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传统逻辑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形式”逻辑。传统逻辑的学科基础是对象质的认识,学科定位是知性逻辑,学科体系是内容形式的统一,学科发展是内容丰富化、形式抽象化双向同步发展。科学界定传统逻辑的性质,可促成逻辑学范式的转换,构建新的对称逻辑。对称逻辑是语言意义和价值、思维内容和形式、认识主体和客体相对应的逻辑。对称逻辑具有元逻辑的性质,它是直觉的、创新的、整体的、本质的、实证的、哲学的、全息的、方法的、反思的、审美的、实践的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就性质而论,《资本论》是马克思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而准备并有针对性地撰写的理论著作;其决定资本之读的路标是历史之读-阶级之读,哲学解读与文本诠释必须服从这个基本前提。作为劳动哲学,《资本论》采取“非A的A”表达式;作为资本哲学,则坚持走出哲学之读的否定辩证法研究路线。这锁定无产阶级哲学价值取向的无产阶级科学特质,是把《资本论》作为一门严格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著作的理解前提。因此,《资本论》体系是否定的体系,是坚持始终面向自然历史过程、与主体异化抗争的开放发展结构。《资本论》以矛盾规定的开端(作为发现资本普遍知识的原始开端)启航资本之读和哲学改造,目的在于揭示阶级与经济的同构,经由唯物史观的工作中介,将历史之读-阶级之读(研究规定性)尘埃落定为阶级之读-经济之读(叙述规定性)。阶级科学得以成为资本矛盾的逻辑羽化,经济范畴成为对资本恶的性质及其构造的知识型塑。所谓资本恶的历史二重性命题,是确认在这一行程中的以劳动二重性为根据的阶级规定和“剥削由统治而建”的特殊价值形式工作形态,即W=c+v+m的生产及其流通实现的全部行程。对第一重性质而言,资本作为历史矛盾的发生和工作呈现;对第二重性质而言,其继...  相似文献   

3.
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马克思对劳动与资本对立之谜的破解体现为“三维理路”,即通过经济逻辑揭示资本增殖“交换关系之谜”的事实批判,通过政治逻辑呈现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现在受抽象统治”异化生存状态的价值批判,以及通过实现人的解放逻辑完成对劳动与资本对立历史性超越的哲学批判。三重批判体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逻辑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4.
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进而真正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也是人们把握历史、人的本质、分工、市民社会、资本以及自由等其他马克思哲学重要范畴的前提,而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前,法哲学思想界对法哲学的学科性质歧见很大,有着各不相同的“法哲学”观。法哲学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抽象本质和存在根据的学说,其实质就是法的形而上学,其他的诸种“法哲学”观均有悖于这种法哲学的一般本质,都是一种非哲学的“法哲学”观,不足称之为法哲学。  相似文献   

6.
近读《毛泽东哲学批注集》,有感于毛泽东关于“哲学(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者)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论断。本文试就这一重要批注谈点学习体会。(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毛泽东在1939年研读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之“绪论”的有关内容时所作的批注。这一批注不是偶然之作,亦非对前人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毛泽东一贯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思想的科学提炼。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关于资本的哲学讨论中,较为流行的一种观点是“资本正穷尽其存在的一切理由”.此种断言掐断了资本继续存在的合法性的一切来源.实际上,全球化时代,一方面,资本带来的社会发展“事实”及由其自身炮制的意识形态“神话”,从现实和信仰两个维度共同构成了资本续存的当代合法性依据;另一方面,资本为不断拓展全球流动的合法性新空间,还同时执行利润逻辑、文明逻辑和责任逻辑.这是当代资本运动的重要趋势.理性辩证地认识到上述两点,可使我们更加合理地利用资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双重维度。资本通过世界市场使得其抽象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在凸显资本主体性的同时消解和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异己性力量的生成。西方学者对资本逻辑的诊断呈现为回到“前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以及自反“现代性”等多样化的“现代性批判”思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在“解蔽”和“澄明”的双重进路中利用资本自身的内在否定性提出了辩证扬弃资本逻辑的科学解放方案。  相似文献   

9.
一、两种主要评价和评价中的问题逻辑学在中世纪奋斗了八百年左右。一方面,自文艺复兴以来,中纪世逻辑就被人指责为具有枯燥,繁琐和僵化等种种弊病,受到人们数百年来的轻视。若干世纪以来的哲学史家,无不认为中世纪逻辑毫无价值,是没有内容的言语上的空论,仅仅只有考古意义。著名逻辑史家C·普朗特尔作为近代的舆论代表,甚至用粗野的字眼将中世纪逻辑称之为“泥潭”、“空话”和“玩笑(骗术)”。这种状况,直剧本世纪三十年代对数理逻辑研究的进  相似文献   

