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世界观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当前文艺发展现状,在符合文艺发展规律以及尊重传统文艺经验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中国传统文艺理论进行有效的整合,同时也与时俱进,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文艺理论体系。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构既有对历史的传承,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然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体系在形成和构建中还存着许多问题,遭遇着强大的挑战,需要寻找出有效的符合实际的方法。因此,有必要具体探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形态建构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问题一直是学界最为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可以说,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日起,文艺理论界就一直通过艰苦的译介与努力的传播学习、宣传、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同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突出强调它对中国文情的实践性和针对性,不断实现理论风格的空间转换和理论应用的时间转换;与此同时,还基于对文艺实践的深度追问,对文艺理论的批判性改造,不断践行文艺实践及其理论探讨的历史性反思,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过去,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六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描述或历史分期研究、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总结、关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建设性意见、“民族化”研究、毛泽东文艺批评研究以及俄苏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进程的关系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实绩,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学界反思和有待进一步探讨的地方.对中国数代学人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化的动态历史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建构当代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是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重要一翼。这一理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泛传播并产生重大影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就显著却出现失误偏差。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辩证对待历史与现实,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特色的深度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勇于回应时代召唤,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文艺现象、文艺实践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既基于原典形态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探索和解答,不断将党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指引着我国文艺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锐意进取,铸就辉煌。  相似文献   

4.
就当代文艺理论研究的若干重要问题,对丁国旗研究员展开访谈,主要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演进的基本历史脉络、主要组成、核心问题和重要方法论,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中国传统文论和美学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当下文艺理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西方文论中一个包含许多流派的文艺理论,其中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根基的文艺理论被确立为我国的文艺指导思想。对此,文章避开具体的历史原因,而是从学术思想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论的可融通性,并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个别提法提出质疑,探索中国当代文论如何走向更新和成熟。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文艺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回顾"五四"后三个30年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马克思主义于实践所导致的历史和文艺的变化,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互动和有关争论,应深刻总结了9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所达到的关于文艺基本规律和社会主义文艺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31年瞿秋白受到无情打击并被拉下重要领导岗位后,乃全神贯注地留意文艺,即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设以及经典文本的研究。瞿秋白在上海系统地清理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体系的主要线索与经典文本,认真翻译并作了尽可能正确而清晰的阐发。这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第一次得到完整、系统而正确的阐释。瞿秋白理解与阐释的这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体系以及结合中国文坛实际即"中国化推行"的一批文艺批评著述,在当时的中国掀起一波左翼文艺批评高潮,尤其是与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内核结合后的中国化体系,其革命性与战斗力至少一直延伸到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尽管在文革中瞿秋白被批判,但他创立的这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中国版的思想内核却影响深远,与社会转型期沉重的历史意识形态思考一并撞击着当代人文知识分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诗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诗学的发展中,文化视野和意识形态分析互相交错,使马克思主义诗学成为一种文化战略诗学。在肯定文艺研究的独特性基础上,坚持文艺研究的文化视野对于沟通我们的传统诗学与马克思主义诗学以及西方当代诗学潮流,使诗学理论切合文学当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正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文艺新问题.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今天我们所遭遇的丰富多彩的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不仅要继承而且有新发展,同时,传统的中国文论如何融入到当代马列文论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本文关注的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三条思路,并认为,在当今这个和平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国马列文论的研究,既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二战以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延续的理论形态,又要坚持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实状况,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思想,促进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从而"担负起为中国的发展提出新思想、新理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总体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无完整体系、文艺的人道主义、反映论、现实主义、文艺意识形态理论、艺术生产论等是中国学者关注的主要理论问题。新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论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视野不断开阔以及逐步突破二元对立、走向交流与对话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1.
胡良桂的主流文学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围绕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从文学的价值功能、作家的责任担当、当代文学的精神缺失等深入思考了当代文学精神建构的问题。切中文学创作时弊,解决文学发展问题的是该研究对当代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理论自觉意识是在20世纪30年代表现出来的,这与马克思主义影响直接相关。20世纪30年代较为完整的批评理论首先出现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左翼文学批评家中,突出表现就是建立起整体阐释框架和"历时性"观照方式的"作家论"。左翼文学批评直接带动了20世纪30年代文学批评整体上的发展,具有说服力的是1936年完成的《中国新文学大系》。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论述精辟且自成体系,他们对民族属性深刻辩证的理解,应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标举的立场基点。马克思、恩格斯拒绝民族虚无主义和价值相对主义,摒弃民族沙文主义与抱残守缺心态,鼓励民族间的交流与合作,警惕价值立场暧昧的普遍主义,其开放性的民族主义品格是理解与反思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自身境遇,澄清中国当前少数民族文学批评某些论争的重要思想理论资源。马克思对民族与人类解放关系的科学揭示,对于洞彻后殖民批评的悖论与危险,透视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对第三世界文学暗含着的黑格尔主—奴关系的隐喻结构,具有重要学理价值。不管是后殖民批评,还是对第三世界怀有善意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都不可能代替第三世界的民族完成自身的文艺批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冯宪光率先在国内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系统研究,他努力全面准确地述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新时期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借鉴其优秀成果。他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体论形态角度入手,提出从人类学文论、意识形态批评文论、艺术生产文论、政治学文论四种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艺理论中吸收具有启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为建构我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综观中外现代文艺研究的方法,基本趋向有四:一是重文艺创作心理的研究,二是重文艺本体的研究,三是重文艺接受过程的研究,四是重文艺的社会条件的研究.现代文艺学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把文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布迪厄的文学场理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论研究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厘清文学场理论形成的思想渊源,对于我们准确运用这一理论进行文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说,结构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等流派思潮及古典认识论传统都对布迪厄及其理论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是伊格尔顿文化政治批评方法的核心范畴。作为一名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伊格尔顿将意识形态理论置入文学研究中,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的生产的命题。通过对文学的虚构性、自我指涉性、价值判断性的三重批判,突出其文学理论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光潜的美学研究发生了四个转向,即翻译西方美学资料、研究哲学美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文论、中西方文化与文明及其比较研究。这样,朱光潜以其丰富的资料翻译和研究成果奠定了中国的西方美学研究的学科基础,推动了以美的本质、美学基本原理为重要成果的哲学美学的研究,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的资料建设和研究水平,在美学界开启并促进了对中西方文化、文明及其比较的研究,推进了中西方美学、文艺、文化、学术的交流。朱光潜以美学家、理论家的身份介入当代文艺、哲学、文化问题的讨论,推动了中国当代文艺、文化实践的发展,并以开阔的视野和规范的研究引领、提升了中国当代人文学术的发展。他的研究转向是时代变迁与个人选择、主观与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含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全面、客观地还原这四个转向,并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评估其转变效果,有助于科学地理解、评价他的研究,也能够由此反映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三十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承续近代批评的课题,并同现实社会革命进程密切相关,分别为开放、综合及权威时期。而以实用理性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选择,使现代文学批评在总体上表现出一体论模式,影响及于当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