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边疆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1998-2018年间1225篇边疆研究论文进行知识图谱分析。通过分析可知,近年来我国边疆研究发文量不断增加,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在学科分布上,历史学、民族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发文量占据比较大的比例;现阶段我国边疆已经形成了一批核心作者,也形成了一批边疆研究领域的核心科研机构与核心刊物;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知我国边疆研究先后出现了边疆民族、边疆治理、边疆学以及“一带一路”等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是创建具有空间属性的历史数据库的有效途径。近代西南边疆游记资料是近代西南边疆史地、民族学、藏学、生物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资源宝库,具有较好的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属性特征,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方法构建游记数据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本文在文献性质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近代西南边疆游记数据库构架,将建设成为一个集游记资料的整合与管理、数据分析与专题地图制作、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库平台,以期为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提要]从《严复研究》开始,林耀华始终将“科学”贯穿于学术工作与人才培养。在林耀华的学术生涯中,他以科学树立规范,以科学服务社会并以科学开拓新领域,履行了一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先驱者的使命。林耀华的学术生命折射了整个中国百年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现代化建设的历程,反映出社会科学学术生产的动力与价值。20世纪90年代之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学科建设的科学坚持造成冲击,实验式、感悟式、自省式的民族志写作和研究影响了我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学术规范性,影响了学科公信度,也使学科的学术地位逐渐边缘化。回归科学的学科发展,坚持学术研究的规范性,践行联系实践的人才培养,才能让民族学人类学融入学术服务现实的主流道路。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推进边疆服务运动的开展,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创办了《边疆服务》期刊。该刊以引起国人重视边疆、关心边胞为宗旨,主要刊载边部同工对边民的认识、对工作的研究性文章;选登边疆问题研究专家、在边地领导边民实际服务官员的文章,介绍他们对边政、边民生计、边地医疗卫生等边疆问题的研究成果。刊物还介绍“边疆服务模范人物”事迹,选登政府有关边疆工作反应及对时局的意见。该刊是边疆服务部在抗战时期活动的重要历史记录,是认识中华基督教会本色化运动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5.
民族学是为实践服务的一门科学。根据我国民族学发展状况,我以为组织人员按民族各编纂一本百科全书以及建设一些民族学博物馆,是当前这门学科为实践服务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研究水平所必须。本文仅谈谈建设民族学博物馆问题,并侧重谈一下创建藏族游牧部落博物馆的问题。 一、勃兴的民族学博物馆 民族学博物馆是专门搜集、收藏、陈列和研究一个民族或若干民族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实物,或反映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某一时代社会制度的实物,或反映一种文化专题的实  相似文献   

6.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是边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过了长期的政策实践,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上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新时代,进一步推进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于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边疆治理水平以及应对外来物种入侵等具有重要意义。将韧性理论引入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思考中来,可以产生新的理论认知。在韧性理论视阈下,一方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需要有效提升自身“适应力、组织力和层次性”。另一方面,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则需要关注“边疆感知、边疆抗压、边疆恢复、边疆发展”全流程。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现阶段沿边省区则可以通过“通”“聚”“特”“联”,推动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7.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9.
"民族研究范式危机"的议题讨论共有三位学者参加,分别从不同视角反思了民族研究范式对中国民族研究的影响,并对中国民族研究和民族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周明甫通过社会研究、民族问题研究、人类学民族学学科研究等三种围绕"民族"的研究范式之概议,探讨了"民族问题"的何谓?何在?何治?何明从民族学的学科认同、学者的社会信任以及学术体制的视角,讨论了民族研究范式的危机与破解,包括重构"民族"概念、构建广开言路、平等对话、共同协同的体制机制等。范可通过"族群范式"和"边疆范式"对民族研究范式危机进行了反思,指出边疆范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狭隘的,对学术和政府治理无所帮助的视角与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经济建设全面的改革开放,极“左”路线对民族学的干扰和破坏得到了清算。随着民族工作新局面的打开,民族学研究才真正开始勃兴。全国的民族研究机构不断建立健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率先成立了民族学研究所,涌现了一批中青年研究者,取得了不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许多全国规模的重大课题,取得了重要突破,西南六江流域民族综合考察,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考察,瑶族发展史整体考察,中国各民族体质调查等课题硕果累累,极大地显示了民族学研究的实绩,标志着民族学整体建构科学化与系统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中国边疆研究之中的“边疆性”一词有所关注,这个有着学理性和实践价值的概念,应该被看作李安宅学术思想中蕴含着的现代化的命题在边疆地区的一种“猜想或假说”。1949年之后的七十多年时间里,国家为推进边疆地区的现代化,制定和施行了一系列政策,形成了一套制度性的总体供给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从历时性角度解析李安宅的“边疆性”概念以及“边疆性消失”的观点,有助于在新文科视角下通过逻辑推导二者的关系,深入理解边疆研究领域内现代化建设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并进一步从理论层面认识各兄弟民族“共同富裕”之路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现代学术史意义上的中国西南人类学、民族学研究,始于20世纪上半叶。历经抗战时期西南边疆研究、20世纪50年代民族社会历史大调查和80年代西南民族研究的繁荣时期。近年来,日益呈现出跨学科、跨地区和国际化的研究趋势。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西南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从2007年10月起,我们将开辟“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栏目,并陆续开通人类学理论与个案研究、名家访谈、口述史、田野调查和书评等专栏。为学者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中国人类学·西南研究我国著名民族学家李绍明先生从宏观角度梳理了西南民族研究的发展历程;美国著名…  相似文献   

