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代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逐利之风盛行,并进一步影响到小说的物欲书写。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物欲书写主要有神助型、命定型、善恶报应型三种。这些物欲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好财好货的肯定,对个体生命苦乐的关注与本真生命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伦理的关注以及重建道德秩序的愿望,具有"发扬人生之道"的终极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2.
以宗法为特征的古代社会要求女性坚守节操,然而话本小说却有不少叙写女性失节的故事,并在一定程度表现了对情欲肯定和失节宽容。以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潆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为例进行分析,可以见出这是社会走向世俗化的结果,是世俗社会对女性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终极关怀与园林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理查德.哈格以及罗伯特.康林等人的园林设计思想与园林设计实例可以看到,西方园林设计不仅有包括美观、功能以及生态主义等在内的形而下的设计思想,同时也有关注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的形而上的设计思想。在园林设计中引入终极意义和终极关怀思想不仅是园林伦理价值的提升,同时也是实现终极意义上设计师自身与观赏者他人共同幸福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以及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奋斗。人民在邓小平心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是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其理论的终极关怀。研究和分析邓小平理论的终极问题,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邓小平理论的本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当代人的物化现象日益严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存在,培养学生的终极关怀意识。一方面要在探究终极关怀内涵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终极关怀;另一方面,要在分析当代大学生终极关怀意识欠缺根源的基础上,从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四个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终极关怀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对象,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管理的终极关怀目标。要真正在教育管理中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就应以主体教育管理观来指导我们的教育管理实践。因为它是一种以实践的、辨证的、唯物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哲学基础的管理观,是一种能够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管理观。  相似文献   

8.
试论康有为的终极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凤 《东方论坛》2004,(2):104-108
康有为以大同理想作为终极目标,从道德和宗教两个层面同时建构其终极关怀体系,不仅实现了"仁"的本体境界的深化与突破,而且使传统儒学的核心接受了西方现代文明的洗礼,首开近代终极关怀思想之先河,深刻影响了现代新儒家"内圣开出新外王"的终极关怀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把康有为列为新儒家的先驱或启蒙,似不为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终极关怀和超越之路的关系讨论为核心 ,初步建立起了一个元哲学讨论构架。在这一构架下 ,重点讨论了中国哲学道德互补的形而上学构成 ,“天道”“易道”“人道”三者关系 ,指出了本然论的中国哲学传统与西方理念论、本体论哲学的异同。最后将中国、印度、西方哲学的终极关怀体系作了结论性叙述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出版走向市场、走向产业,重视图书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出版的终极追求是经济效益,我们更应重视图书的社会效益。这是因为,出版的本质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它通过文化建设与文化积累来教育人、培养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出版业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它的价值追求最终指向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1.
受明清礼教贞节观的影响,该时期拟话本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烈女形象,依据守贞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烈女和变通贞节观下的烈女两种形象,其中传统型烈女形象又可分为夫死殉节型、遇暴即死型等。烈女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贞节观对女子的摧残程度,作为当时社会官方思想、市民心态、女性心理的剪影,烈女形象是贞节观念极端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明清拟话本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明代中后期、明清易代之际和清代前期。各个时期拟话本中出现的贞节烈女形象所体现出的贞节观念也不尽相同,虽然这种变化是有限的,但是仍然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明代中后期的拟话本中的贞节观走向极致,明清易代之际拟话本的描写重点不在宣扬贞节观上,对于贞节烈女的描写大多一笔带过,而清代前期拟话本中的贞节烈女形象虽然不多,却体现出了向传统回归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贞节烈女形象,从这些形象,尤其是那些典型形象身上,可以透视出封建时代女性贞节观的性别特点及其对女性思想行为的支配作用。以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为例,中国古代女性视角所理解的贞节观体现出了贞节是女人的“本分内事”、守贞具有双向性和贞节重于孝道、实利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论述"终极关切"是蒂里希思想体系中具有存在论意义的核心概念和逻辑起点,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的逻辑是整个蒂里希宗教哲学体系的纲领;指出了包含在"终极关切"思想里的内在逻辑,即由"人的存在困境"出发,表现为人的经验世界当中的"焦虑",以及作为最终解决的"爱"与"勇气"。  相似文献   

15.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神道”传统进行道德教化是话本小说叙事特色之一。话本小说中“神道”种类众多,神道叙事灵活,富于策略性。小说大力宣扬神道好恶及力量,以种种善恶报应来引导或警惧世人,或宣扬天命迷惑民众。神道叙事与小说人物命运的走向、情节的建构紧密结合,将世俗社会的伦理道德评价融入其中。神道叙事既暗应了统治者“神道设教”的意图,也增添了小说的趣味性、通俗性。明末清初拟话本小说“神道设教”的形式、策略及场域极大地影响了话本小说道德教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晚明时期,社会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各种弊端日益深重,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对此,许多知识分子在寻求救世良药的同时,也对造成危机的各种社会弊端、黑暗及不合理现象产生激愤痛恨的心理,从而增强了他们对现实的批判意识。这种批判意识也表现在文学创作中,以《西湖二集》、《型世言》等为代表的晚明白话短篇小说在对最高统治者、下层官府、科举制度、社会世风等方面的批判上,较以往作品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18.
明清白话小说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一些很有研究价值的明清白话小说词语为《汉语大词典》所未收,或者解释不够完备,因此需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9.
乡村女性作为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遵从者,但是在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下,她们一步一步地从封建礼教中挣脱出来。然而,相比于同时期的都市女性,这群来自底层的女性身上显然少了些许自觉性,她们是逐步地“被解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呈现出从未有的复杂多元,进而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乡村女性已然是血肉丰满的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