当前的反对贪污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孝”、“廉”落实到当今官员的选拔和考核过程中,就要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制度,而不能仅仅停留在道德宣传、教育感化上。 相似文献
16.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法律体系的核心。中国1982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八二宪法”),从根本大法的形式上稳妥地纾解了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规范了公共权力结构,促进了公共权力运行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具体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合理处理了国家民主与基层民主的关系,理顺了党法关系,如此等等。正因为如此,“八二宪法”也成为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总章程,揭开了中国政治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9-12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传承人类崇高理想的一种载体,在整个教育发展历程中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是传统教育中不健全的理念尚存,这就充分体现了"破"的必要性。与此同时要在"立"的支撑下,在推进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以此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不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跨越,最终开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郭智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分合具有特定的善恶取向,其合理性取决于价值主体的指向性,即政治为了何种主体、满足何种欲望。殷商以来特有的历史情境造就了民本主义的政治情感,至战国时期,养民、惠民已经成为急切的政治需要。墨子关爱民生,以一种显别于儒家仁政的义政来推行、倡导兼爱以利天下的秩序安顿,在政治路径的选择方面主张尚同以实现一同天下之义,并通过尚贤缓和人异其义的伦理困境,以君无常贵、贤无常贵的贤德建设和合治德冲突,突显其异于时代的政治智慧,对当下的民主政治改革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手机报已成为一种新的时尚。手机报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便捷的沟通赢得广大青年的欢迎,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传统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正日益受到冲击,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重庆邮电大学主动顺应形势,结合学生实际需要,积极应对,抢占新兴媒体阵地,创办重邮e站手机报,以新思维、新方法、新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62-68
190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处于空前的危机之中,自洋务运动到戊戍维新到清末新政,清政府推动的改革运动艰难运行,成就不彰;革命党之暴力革命已在酝酿之中,而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关头,留日学生创办杂志,致力于输入文明学说,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制度变革、制度设计提供理论和方案,此既体现了他们勇于面对社会现实,寻求救亡图存之路的激情与抱负,也展现了具有此一时期特色之翻译的政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