13.
近期国内学界对于“中国学派”问题有较多讨论。李绍明在民族学学科发展中属于承前启后的一代,对学科重建做出了卓著的贡献。对于建设“中国学派”,李绍明身体力行,发表过不少精辟论述。当前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的实际,一如李绍明数年前所说,仍无学派可言。我们与其抽象地讨论“中国学派”,还不如在建构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传统”方面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4.
民族学、人类学相关理论与民国新疆社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研究是民族学、人类学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和内容。民族学的边政研究,对于新疆历史、文化、社会的考察,具有直接的场域和方法论意义,后者则将拓充前者的具体理论和内涵。民国时期的边疆考察对于现当代的边政研究,有着最直接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边政学是民国时期边疆研究热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边政学会的成立和《边政公论》的创刊,是其作为学科存在的重要载体,杨成志和吴文藻关于边政学的导论性阐述是其作为学科建立的理论宣言,中央大学和西北大学创设边政学系则是其学科地位受到承认的重要标志。边政学将边疆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同时又立足改良边政,寻求边疆建设方案,积极构建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在边政学的学术实践中形成了以民族学为主力,多学科参与为特点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6.
马曜是集战士、诗人、学者、教育家于一身的世纪学人,是白族文化名人的一面旗帜,也是云南以至中国社会科学界的一座丰碑。他在民族学方面,首倡云南边疆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直接过渡”,并成为党的方针、政策;在历史学方面,首创“三重证评价”法,为解决我国古代史分期找到一把钥匙;在教育学方面,提出“枳过江亦可为橘”的民族教育思想。马曜是一位“道德文章并重”的世纪学人。  相似文献   

17.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以推进相应的学科发展为学理基础和人才供给来源。为进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水平,可进一步探索多元学科路径,发挥多元学科研究者的合力,共同推动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研究。边疆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内在统一性。在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下建设边疆安全学,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边疆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基础提供重要的学科支撑。边疆安全学以边疆场域下的国家安全为研究对象,涉及范围涵盖“三边”,而其研究议题包括传统、非传统及新型安全问题三方面。从自身定位来看,边疆安全学具有综合、特定、融通国际国内、应用型等属性。当前,可从明确边疆安全学分支方向体系、建设边疆安全学学术共同体、打造边疆安全学研究力量,以及提升边疆安全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四个方面进一步实践,推动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下的边疆安全学建设。  相似文献   

18.
民族院校的重点学科民族学既有基础,也有义务强化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一功能.民族院校应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强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重点学科民族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共识,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将于2006年9月24日—27日在新疆大学举办以“和谐边疆论坛”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本次以构建和谐边疆为主题,研讨民族关系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宗教问题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民主法制建设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经济社会发展与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周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对边疆多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构…  相似文献   

20.
区位视角下的“中心”和“边缘”是社会文化历时性建构的结果,并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转换,现代化的道路建设对于地处传统区位条件下的边疆产生“中心化”的影响。在磨憨镇道路发展史中,传统道路、国道、高速公路和国际铁路分别与磨憨社会空间的地方性、依附性、流动性及全球化紧密相关。由国家推动的道路建设促进边疆地带与传统中心地带之间建立“依附”“连接”和“同构”的空间关系,在此过程中,边疆展现出其区位上的“中心化”过程。道路建设增强了边疆民族地区向国家中心地区依附、靠拢和融合的向心力,强化了边疆连接境内与关外的“通道”身份,推动边疆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