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接触和交往,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明显.当然,苗、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虽然是双向的,但并不是均等的.由于汉民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汉语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交际用语,因而汉语对苗语的影响比苗语对汉语的影响要大得多.探讨苗语和汉语之间的相互影响,既可从中窥见苗族与汉族、苗语与汉语的历史渊源关系,又有助于苗族人民与汉族人民之间的交际,还有助于开展苗汉双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苗语和古汉语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完全相符、用法没有差别的词.这种词,大多数语言学者们都认为是苗语中的不同历史时期的汉语借词.其理由是什么呢?却从来没有人详细说过.以本人的揣测,可能是学者们认为当今汉族的社会发展快、文化发达,而苗族的社会发展慢、文化又十分落后,于是,落后的民族当然地只有向先进的民族借词了.如果语言学者们真的是这样来看待问题的话,我则认为这是很值得商榷的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作者亲自采集的有关三都苗族各方面的原始资料 ,介绍了三都苗语语音系统的情况 ,整理、分析出三都苗语语音系统与苗语中部方言标准音在声、韵、调等方面的对应规律 ,期望能对三都苗族的双语教学 ,以及苗文推广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矮寨苗语差比句的典型语序有"结果 +ηη22(和)+基准"和"pi44(比)+基准+结果"两类。前者是本语的,后者是借自汉语的。本语的基准标记ηη22"和"与苗语其他方言的基准标记没有同源关系,由动词ηη22"跟随"语法化而来。通过苗语三个方言以及跨境苗语的对比发现,基准标记pi44"比"是由汉借动词pi44"比"语法化而来。pi44"比"用作苗语差比标记的时间上限是清代。矮寨苗语之所以能够借用汉语的"pi44比+基准+结果"语序,语言接触只是外因,内因是矮寨苗语语言系统具有与之相似的语序。  相似文献   

5.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言这个主体中又以湘语成分为主,西南官话成分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6.
排烧苗语虽然属于黔东方言,但是它自有其演变特点。它的一些语音形式是养蒿形式的发展,有的却比养蒿的更古老,有的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的结果,有的在苗语其他方言以及整个苗瑶语族都有一些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苗语三大方言中,西部方言最为复杂。内部又分川黔滇、滇东北、贵阳、惠水、麻山、罗泊河、重安江、平塘八个次方言,川黔滇次方言、贵阳次方言、惠水次方言、麻山次方言等还有土语之别。了解这种差异,对进一步搞好苗语古音构拟,完善文字方案,规范词汇和语法等有很大帮助。论文以西部方言标准音点即贵州省毕节市大南山苗语为比较点,通过对12个苗语点的调查和比较,发现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仍有些差异。在语音上,体现了不同分化路径;在词汇上,除了读音有别,词义也有些差异;在语法上,体现在词汇结构、造词方法、形态标志和表达方式上有的保留了较传统的语法现象,有的则更趋同汉语。  相似文献   

8.
湘西土家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语借词,其语音既受当地汉语方言的强烈影响,又具有土家语的显著特征.而且湘西土家语北部方言与南部方言本身就存在着方言分歧,加之影响它们的汉语方言也各有特色,因而它们的借词语音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通过湘西土家语南北方言借词语音的比较分析,可见湘西地区语言接触的复杂性及该地区存在着由于语言接触而导致...  相似文献   

9.
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没有完整的历史文献。解放后,苗族历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苗族历史究竟是两千多年,还是五千多年,尚需进一步探讨。大家知道,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在学习研究苗语中,发现一些词语、诗歌和故事是研究苗族发展史的有用资料。本文试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凯里县凯棠公社的苗语(以下简称苗语)谈谈古代苗族历史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的苗语调查研究中所形成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语划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定性,每个方言内土语的划定也各说不一。通过对苗语黔东方言各个土语的语音进行调查比较后认为,苗语黔东方言应当划分为七个土语。就苗语的这些土语划分从描写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应当划定成这些不同土语的理论依据,各语音点的声韵母差异与对应说明了这些土语之间的同源性,而语音的分化则反映了不同区域形成土语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述补结构在苗语中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层次。苗语中存在具有补语特征的名词,这种现象与量词发展程度的高低有关。苗语中存在差比句补语,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苗语的SVO型和前置词型特征比汉语典型。苗语中存在丰富的状词补语,且趋向于丰富、细腻。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古无舌上音"是我国清代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来的著名论断。这里以笔者的母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下司镇白午自然寨的苗语词汇为语料与汉语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清代学者钱大昕提出的汉语"古无舌上音"的论断在黔东南苗语中也可以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3.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在我国广为流传。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也不例外。《苗岭梁祝歌》[1]就是在湘西、黔东北苗岭山寨传唱着的汉族题材的叙事长歌。它在体裁、人物刻画、语言及习俗方面独具民族特色。它在苗族地区的传播及变异有其特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宣恩县高罗乡小茅坡营村的苗族,至今保留着一种古朴奇特的"无字族谱".他们既依靠"无字族谱"始终保持家族的血缘联系,又不愿留下任何文字依据,对外"隐姓埋名".形成"无字族谱"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无字族谱"与有字族谱一样,仍然是保持一个宗族稳定有序的基础;其次,完全是苗族悲壮历史的反映;再次,是苗族共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6.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根据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可把苗语的词汇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种。合成词在苗语词汇中,不仅数量多,而且其结构方式也多。其中带有虚词素的合成词在滇东北方言苗语中比较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从词汇的构造形式入手,论述滇东北方言苗语的构词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语言历史接触的视角,论述傣族、汉族的历史渊源关系。通过对傣语里的汉语借词特征分析,进一步揭示亚洲民族的文明起源与传播的历史文化辙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小茅坡营村保存苗语为实例,从族群认同、传播方式、双语制的运用,阐述移民族群语言及文化的固守与传承机制.由此,审视"现代化"框架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质疑单线进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苗族壮族乡小打拉村苗语使用情况的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的语言使用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从语言结构,到语言能力;从语言态度,到语言需求等,都有具体体现。了解和认识这些变化,对制订语言规划,做好有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调查以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作为调查对象区域,以问卷、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对当地苗族人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重庆苗族聚居地的苗语使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彭水县目前仅有不足17%的苗族人具有一定的苗语表达能力,苗语日渐走向衰落,已经成为濒危语言,须引起有关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