10.
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从逻辑、历史和文化心理的角度,分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观点,指出哲学的学科性质不能归结为科学,“科学的”只能作为一个修饰词来限定哲学。把哲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科学”是特定文化时代的产物。保持哲学的独立性是使其自由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从资本的增殖本性出发揭示了资本从“物”到“关系”的深刻本质,而对资本“社会关系”本质的揭示也恰恰就是对资本逻辑的生成的起点的描述。资本逻辑是资本通过“关系”本质逐渐攀升到了社会统治地位时所生发出来的一种强制性的权利。但是,资本由于自身的内在矛盾同样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因而资本逻辑也会随着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而逐渐趋于暗淡。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问题重重,但其本质危机可根本归结于现代性的资本逻辑,片面的工具技术理性和狭隘主体性下的资本逻辑,使得人们应从现实生活逻辑的追求而呼吁文化哲学的产生,并且在马克思的理想共产主义模式下得以解决。同时进一步从内在哲学层次探讨资本逻辑的本质,危机又是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缺失根本造成的,因而从这一角度看同样呼吁一种新的文化哲学的产生。文化哲学的产生和现代哲学的真正转型应是在生活实践中变革传统形而上学,在文化生活中重建文化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3.
塔斯基真理定义的理论有两个目标:一个是哲学的目标,一个是元数学的目标。塔斯基的哲学目标是提供一个真理的普通概念,即在科学、数学和日常话语中通常使用的真理概念的定义。元数学的目标是研究逻辑方法论,元数学(又称元逻辑)研究的是在逻辑框架(一阶和高阶数理逻辑)中理论(特别是数学理论)的形式性质以及逻辑框架本身的性质。真理的概念在元逻辑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这一概念会产生悖论,因而,塔斯基的第二个目标是证明“真理”概念可以在元逻辑中一致性地被使用。  相似文献   

14.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1845年由马克思撰写的一个要点式提纲,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从马克思的实践观、人与环境和教育关系理论、人的本质理论这三个视角探讨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哲学立场是十分复杂的,多重逻辑线索交织在一起。异化劳动理论的哲学逻辑本质上是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方法论必然,其次依次是费尔巴哈哲学理论上的唯物主义、面对客观现实的隐性科学逻辑、赫斯的人本主义,人本主义是最弱势的逻辑,"应该"的价值悬设只是表象。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前人理论的深刻反思,马克·波斯特提供了一种解读媒介的新方法——“信息方式”。作为“信息方式”,媒介包含着哲学逻辑和历史建构两层内涵。基于后结构主义立场,“信息方式”揭示了媒介背后的哲学逻辑:媒介本质上是一种语言构型,语言的结构性权力促使媒介在交往行动中构建着主体、世界乃至整个人类文明。根据不同的哲学逻辑,媒介可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媒介的历史建构意义体现在,媒介的诸历史形态能合乎逻辑地建构出人类文明发展的诸历史阶段,从而弥补同时期社会发展理论与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局限。信息方式理论糅合了媒介批判学派的哲学视域和媒介环境学派的历史视角,开辟出当代媒介研究的新向度。  相似文献   

17.
实践世界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实践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为根本特征的世界观,是立足于实践的本性和规律、从实践理解属人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自然是历史的自然、社会的自然,实践世界观的社会是自然的历史或自然的社会,实践世界观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应达到的重要教育目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应以主体的实践为思维的切入点、出发点和立足点,认清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特性;把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本体;以主体实践的内在本性、规律理解世界,领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属人性;以实践的逻辑,把世界理解为实践的对立面统一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辩证法就其本真意义来讲,它不是“客观规律学”,它的本质、内容、形式和对立面不是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些东西。它是属于主观世界,是自由研究与批判思维的艺术与方法。它的本质是批判与革命。它的形式是对话与辩驳。它的敌人是独断论与诡辩。它的内容是无穷的丰富与具体。在任何哲学思维的领域,它都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和排除谬误的强大武器。然而辨证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命运坎坷,这种情况有着理论发展内在逻辑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有着特定时代之文化、政治背景的社会历史原因。在历史上真正意义的辩证法是在自由民主文化中产生和成长,相生相伴,同呼吸共命运的。民主生而辩证法长,民主衰而辩证法亡。正是由于我们当前进入了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伟大时代,革命与批判意义上的辩证法本质才得以还原。  相似文献   

19.
资本逻辑是指资本通过生产追逐剩余价值,谋求自我增值的逻辑。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资本无限度地追逐大规模生产、最高的剩余价值或利润。在资本全球化的现代社会,资本逻辑成为一种"普照的光",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人的自主创造性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内在障碍之一。必须合理利用资本,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